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生新算法 > 5.12 人类和工作将与机器共同进化

5.12 人类和工作将与机器共同进化




学习型机器的出现,将大大改变社会服务和人类在社会中的作用。

回顾历史,成为  20  世纪经济发展原动力的是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泰勒(1856—1915  年)的《科学管理原理》。泰勒深入研究了钢铁厂中的铁铲作业。研究过程中,泰勒将工作分解成一个个过程(或动作),在每个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徒劳的工作和短时间内能改善的工作。然后他整理了每个过程的标准状态,将其写成手册,并严格按照手册推进工作。这样一来,对于那些看似只有熟练工才能做的工作,即使是经验少的工人也可以做,并且能够保证一定的质量。

泰勒的科学管理法后来也被称为“工业工程”,于  20  世纪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业务。这种将业务分解成一个个过程、实现过程标准化,以避免徒劳的方法至今被广泛应用于所有业务和服务中。

20  世纪下半叶,人们利用计算机彻底落实了这一手段。用计算机程序写下处理步骤,就可以按照步骤处理并输出大量数据了。起初,人们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事务,后来扩展至所有企业活动,开始用计算机掌握接单、采购、制造、库存、发货和人事等一切业务流程。在这里,人们按照泰勒的思考方式将业务分解成一个个过程,实现过程的标准化,然后用计算机记录并管理每个标准化过程的状态和动作。

计算机软件一旦成形,就无法像人类一样灵活变通,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用计算机将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彻底贯彻到整个组织中,同时还可以降低以往在管理方面花费的庞大的间接费用(人事费)。

重要的是,工作方法的革新使得新机器(计算机)的产生成为可能,而机器又可以协助工作的实施,两者相互发展,共同丰富了社会。

德鲁克指出,在泰勒之后,体力劳动的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  3.5%,于  20  世纪末提高到了  50  倍。这“成为  20  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且“创造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发达国家经济”(《已经发生的未来》)。

我们将按照泰勒的思考方式共享最有效的方法并提高了能力的人称作“Human  2.0”。其最大特点在于,将人进行了“标准化”。与之相对,我们将以前通过分工推进“专业化”的形态称作“Human  1.0”(图  5-1)——这是亚当·斯密描述的工作者(Worker)的特点。

图  5-1  Human  Power(人类能力)和  Machine  Power(机器能力)的共同进化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分工制造工具、深化专业的人类(第  1  代)共享并学习优秀人员的技术(第  2  代),跨越时空,从全部现实中直接而自主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能力(第  3  代)。

一直以来,企业信息系统都在支持  Human2.0  的工作。但是,现在的投资回报率很快就要达到极限了。这就是我们在此介绍的第  3  代机器(信息系统)出现的背景。

如前面所述,如果德鲁克高度评价了泰勒的工作,那么正确指出其工作极限的也是德鲁克。很遗憾,在很多服务中,即使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并整理成手册,对生产力的提高也是有限的。

例如,仅靠手册无法提高护士和商场售货员的工作效率。护士除了看护患者这一本职工作外,还必须写文件、与相关人员开会、负责各种调整事务等。商场的售货员也一样,除了为顾客推荐商品、促使顾客购买的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写文件、调查库存、留意配送状况等。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对这些工作优先程度的判断和时间分配方法,是无法写成手册的,只能靠护士和售货员本人的判断。

德鲁克指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护士和售货员不是手册工作者,而是知识工作者——原本知识工作者这个词就是德鲁克创造的(经常有人狭隘地将知识工作者理解为白领。但是,这个词的创造者德鲁克将知识工作者用于最广泛的对象,列举了护士、售货员和汽车修理工等例子)。当今发达国家的很多工作都属于服务型产业,并逐渐成为知识型工作。

对知识工作者而言,重要的是设定工作目的和目标。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灵活而准确地做出判断。如何面对变化,决定了企业的兴衰。对此,德鲁克描述道:“我们知道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引起变化正是企业的主要功能之一。”  (《管理的实践》)

基本来说,通过磨炼人的能力,可以提高其灵活应对企业变化的适应力。德鲁克在著作中阐述了这一点。并且,德鲁克反复论述了知识工作者本身对结果负有责任,强调了“自我约束,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如今出现的学习型机器以及运用该机器的信息系统有力补充并提高了人类的学习能力,或许也可以由此提高生产力。我们称之为第  3  代机器,即  Human  3.0。其特点在于将人类的能力“扩大化”(图  5-1)。就像将  ERP(整合业务软件包)这样的计算机运用于  Human  2.0  的“标准化”一样,在  Human  3.0  中,计算机可以协助人们持续学习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是人类自己看不过来的。这样一来,仅凭人的经验就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了。而且还可以让人们做出以往业务手册中没有记录的灵活判断,即使商业状况(流通和供需等状况)改变,也可以适应变化。这与以往那种即使情况改变,也继续同一种做法的习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业务的标准化和手册的制定是提高业务的应有姿态,用户和员工也一直在迎合固定的手册和机器。虽然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并借助计算机严格遵守这些标准,但实际上,在很多需要应对复杂多变的状况的服务行业中,这种做法并不可行。应该说,人们甚至担心该做法会阻碍业务的推进。

而在第  3  代机器的工作中,不是人类去迎合机器和流程,而是让机器迎合人类。在变化的环境中,机器会为自主做出判断并对结果负责的人们提供支持。

今后,计算机将发展成主动学习数据、理解本书所论述的人类身体与社会的规律和制约的机器。用这样的学习型机器武装起来的知识型工作和服务,可以时常通过数据从历史和最新情况中学习,灵活适应变化,并自主地催生变化。德鲁克梦寐以求的知识型工作的理想形式就有望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