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生新算法 > 1.10 时间的利用方法受到规律限制

1.10 时间的利用方法受到规律限制




在如何利用时间方面,我们能从前面得出的结论中获得一些启示吗?答案是  YES。

将能量普遍化的“资源”及其“反复转换”阐释了人类的行动。现实中的所有现象都可以用资源分配的变化来说明。例如,由于能量守恒定律的限制,我们可以断定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而绝不会从低处流向高处。实际上,如果人类的行动接受资源转换定律(相当于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化)的支配,那么人类行为就会受到严格的制约,如此一来,时间的利用方法也会受到严格的限制。

比如说,我正在用电脑写稿,而截止日期已迫在眉睫,那么在这段时间我能一直写下去吗?

写稿时,胳膊的运动是有特点的。如果按照同样的速度写稿,那么胳膊每分钟的活动次数会在某个范围内波动,我们称之为运动的“频带”。假设写稿期间每分钟平均活动  60  次,动作较多时达到  70  次,动作较少时为  50  次,那么运动的频带就是  50~70  次/分。如果保持每分钟平均  60  次的运动,那么  1  天的运动将呈现什么分布规律呢?答案是以平均值  60  次/分为中心,呈吊钟形的正态分布——竟然不是  U  分布,这怎么可能呢?我们可以断言,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假设在众人面前发言时,胳膊  1  分钟的活动次数为  120~180  次(平均  150  次),那么我能够发言  5  个小时,而只写  3  个小时的稿子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的话,运动的统计分布就不是  U  分布了。U  分布是沿着一个方向逐渐下降的曲线,如果活跃的运动比安静的运动花的时间还要长,就违背了  U  分布的规律。在  U  分布中,快速的运动与缓慢的运动相比,花费的时间只能更短。想要使运动呈现  U  分布,就必须减少  120  次/分的运动,或者增加  60  次/分的运动。

如果我只是发言和写稿子,就会产生未被使用的频带。即使没有将低于  50  次/分、70~120  次/分、高于  180  次/分的运动列入假设,这些运动还是会按照  U  分布分配到一定的时间。稿子急需赶工,虽然我想优先写稿,但还是不得不花相应的时间在那些未被使用的频带上。如果我非要按自己的想法做呢?比如我勉强自己遵守了时间表,但有可能我的发言一看就没有用心,或者我心慌意乱地走来走去,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写稿,也就是说时间还是花费在了不同频带的行动上。如此看来,如何有效利用因写稿和发言而未被使用的频带,是关系到时间使用方法的重要课题。

我们以为可以自主决定  1  天的必做事项并为各个事项分配时间,但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