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从行动开始:自我管理的科学 > 1.10 每个人都戴着名为“偏见”的有色眼镜

1.10 每个人都戴着名为“偏见”的有色眼镜




当我们面对某个事实时并不会马上接受它。每个人都会通过心理上的“偏见”对事实进行过滤后才开始接受它。

“偏见”在心理学上的英文是“bias”,本意是“裁成斜纹的布”“布料上的斜线”,因为其将直线斜分,因此引申出“偏见”的含义。

比如有一个人在我们面前摔倒,就算这个人只是不小心摔倒,但看到这一情景的人却会根据偏见做出这样的判断:

“看他那个样子,一定是个醉汉吧?”

“看他这么瘦,大概是在想什么烦心事不小心摔倒的吧?”

“是不是谁从后面推他了?”

不管哪一种判断,都是偏见。都是有色眼镜看人所产生的结果。但是,我们却都没有觉察到自己戴着名为“偏见”的有色眼镜。

人类的思考从根本上就带有偏见,尤其是涉及“金钱”这个最应该理性对待的问题时,偏见会变得更加严重。

小区附近有  AB  两家便利店,都卖着同一种  6  元的方便面。

A  店的方便面在价签上写着“原价  8  元,现价  6  元!”。

B  店的方便面价签上直接写着“6  元”。

哪家店卖的方便面给人一种更划算的感觉呢?恐怕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A  店的方便面更划算”吧?这就是人的“认知偏差”。因为实际上,A  店的方便面和  B  店的方便面不管在价格还是在产品本身都是一样的。

“行为经济学”对人类的这一心理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解释。

2002  年,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内曼凭借其通过认知心理学在经济学上的新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