第45页



爱德华·伊文斯的事业发展迅速。没几年,他已是伊文斯工业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公司长期雄霸纽约股票市场。如果当初,他没学会将忧虑完全放下,生活在“今天”之中,便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功。

伟大的法国哲学家蒙田说:“我的生活中,曾充满可怕的不幸,而那些不幸大部分从未发生。”我,和你的生活也是一样。





接受最坏的结果

当你为某事而忧愁的时候,

想想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然后接受并改进它,

进而放下忧虑。

有没有看上几页书就能迅速而有效地清除忧虑的可能?答案是:有,但你必须去实践它。请允许我介绍威利·卡瑞尔,他开创了空调制造行业,现在是著名的卡瑞尔公司的负责人。他年轻时是个聪明的工程师,我们在纽约的工程师俱乐部共进午餐时,他亲口告诉了我这个办法。

卡瑞尔年轻的时候,曾在纽约州水牛城的水牛钢铁公司做事。一次,他在匹兹堡玻璃公司的一个下属工厂安装瓦斯清洗器,在克服诸多困难后,这种新型机器终于可以运行了,可是它的性能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这事,他深感失败,很长时间都没法好好睡觉。最后,他觉得忧虑并不能解决问题,便琢磨出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而且一用就是30年。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用的方法,其中有三个步骤:

首先,他分析将要面临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他可能会因此被辞退,老板会因此蒙受2万美元的损失,而他绝不可能因为此事而被关进监狱。

其次,他鼓励自己接受这个最坏的结果,“我的工作经历上会出现一个污点,但我还能找到一份新工作。”接受最坏的结果后,他反而感受到那些天中不曾有过的平静。

最后,他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改善最坏结果的努力中去。尽量想一些补救办法,经过几次试验,他发现如果再用5000美元买些辅助设备,就可以解决问题。果然,这样做了以后,公司不但没损失那2万美元,反而赚了1.5万美元。

卡瑞尔说:“如果我当时一直处于担心的状态,恐怕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了。忧虑的最大坏处,就是会毁掉一个人的能力,使思维混乱。如果我们强迫自己接受最坏的结果,就能把自己放在一个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地位。”“由于这个有效的办法,在那之后,我的生活中几乎很难再有烦恼了。”从心理学上讲,这个方法拨开了使我们担忧的云层,让我们的心落到了实处,然后再来着手解决问题。



应用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说过:“能接受既成事实,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林语堂也曾在《生活的艺术》里说过同样的话:“心理上的平静能顶住最坏的境遇,能让你焕发新的活力。”是这样的,如果最坏的结果都接受了,那么还担忧什么呢?生活中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担忧而毁了自己的生活。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境况,不肯从灾难中尽可能地救出点儿东西。最后,他们成为忧郁症的牺牲者。

艾尔·汉里曾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20年代时,他因为常常发愁得了胃溃疡。体重迅速减轻,他的病情严重到医生们都认为已经不可救药了。

“这种情况持续了7个月……最后,我对自己说:‘你睡吧,汉里。如果除了等死之外没有什么其他指望的话,不如充分利用你余下的生命去周游世界吧。’”医生们得知他要去周游世界的时候,都大吃一惊。汉里买了一口棺材,把它带上船,和轮船公司商定,如果他死了,

就把尸体放在冷冻舱里,直到回到他的老家。汉里上了船,心中已接受了在大海上必死的结果。他说:“当我登上‘亚当斯总统’号向东方航行时,已经感觉好多了。”渐渐地,他不再吃药,也不再洗胃了。不久之后,任何食物他都能吃了,甚至包括别人说的吃了一定会送命的东西。几个星期过去了,他甚至可以抽长长的黑雪茄,喝几杯老酒。许多年来他从未这样享受过。从这次冒险中,汉里得到了很大的乐趣。

如果你有忧虑,不妨应用威利·卡瑞尔的方法去做三件事。

滴水藏海   more...

格莱德不小心得了猩红热,在久治无效的情况下,他又患上了高血压。医生告诉他已经没有救了。他知道自己的保险金已经全部收到,家里也没有太多的挂念。于是安慰自己:怎么做,结果都是一样的!不如快快乐乐地活着,享受最后的人生。没想到,不久之后他痊愈了!





让忙碌赶走忧虑

让自己忙碌起来,

没有时间去忧虑的时候,

你还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呢?

我的班里有一位名叫马利安·道格拉斯的学生,他告诉我,他的家里曾经连续两次遭到巨大的不幸。第一次,是他非常钟爱的5岁女儿的离去,当时,他和妻子都以为他们无法忍受这个打击。可更不幸的是,正如他所说,“十个月后,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女儿——而她仅仅活了五天”。不幸的打击接二连三,使人几乎无法承受。他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痛苦的情景:“我吃不下,睡不着,无法休息或放松,巨大的精神打击,令信心丧失殆尽。吃安眠药和旅行都没有用。我的身体好像被夹在一把大钳子里,而这把钳子愈夹愈紧。”

一天下午,他呆坐在那里为自己难过,4岁的儿子跑来问他:“爸爸,你能不能给我造一条船?”那时,他实在没兴趣,不过这是个缠人的小家伙,他只能答应他。“造那条玩具船大约花费了我3小时,等做好时我才发现,这是我许多天来第一次感到放松的3小时。”他说。他仿如大梦初醒,几个月来第一次打起精神去思考。他明白了,如果忙着做费脑筋的工作,就很难再去忧虑了。他说:“对我来说,造船已经冲垮了我的整个忧虑,我决定使自己不断地忙碌起来。”第二天,马利安巡视了每个房间,把该做的事情列成一张长长的单子。两周内,他列出了242件需要做的事情。在过去的两年中,他把这些事情基本上都做完了。

之后,马利安为自己安排了忙碌的充满启发性的生活。每周的两个晚上,他都到纽约市参加成人教育班,并参加了一些小镇上的活动。现在他任校董事会主席,还协助红十字会和其他机构的募捐,他已经忙得没有时间去忧虑。

“没有时间忧虑”。丘吉尔在战事紧张到每天要工作18小时,当别人问他是否因为沉重的责任而忧虑时,他说:“我太忙了,我没有时间忧虑。”同样,做研究工作的人很少有精神崩溃的,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来享受奢侈。伟大的科学家巴斯特曾说:“在图书馆和实验室能找到平静。”因为在那里,人人都埋头工作,而不会去担忧。在心理学上,有一条最基本的定理,无论一个人有多聪明,都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想一件以上的事情。情感也是这样,人不可能既激动、热诚地想去做一些很振奋人心的事情,同时又由于忧虑而拖延下来。一种感觉通常会挤走另一种感觉。这个简单的发现,使军队的心理治疗专家在战争中能创造这方面的奇迹。许多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忧虑,军医就用“让他们忙着”来治疗。除了睡觉外,每一分钟都让他们活动:钓鱼、打猎、打球、拍照、种花以及跳舞等,于是他们就不再有时间去回想那些可怕的经历。

当我们空闲下来的时候,忧虑、恐惧、憎恨、嫉妒和羡慕等情绪就会乘虚而入,并把我们思想中平静的、快乐的成分都赶出去。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教育学专业的教授詹姆斯·马歇尔说:“忧虑最能伤害你的时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动的时候,而是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以后……消除忧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忙着干任何有意义的事情。”

“二战”时期,我曾遇到过一对住在芝加哥的夫妇。那时,他们的儿子在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参加了陆军。母亲由于每天担心儿子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可当我再次遇到她时,她已经摆脱忧虑了。我问她,是如何做到的呢?她回答说:“我让自己忙着。”最初她把女佣辞退,让自己忙碌于家务之中,可没什么效果。“原因是,做家务时基本上是完全不用脑子的机械化劳动。所以当我铺床、洗碟子的时候还是一直担忧着。我发觉自己需要一个新的工作,使我在每天的每一个小时都让整个身心忙碌不停。于是我到一个大百货公司去做售货员。”她说,“这下好了,顾客挤在我四周,问我各种问题,没有一秒钟能让我去想工作以外的事情。晚上,我只想如何才能让双脚休息一下。每天吃完晚饭后,我倒头便睡,既没有时间,也没有体力再去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