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一些人在事业上遇到重大失败时,往往不能再度振作起来,自甘陷入破产的境地。却不想想如果他们能够努力坚持下去,未必不能渡过难关和赢得最后的胜利。有些人在经受极度痛苦和刺激的时候,会选择自杀的道路,尽管他知道,这种痛苦只是暂时的。人在感受痛苦时,通常不能较好地运用理智,去对所遇到的事情作出明晰的分析。

当一切希望都已经幻灭,周围一片黑暗与惨淡,如果硬要一个人仍然保持乐观,运用理智,这本来就是很难的。但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凸显你究竟属于哪一种人!检测一个人意志力的最可靠方法就是,观察他在事业与他相悖、命运与他作对,甚至连至亲朋友都劝他放手时,他能否仍然坚持他的夙愿与事业。有许多青年作家、艺术家或从事其他事业的人,在事业上受挫之后便抛弃所学,去从事别的自己天性不喜欢的职业,后来虽说发现自己的错误,但因为害怕重蹈覆辙,受到他人耻笑,而不敢再改行,以至于遗憾终生!

在一个人事业受挫的时候,最需要勇气、忍耐与坚持。这时,“向后转”的思想会引诱他,甚至他内心也在嘲笑自己的不智,暗示他应该“向后转”,即打退堂鼓。有许多乡间少年,刚来到城市就因为受到一些挫折而回老家了,却不明白,假使他们能坚持下去,一生的事业会不可限量也未可知。许多出国学习音乐艺术的青年,由于一时的沮丧,竟不等学业完毕就回国,导致在日后追悔莫及;一些医学院的学生,起初对医务工作满腔热情,后来由于在解剖室里看到了所谓的惨相而感到恶心或不快,遂中途辍学;一些学习法律的青年,起先满怀抱负想当一名律师,但后来读到法律上艰深、麻烦的地方,便一朝丧志,弃而不学,觉得自己不是当律师的那块料;还有一些少年,从小没有离开过家庭,一朝背井离乡,在思乡心切时,便不顾一切辍学回家。事后,对自己当初的不坚定以及软弱,他们总是后悔莫及。

在别人放弃时,自己坚持;别人后退时,自己仍然前进;当眼前没有光明与希望之时,自己还是努力奋斗。这正是一切科学家、发明家以及其他有非凡成就的人物迈向成功的精神。

中年人常有这样的感叹:“如果当初我能坚持始终、不放弃夙志,不在沮丧的时候放弃自己的梦想,恐怕现在已经颇有成就了,我的生活,会幸福许多!”许多壮志未酬的人,过着悔恨悲愁的人生,因为他们在沮丧和意志软弱的时候,在事业上“向后转”了。

颓丧、失望的心境容易使我们的判断发生错误。事业上的“转变点”应当在心境平和、精神清朗的情形下来定制。无论你的前途怎样黑暗,心里如何沉重,千万不能倒地,总要等到忧郁、沮丧的心情好转之后,再去计划你的重要方针或步骤。在你智穷力尽,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期,所作出的决策或思考总是不健全的。心中充满恐惧、怀疑以及失望,你不可能有正确可靠的评判力。这时你所想到的念头,大多不可照之而行。然而,健康活跃的头脑、轻松愉悦的精神,总能生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你应当在头脑较冷静、心境自然的时候,再去作思考与决定。那时,你可以运用你的理智,正确的判断力,以及健全、清楚的观察力去决定你事业和生活上的“转变点”。

去实施你固有的、头脑清醒时所制订的计划。须知,恬静的精神、平衡与冷静,是健全思考的基础。





让我们每天多清醒一小时

人要想更有效率地创造价值,

就需要更佳的休息。

休息并不是浪费生命,

而是能让你在每一天有更多清醒的、

可以用于工作的时间。

为什么要关注如何防止疲劳的问题呢?无论哪个医学院的学生都会告诉你,疲劳能降低身体对一般疾病的免疫力;一样的,任何一位心理学家也会告诉你,疲劳会降低你对忧虑和恐惧的抵抗力。因此,防止疲劳也就可以预防忧虑。

是不是我们就可以说“能防止不快乐”呢?或许这样说太温和了。芝加哥大学实验心理学实验室主任艾德蒙·杰可布森博士对此有更清楚的表述。他曾写过《消除紧张》和《你必须放松紧张情绪》,有多年来研究放松疗法在医学上用途的经验。他认为,任何一种紧张的精神和情绪状态,“在完全放松之后就不会再存在了”。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放松紧张情绪,就不会再继续忧虑下去。

所以,要防止疲劳和忧虑的第一个规则就是:经常休息,当你感到疲倦之前就休息。之所以这一点很重要,是由于疲劳增加的速度非常快。美国陆军做过多次试验证明,经过多年军事训练又很强悍的年轻人,在不带背包,每小时休息10分钟的情形下,其行军速度明显加快,也更为持久,因此美国陆军总是强制要求他们照此来做。

每天,人的心脏流过全身的血液,足够装满一节运油火车车厢;所释放出的能量,足够用铲子把20吨煤铲成一个3英尺高的平台。人的心脏能完成如此之大的工程,并能持续50年、70年甚至90年。试问,心脏为什么能承受这难以置信的工作呢?哈佛医院的华特·坎农博士解释道:“绝大多数人以为,人的心脏整天不停地跳动,实际上,它在每一次收缩之后,都有一段完全静止的休息。也就是说,如果心脏按正常速度每分钟跳70下,它一天的工作时间只有9小时,实际上它每天休息了15小时。”

“二战”期间,60多岁的丘吉尔能每天工作16小时。他的秘诀是什么呢?每天早晨,他在床上工作至11点,包括看报告、口授命令、打电话甚至在床上召开会议。午饭之后,他有1小时的午睡时间,在8点的晚餐以前,他还要在床上躺上2小时。他这么做并不是要消除疲劳,而是在疲劳来临之前就事先防止了。由于经常休息,所以能有充沛的精力使他一直工作到半夜以后。

丹尼尔·柯西林在《为什么会疲劳》一书中写道:“休息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不做,休息本身就是修补。”人可以在很少的休息时间里,得到强大的修补能力。只是5分钟的打盹儿,也有助于防止疲劳。不过,如果你是一名打字员,就不可能在办公室里每天睡午觉;如果你是一名会计,就不可能躺在长沙发上跟老板讨论账目的问题;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小地方,每天中午可以回家吃饭,那么在午饭后可以睡上10分钟的觉。“二战”时期的马歇尔将军就是如此,在忙碌的指挥任务期间,他必须睡个午觉来保持精力。

如果你确实没有条件睡午觉,那么至少要在晚饭之前躺下来休息1小时。这比每天晚饭前喝杯酒省事多了。如果你能在每天下午5~6点,或者7点钟左右,睡上1个小时,你就可以每天增加1小时的清醒时间。为什么不呢,在晚饭前睡的1小时,加上夜里所睡的6个小时,共7个小时,其好处比连续睡8个小时更多。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如果有更多的休息时间,每天就能做更多的工作。弗德瑞克·泰勒曾在贝德汉钢铁公司担任科学管理工程师,那时他以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他曾经观察过,一个工人每天可以往货车上装大约12吨半的生铁,可一般在中午他们就已经筋疲力尽了。按照他的计算,工人每人每天可以装47吨生铁,可以做到目前成绩的四倍,而且不会疲劳,只是必须要加以证明。他挑选了施密特先生作为实验对象,让他按规定时间来工作,由专人拿着表来指挥他,搬生铁,休息,再搬生铁,再休息……结果其他人每天只能搬12吨半,而施密特却能搬47吨。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他的工作能力从未减弱过。他每小时工作26分钟,休息时间却有34分钟。可是他的工作成绩却差不多是别人的4倍!





以放松对付疲劳

在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生存,

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放松自己,

就会让疾病乘虚而入,

会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

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学会放松,

对付疲劳,

是每个人应该学习的一项必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