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深度思考:让所有事情都能正确入手 > 第二章 少投入,高回报

第二章 少投入,高回报




解决问题的方式绝不可能与造成问题的方式一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你天生就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吗?

人人生而不同,有些人天生就比别人更会思考。因此,在你开始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之前,请你先考虑一下自身的特质。不过,即便你不具备这种与生俱来的思考特质,也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培养它,并从中受益。

关于后天学习的理论,最早由大卫·库伯在他的著作《体验式学习:体验是后天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中提出,此后,在20世纪70年代,由皮特·霍尼和阿兰·马福德针对克劳瑞德集团开展的研究项目中得以发展并传播。

霍尼和马福德提出了学习过程中的四种模式:激进者、反思者、理论者和应用者。尽管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因人而异,但霍尼与马福德认为,只有将四种模式结合起来使用,才能产生更大的效果。

学习模式问卷测试

下面,是一张基于霍尼和马福德的学习理论设置的问卷测试。通过回答这张问卷的问题,你可以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模式以及偏好。

你目前的这些偏好源于多年来的发展和积累,问卷仅限于指示作用,其结果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反映出个体间的一些差异。

为了保证问卷的权威性,请真实回答问卷中的问题,应以实际情况为准,请勿带入自我预期。

你不必紧张,本次测试无时间限制。

阅读下列陈述,若赞同倾向大于反对倾向,则勾选此陈述。

□1)除非你满足于平庸,否则山外有山,追求永无止境。

□2)关注当下永远比关注过去和着眼未来更有意义。

□3)时常把实现目标当作生活的焦点。

□4)对于工作的总结要比工作本身更加重要。

□5)当你听不懂别人的意思时,向他提出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6)除非遇到不喜欢的工作,担当一定的工作责任往往会更轻松地完成任务。

□7)激烈的对话通常是解决反对意见的最好方案。

□8)朋友,把焦点放在工作任务上吧!

□9)我拥有自己喜欢的生活。

□10)我总是想用最好的方式完成一件事。

□11)如果工作有需要,即便要让我挽起袖子、弄脏双手,我也会甘之如饴。

□12)别人的表扬会带给我莫大的鼓励。

□13)我总是来不及规划自己的活动。

□14)我做任何事都会依照数据和事实。

□15)我脾气很好。

□16)即便对于当下的用处不大,我也会耐心地去读书。

□17)只要互相尊重,即便并不喜欢对方,我也能够与他共事。

□18)我知道做事要有条不紊,也知道这样做的重要性。

□19)就算我更偏向于慢工细活,但是如果有需要,我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0)我会尽己所能避免犯错。

□21)我通常不太喜欢和别人一起谈论闲话。

□22)为了工作任务的需要,我并不介意自己会给别人带来一些负面情绪。

□23)我特别不喜欢独自工作。

□24)开始接触一个新事物时,我会变得充满活力,心情激动。

□25)我觉得模棱两可最让人烦心。

□26)我觉得这样的调查问卷几乎是在浪费时间。

□27)如果整个团队都开始偏离工作重心,我会变得不耐烦。

□28)我遇到事情总是能一语道破。

□29)我是个完美主义者。

□30)我时常被人说成是暴脾气。

□31)我喜欢有效的交流。

□32)我喜欢从具体情况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

□33)我喜欢被人夸赞说话声音好听。

□34)我喜欢在心里想好了之后再说出来。

□35)我喜欢从读书中获得新的点子。

□36)我一向乐意把自己的小目标说出来。

□37)我总是通过改变结构模式为原有的意义增加新的信息。

□38)我喜欢使用新奇的电子产品做些有用的事。

□39)我喜欢同时承担多项工作任务。

□40)我不喜欢工作的时候被人打扰,一旦被人打扰,我的工作效率就会降低。

□41)我不能闲下来,一定要有点事做。

□42)我总是担任小组领导的工作,一旦我不再担任领导,就会对工作感到厌倦。

□43)我经常说:“我们来换种方法吧!”

□44)我总是想问:“为什么要改变它呢?”

□45)相比于随意的口头语言,我更喜欢正式的说话方式。

□46)当我听了别人的观点之后,我也很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47)我的工作产出量很大。

□48)我的语速平和适中。

□49)我说话语速非常快。

□50)只有我真的被问题困住之后,我才会亲自向人寻求帮助。

□51)在加入一个新的团队后,我不会急于融入群体。

□52)别人的话语中若有不准确的地方,我即使听到也会觉得很困扰。

□53)我凭感觉做的决定往往都不正确。

□54)如果我的解决方案第一次没有奏效,我会再试一次。

□55)当别人对我的付出表达感谢时,我会很高兴。

□56)在做决定前了解假设和事实的区别是很重要的。

□57)理性比感性更重要。

□58)我的道德标尺会影响我的决定。

□59)有些人觉得我办公室里的东西杂乱无章,但我自己知道每件物品放置的方位。

□60)总是觉得别人比自己慢了一大步。

□61)别人总觉得我很严肃。

□62)理性而具有逻辑的思考是做出决策的最好方式。

□63)花时间做事前准备是件十分无聊的事情。

□64)绝对的客观才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65)我是个对错分明的人。

□66)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67)进入新环境时,我更喜欢先了解再行动。

□68)当我生气的时候我会变得很激进导致无法控制自己。

测验评分

请在下表中圈出你勾选的问题序号。

然后,请在每列中把你圈出的问题个数统计出来。这样,你将得到四个统计数字,即每列中你画圈的个数。

表2-1 学习模式问卷测试题归类表

结束评分后,你将得到四个大小在0-17之间的数字结果,分别对应上述激进者、反思者、理论者和应用者四个部分。

这些数字有什么意义呢?数字越大就意味着你对相应问题的学习和沟通模式越好。对这四种模式的简要分析如下:

激进者:如果你偏好于激进者的学习模式,那么你就是一个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的人。你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享受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敢于迎接未知的挑战。对你来说,一个潜在的缺陷是——你总会着眼于当下的解决方案,而不会花时间去权衡其他的可能。你也很可能会在还没做足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地进入新的环境中。

反思者:如果你偏好于反思者的学习模式,那么你就是一个喜欢通过思考来学习的人。你喜欢反复思考,擅于倾听和组织信息。对你来说,一个潜在的缺陷是,你很可能会畏首畏尾,因而错过参与到新环境中的机会。你也很可能会因为过度思考而拖慢自己的脚步。

理论者:如果你偏好于理论者的学习模式,那么你就是一个喜欢通过寻求理论支持来学习的人。你喜欢反复研究,并且重视逻辑和客观。你的潜在缺陷是,对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事件的忍受度极低。这使得你需要一些创造性才能解决问题,但这对你来说极为困难。你的生活中也可能会因此而充满“应该做”和“必须做”的事情。

应用者:如果你偏好于应用者的学习模式,那么你就是一个关注于实际利益的人,你通常会在实践中验证事物。你喜欢让所有事物都保持在现实的状况下,但你很可能会拒绝一切即时应用的事物。你的潜在缺陷是,在处理问题时,很可能会优先采取权宜之计,而不会在思虑周全之后再去行动。

我将在第三章为你讲解更多关于四类学习模式的知识。如果通过测试,你发现自己有着强烈的反思者偏好,那么,我将在第三章中告诉你如何精化自己的反思活动,并从中获取更多益处;如果你对反思者的学习模式没有特别的偏好,而是倾向于另外三种学习模式,那么,第三章的内容将会帮你开发出属于自己的反思思维,使你同样能从思考与观察中获得益处。

以上,是我针对这一过程做的简要介绍。请根据下面的专注思考导引图,完成相关练习之后再看看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你最近是否参加过什么会议,或者有过什么相关经历值得现在拿来反思一下?如果你在上周刚刚有过类似的经历,那就再好不过了。

图2-1 专注思考引导图——3步简化模型

步骤1:

通过描述的方式,尽可能把你参加过的会议或相关经历记录下来,下面列出的几个问题将帮助你完成这一步骤。

〇有谁参加?

〇何时发生?

〇何地发生?

〇什么主题?

〇什么内容?

〇结果如何?

〇当时感觉如何?

〇如今感觉如何?

步骤2:

下面我们开始加深对于这次会议或者经历的深度思考,看看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助益。完成步骤1后,下面列出的几个问题能够帮助你完成步骤2。

〇满意之处?

〇不称心意之处?

〇有什么需要改进之处?

〇感觉结果如何?

〇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有什么因素会影响你的感受?

步骤3:

最后,我们需要将分析得出的结果付诸行动:接下来该做什么?将你对这一问题的想法分成两类。

表2-2 会议或相关经历对人的启发

这里有一个例子可以帮助你:

表2-3 会议或相关经历对人的启发示例

完成上述步骤后,请你再认真想一想,根据这些步骤进行深度思考会带来哪些益处?你认为帮助你思考的引导性问题和相关描述对你有什么好处?请在下一页的空白表上写出你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实可行的专注思考

接下来要讲解的是,进行深度思考时应重点注意的五个要素。

第一,深度思考的过程具有自主能动性。思考者进行深度思考时,是一种有意识地自我主导,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并具有必须落实的具体步骤。后续我会进一步给你详细讲解如何落实这些具体步骤。

第二,深度思考要从简要出发,然后不断加深思考,细化分析。在上面介绍过的步骤中,我们了解到深度思考的第一步是简要描述一件你比较有经验的事,它既可以是已经发生的事,也可以是正在发生的事,甚至还可以是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尽管深度思考以描述作为第一步,但仅仅描述自身的经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以这些经历为着手点,深入探索分析。

第三,深度思考既以拓宽思维为出发点,又以其为最终成果。这一说法听上去有些令人费解,但正如其所说,以描述为起点,并不断加深思考,实际上就是在描述的同时对经历的事件展开分析。尽可能全面地分析某一事件,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一事件,也就产生了拓宽分析角度的要求。当分析结束之后,自然会产生许多新角度的观点,总的来说,拓宽角度得到的结果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第四,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具有相关性。当你对过去发生的某件事展开深度思考时,其实是立足于当下时空的。而这一过程的目的就是,要从中学习经验、定义行动,以求在未来的时空中获得收益。由此,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者时空交互的相关性就显而易见了。而在这种相关性驱动下的模式正是深度思考的起源。

有时候,当你使用深度思考的模式分析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或者分析未来即将发生的事件时,似乎不能立刻找到未来时空与过去时空之间的连接点。但实际上,当下时空的你是由过去的你所决定的。在过去时空里获得的想法和信仰,影响着你现在的行为模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第五,深度思考具有个体性。简单来说,你作为一个个体,也正是开展深度思考的主体。你通过个体的思考和感觉去分析重要经历的各个方面。你的价值观、信仰和过去的经历,帮助你认定目前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事物。两个人同时对相同的一件事展开深度思考时,他们可能会得出部分相同的结果,但两个人得出的最终结果绝不可能完全一致。

充分利用好你的时间

如果你平时进行深度思考的次数不多,那么你通常会先从旁边观察,再从侧面一步步切入主体。但如果深度思考已经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它的效用就会渗入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改善你做事的方式。

下面的表描述了六种有关深度思考的使用情况,随着序号的递增,表示使用频度也在递增,而且每一种情况又可以分为经常、有时、偶尔三种使用频度。你可以从第一种情况开始,依次进行专项练习,直到第六种情况结束。这样,就能有效提高你的深度思考能力。

表2-4 六种有关深度思考的使用情况及其频度测评表

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可以使用此表来了解自身进行深度思考的频度。这一频度不会一直保持不变,但是通过此表的测评,你可以监控自己对于深度思考的态度反应,观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

接下来,请你完成下表所示的测评,而且每隔两周再回答一次表中的所有问题,对比一下你每次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评估。

表2-5 六种有关深度思考的使用情况及其频度五日测评表

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测评结果的趋势?你对于这一结果如何看待?对此你能做些什么?请把你的回答写在下一页的空白表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调查后,每月四次,每周一次,坚持定期观察监测。

表2-6 六种有关深度思考的使用情况及其频度月度测评表



再次观察和评估图表测试结果的变化趋势。

哪些因素对你的测试结果产生了影响?你自己如何评价调查图表的结果?对于这样的结果你能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根据图表测试的结果,我可以给你一张模式图,它会告诉你到底该如何进行深度思考。尽管有些书籍也会告诉你该如何进行深度思考,但是没有一本书会告诉你该如何行动。下面这张模式图,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〇模式图的作用很大,它既能告诉你应该到哪里去,又可以在你迷失方向的时候帮你走回正途。

〇模式图能够帮你节省时间,让你更清晰地看到目标。而且模式图只需要画一次,就可以在之后反复使用。在你前往目标的过程中,可以一直将画出来的模式图当作参考,引导自己将精力都用在确定方向、坚定前进上。

〇模式图能够很好地展现你的目标。你只要看一眼,就能获得大量精准的信息。与此同时,它还能帮助你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确定前进的方向。

下面的例子是我在儿童地理网站上看到的,我觉得十分贴切。

如果我们要去寻找埋藏的宝藏,但唯一知道藏宝地点的人不能跟我们一起同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宝藏呢?

也许藏宝人可以详细地告诉我们该如何找到宝藏。

这个办法或许可行,但是,如果我们在寻宝的过程中忘记了其中一部分,又该怎么办呢?那样的话,我们就只能原路返回,请藏宝人重新说一遍宝藏的埋藏地。

也许,我们还可以把藏宝人的话记录下来。有这些文字记录供我们随时参考,就不会忘记了。

把文字记录整理成信息确实有效,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万一迷路了,那该怎么办?

一旦我们在路途中迷失,这些文字指示就不再有任何用处。如果从迷路后的地点再出发,这些指示就没什么意义了。在这种情况下,地图就是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

画出一张藏宝图,于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得到指引,也就不怕迷失方向了。即便迷了路,只要根据地图找到目前所处的位置,我们就可以继续向着目的地前行。

如果你用画模式图的方法练习深度思考,那么你思考事物的角度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还记得我在第一章里提到的“边缘意识”吗?这一概念是从心理治疗专业中借用来的,它指的是把我们储存起来的知识调取出来,拿到当下来使用。如果你知道“企业培训指导”这一概念是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的,那么你对“边缘意识”的概念一定不会陌生。

从哲学角度来说,企业指导或者商业培训指导的核心是,学员在获得指导之前就已经有了问题的答案。但是一般情况下,学员无法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了问题的答案,只有接受专业教练的指导,才能(由教练或自己)找到心中的答案。

这样的培训指导与体育教练的培训指导并不一样,因为体育教练是通过交流合作让学员进行大量的训练,而不是让学员从自身已知的答案中受益。

卡罗尔是一家服务公司的营销主管,她最近正在尝试实施一项新的营销策略。她为此花了很长时间去研读相关书籍和论文,但是这些努力并没有让她获得完全满意的解决方案,反而不断削弱着她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参加了深度思考培训之后,卡罗尔开始尝试使用深度思考模式图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对卡罗尔来说,绘制模式图的总体概念要比模式图本身的细节更加重要。除了模式图之外,卡罗尔还为自己设计了一些发散思维的引导性问题。

她设计的引导性问题主要围绕着“在过去实施新策略的时候学到了什么经验”进行展开。这是因为,她曾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通过模式图描述上一次实施策略时学到的经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与此同时,卡罗尔还意外地重拾信心,很快就意识到答案其实早就藏在自己心里。

深度思考模式图的使用

关于如何充分使用深度思考模式图,我将在第四章中与你分享。你现在需要做的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下面将为你介绍具体该如何做到这一点。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是指,我们在看待事物时,至少要考虑三个层面:大脑认知、心理情感以及身体感受。


图2-2 大脑认知、心理情感以及身体感受示意图

下面我们依次对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大脑认知的层面,这一层面是指你要使用自己的理性和逻辑来看待事物。也许这一层面对于你来说很熟悉,因为这是我们认知事物最常用的方法。

如果我现在问你在什么地方,那么你会怎么回答呢?花一分钟时间想一想你会如何回答,然后把你的答案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大脑认知层面看待事物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内在与外在

看到的颜色

接触到的人和事物

温度

尺寸

听到的声音

第二个层面要求我们从内心的情感出发去看待事物,这一层面也与我们对事物的感觉和情绪有关。因此,在描述这一层面时,你很可能会用到下面这些与情感相关的词语:

快乐悲伤冷漠害怕

沮丧伤痛积极活跃

开心惊喜热爱自满

愤怒忧郁无助失望

绝望厌烦激动寂寞

这些词汇只是不完全统计。

除此之外,每个词语背后还关联着许多变体,而这些变体对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意义。但是,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要列举所有的情绪词语,所以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影响并不大。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情感因素,那么下面的问题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〇你对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有什么感觉?

〇你对自己看到的事物有什么感觉?

〇你对温度、尺寸、颜色有什么感受?

〇你觉得自己平时的情绪如何?

〇你能意识到自己有哪些矛盾的情绪吗?

请挑选与上面列出的情感词语及其变体或细化词语类似的情感词汇来描述自己内心的情感因素。但要注意,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列入到情感因素中。因为“想法”隶属于第一部分大脑认知的层面。当你确定了自己对于事物在情感上的第一反应后,那么请你尝试着进一步扩大自己对于这一反应的描述。你可以使用下面这个问题:

这一事物(例如:好)在哪里?

将你所选出的情感词语一一放到这个问题中,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层面是身体感受。这一层面是指我们生理上的感官经历。这些经历与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某一事物有关,但在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一事物前,我们还不能感受到它。

下面举一个例子:在你头疼得很厉害的情况下,如果你把精力都放在头疼这一身体感受上,就会觉得自己的脖子和肩膀在不断收紧。继续关注自己的身体,你会发现自己还屏住了呼吸。通过深度思考,你会发现自己正经历着焦虑和紧张。这种感觉从何而来?你可能会觉得是时间造成的。那么你的头疼又和什么有关呢?你很可能会认为是自己昨天参加板球比赛时不小心撞到了头部,但是你很快又发现,其实自己的头疼与昨天的撞击并无关联。

现在,用一分钟时间想一想你目前身体感官所接受到的感受是什么,然后通过深度思考找出这些感受背后的意义。

表2-7 个人感受及其意义调查表

再用几分钟的时间细化你的发现,尽量提高自己对于这些事物的注意力!

从不同角度看待事情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待正在发生的事情,能让我们对同一件事拥有不同的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拥有了更加宽阔的角度后,你就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也会更清楚自己的喜好。往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的思维就能从最有价值的事物开始思考,由高到低,依次进行,以确保过程的完整。

在这一过程中,事物一直处于发展之中,我们很容易被所正在发生的事实所控制,从而选择那些经常使用但一点帮助也没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请仔细分析下面这张模式图,它详细显示出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图2-3 深度思考模式图——5阶扩展模式

据我经手过的数以千计的案例来看,很多人在第一步观察周围发生的事物时,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中几个方面上,然后就匆匆跳到第三步,开始为自己制订更多的行动方案(尽管有些时候,有的人只能想出一个方案),随后就立刻进入第五步,去执行选择出的(仅有的)方案。

整个过程往往就止步于此,完全无法继续向前推进了,更无法验证刚刚选择的方案是不是足够好。而深度思考的练习,就这样被忽视掉了。

按部就班地遵循此模式的步骤一一进行,将会对实践的结果有着显著改善。也许你觉得这样的要求太过完美,但只要你想一想,这些好处其实是完全可以拿到的。也许,你有着“没错,但是……”的想法。那么请你翻到下一章,看看我是否猜中了你的想法。

我觉得在第二章里,我有把握说服你开始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最后我要说的是,深度思考模式图绝对值得一用。

本章要点

四种学习和沟通的基本模式:

激进者

反思者

理论者

实践者

观察活动具有以下三个层面:

认知层面(在心中、在思维里)

影响层面(在情绪、感情中)

身体层面(由身体的感官而来)

你的章后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