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 穿越平行宇宙

穿越平行宇宙




物理学家想要什么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有本书叫《穿越平行宇宙》虽然这不是他最新的书,但其中的思想非常重要。我们将借助这本书来讲讲物理学家对世界的最新理解,以及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先来看看物理学的发展。

一个最简单的物理学史

物理学的历史跌宕起伏,有无数的英雄故事,但我会讲一个最简化的基于逻辑的物理学史,让你明白物理学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一切的幵始,是你对生活的一个细致观察。

每次往空中扔出一个东西,你都会注意到它走的不是直线,而是“拋物线”。

比如扔石头。你做了精确的测量,发现石头既有往前走的速度,也有往下落的速度。往前的速度是匀速的,而下落的速度不是匀速的,而是越来越快——有一个“加速度”。你就想,一定是有什么东西在把石头往下拉——石头受到了某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的影响。这个力只能来自大地,于是你就发现了“引力”。

你进一步测量,发现不管石头有多重,它下落的“加速度”是恒定的这就是为什么一轻一重两个铁球会同时落地。于是你得出结论,引力应该正好跟受力物体的重量成正比。

这样你有了第一个引力理论!这个理论非常好使,你可以用它精确计算炮弹的弹道。有了引力理论,你的炮兵指哪打哪,这给你带来了巨大的声望。

这时你有了更大的野心。既然所有有重量的物体都受到引力的影响,那行星绕着太阳转,会不会也是因为引力呢?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你做了一番计算,想用你的引力理论把行星轨道给算出来。

结果你发现怎么算都不对!可能在这么大的尺度上,引力理论需要做些修改。旧理论中引力只跟物体的重量有关系,那可能是因为我们都住在地球表面。行星距离太阳这么远,它感受到的太阳引力应该变小才对。你反复思考,发明了一个新的引力理论,让引力跟距离也有关系——这个理论,就是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理论就更厉害了,它能精确预言行星的运动!什么椭圆轨道、速度、周期,你都能算出来,而且跟天文学家的观测结果非常吻合。

从数学上来说,万有引力理论在地球表面的极端情况,正好就是那个旧理论。所以现在万有引力理论是一统江湖,对地上和天上的东西都管用。

于是你就去挨个测量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想看着万有引力理论“大杀四方”。结果发现,其他行星的轨道和你的理论计算都是精确符合的,但是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的轨道变化,总是和计算结果有一点点的差异。

这个差异非常非常小,每个世纪相差还不到1弧度。可你还是感到坐立不安:如果我的理论是完美的,水星怎么就例外呢?难道说因为水星离太阳很近,万有引力理论就不好使了吗?

你克服了无数的困难,甚至把“力”这个概念都更新了,终于发明了一个更新的理论——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能完美解释水星轨道,而这仅仅是个开胃菜。有了广义相对论,你就可以研究更大的问题了。你预言了黑洞和引力波的存在,结果后来观测都证实了!而且因为有了广义相对论,我们居然可以研究整个宇宙的历史了。

多年以后,面对成熟的宇宙学,你准会想起第一次往空中扔石头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物理学的逻辑

这段极简的物理学史,告诉我们三个逻辑。

第一,物理学家总是用一个更“一般”的新理论,取代旧理论。

有了新理论,你会发现旧理论只是新理论在局部的一个特殊情况。比如,你把广义相对论拿过来,考虑在一个引力比较弱的特殊情况下算一算物体的运动方式,它跟牛顿万有引力公式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同样的道理,你把牛顿万有引力公式拿过来,结合考虑地球表面这个特殊情况,那就相当于引力只和重量有关系。

所以物理学家一般不说旧理论是错的,而说旧理论只是适用范围有限。新理论是旧理论的推广,旧理论是新理论的近似。

第二,新理论除了能解释旧理论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还能预言一些物理学家此前连想都没想过的新的东西。

牛顿力学只能计算一般行星的轨道,可是有了广义相对论,我们不但能解释水星轨道的“怪异”变化,还能预言一些新东西。比如黑洞、引力波等,牛顿力学里根本没有,天文观测也没见过,物理学家做梦都没梦见过——可是如果你把广义相对论当个玩具,考虑这个方程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解,你就能在纸面上算出来,应该有这些东西存在!

结果多年之后,天文观测的手段进步了,天文学家一找,还真的找到了!这简直不可思议,你就觉得这个世界对物理学家真是非常友好。

1928年,理论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PaulDirac  )把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结合到一起,提出了一个关于电子的新理论。他对新理论的方程求解,就发现这个理论除了能解释电子的存在,方程还有另外一个解。那个解的各种性质和电子一样,但是它带正电,是电子的“反物质”。狄拉克就纯粹根据自己的方程,说世界上应该有“正电子”。结果到1932年,实验物理学家就真的找到了正电子!

像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物理学家推广旧理论不仅仅是为了数学上的完美,还是为了幵疆拓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第三,新理论不会让物理学家满足很长时间,他们又会想要更新的理论。

有了新理论,打开了新世界,你很快发现又有新的现象是这个理论解释不了的。比如广义相对论似乎不能完全解释暗能量,根本就无法解

释暗物质,你就想要更新的理论。

整个这个过程,就是:

现象——理论——新现象和新的解释不了的现象——新理论——……

这有点像是玄幻世界里的“修仙”。每上升一层新境界,你看世界的整个眼光就都改变了。比如,你会发现原来看起来很不一样的东西,现在在这个更高的层次上看,其实是同一种东西。

人和动物都是生物,生物和非生物都是原子组成的,地上和天上的东西满足同样的物理定律。

每一次见识的升华,又会给你解锁新的技能。在低层次看来,高层次的技能就好像法术一样。

到了高层次回头再一看,以前那些看似神秘的东西都变得一目了然,真是“一览众山小”。

而很多物理学家相信,这个提出新理论、解锁新现象的过程,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可能马上就要到头了。

终极理论

前面我们说了引力理论这条线,这条线的理论专门研究大尺度的物理现象。物理学的另一条线是往小尺度方向走,也就是量子力学这条线。

一幵始,你以为电力和磁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有了电动力学以后,你发现电和磁可以用同一组方程统一描写,而光其实就是一种电磁波。为了研究原子这么小尺度的电磁现象,就有了量子力学,又有了量子电动力学、量子场论、量子色动力学等——现在微观尺度的一切物理,统一起来,叫“标准模型”,简单地说叫量子场论。

这样,如果有引力,尺度比较大,你就可以用广义相对论;如果引力可以忽略,尺度比较小,你就可以用量子场论。那如果引力比较大,尺度又比较小,该怎么办呢?黑洞内部,以及最初的宇宙,就是这种极端的情况,而我们还没有一个理论适合这种情况。

所以现在物理学家最想要的,就是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统一起来。

这个理论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它将能解释和预言从遥远星际到黑洞内部、从宇宙起源到无穷未来、从无比小到无比大的尺度上的一切现象。

所以它被称为“统一理论”“万物理论”“终极理论”。

这就是物理学家的雄心壮志。这将是最后一个物理理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在物理学家眼中,只要有了这个终极理论,世间一切科学知识,就都可以从这个理论中推导出来,下图  [1]  是物理学家心目中各个学科的推导关系。

你考虑终极理论在大尺度下的情况,就是广义相对论。你把终极理论取一个引力是0的极限,就是量子场论。从广义相对论出发你可以推导出狭义相对论和电磁学,从量子场论出发你可以推导出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

从物理学出发你可以推导出化学、机械工程学和电子工程学。从物理学和化学出发你可以推导出地球科学和生物学。从生物学出发你可以推导出心理学和医学,然后推导出社会学……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一个“终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