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全集 > 第十一章 激励的艺术

第十一章 激励的艺术



激励可以公开进行,也可以暗中实施,

公私必须分明,最好不要假公济私。



有些人喜欢花公家的钱施个人的恩,

看起来很合算,其实祸患无穷,很快会有报应。



顺着员工的个性或者逆着他,都有激励的可能,

必须刚柔并济,有刚有柔,用得恰到好处。



应该动的用动态,应该静的依静态。

大小并重,有时小的比大的收效更精彩。



激励当然有制度,但是实施起来不可无弹性,

所以把它当做一种艺术,大家都高兴。



艺术其实就是圆通,绝对不圆滑。

万变不离其宗,才是尊重制度的表现。



明暗公私要分开


激励可公开进行或暗中交易,两者都以正当而合理为适宜。暗盘激励不失正当,才是正途。

凡是大家看法相当一致,不易引起众人反感的,可公开激励,目的在获得大家的良好反应,以扩大影响;若是见仁见智互异,而又非奖赏不可的,便暗中进行,以减少误解或不满。有些行为,如维护企业信誉而与外人打架,应该私下感谢,以防群起仿效。

普遍性的,可公开实施;特殊性的,除非众所公认,否则以暗盘为宜。牵涉个人荣誉的,私下激励;牵涉组织或团体荣誉的,公开表扬。有关苦劳的奖赏,大家差不多,公开;有关功劳的奖赏,彼此相差颇大,最好暗中给予,以维护较差者的面子,激励其下次努力赶上。公开等于撕破脸,用“无所谓”来因应,就失去激励作用。

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把公开与暗中合在一起想。不坚持一定要公开,或者务必要暗地里进行,却能够依照所要激励的性质,做出合理的抉择。

说起来十分简单,好像只有一句话:应该公开的,最好公开;应该暗中进行的,最好不公开。真正做起来,拿捏的功夫十分不容易。必须用心体会,才能得心应手,调整得恰到好处。凡事大多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只是程度上有所差异而已。明中有暗,而暗中也有明的部分,分开来表现的时候,须注意明到什么地步,而又暗到什么程度。在明与暗之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若能将心比心,对激励效果必然有所提升(如图11-1)。

花公家的金钱做私己的人情,这是一种明得暗失的算盘。受惠的人,一方面感受激励,一方面有样学样,公私不分明;其他的人,看在眼里却怨在心里,既然是公家的钱,为何不索性多花一些,连我也照顾在内?

激励者存心接受回馈,当然施恩望报。这种私相授受的激励,不可能真诚持久。必须心中没有施恩的念头,更不希望个人获得任何报答,才有实效。既然如此,就用不着假公济私以致公私混乱,甚至以私害公。

私人的事宜应该明说,花自己的钱也要表明。不必垫私钱办公事,否则也是公私不分。私人恩怨不能公报,私人请托不能利用职权,更不可以存心勾结以图谋私利,因为公私不分的激励,到头来必然公私两蒙其害。

私人的事情,可以恩怨分明;公家的事务,则不应该如此。因为公家事务和私人恩怨,根本不应该混为一谈。有恩必报,用在私人事务上,表示受到恩惠知道图报,是一种良好的行为;若是用公家事来报答私人的恩惠,那就是公私不分,方向有偏差,不值得鼓励。

公的事务,必须秉公处理;私人事情,当然也可以委托同事协助办理。不过最好明白表示,与职务、职权完全没有关联。对方能办,还要心里愿意才行;若是不能办,或者不愿意办,千万不能勉强。不私下勾结,私事不能害及公益,也不假公济私,这样的私人事务相托,用得合理,也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激励(如图11-2)。

激励的艺术,其实就是分寸的拿捏。过与不及,都不是有效的激励。有些事情不公开比公开更能发挥激励的功效,善用正当的暗盘交易,可以增强激励的效果。

公私分明是激励为公的基础。既不能假公济私,也不能以私害公,导致公私混乱,以致影响激励的效果。



顺逆刚柔要合适


请将不如激将,有时逆的激励效果更为宏大。不过完全逆取,也不见得有效。顺逆之间,必须小心衡量,有顺有逆,能顺也能逆,合理就好。

有些人顺着请他帮忙,他会推三阻四,勉强答应,也似有天大人情。最好用反激的方法,故意把问题说得十分困难,暗示非他能力所不能胜任,激他毅然自告奋勇。

有些人老于世故,便要顺着激励。先说明他的长处,以引起知遇之感,再表示借重他的才华,请他不必顾虑太多,他就会朝气蓬勃,鼎力相助。

关系很重要,交情不够不宜随便逆取。够交情,好像顺逆都能奏效。不过看场合、看情况,配合着考虑,该顺即顺,应逆即逆,求其效果最佳,而且后遗症最小。以自己的优势来攻破对方的弱点,则顺逆皆有所宜。

顺有顺的好处,逆也有逆的必要。我们最好把顺与逆合起来看,不要只顺不逆,或者只逆不顺。因为一切都顺,遇着应该逆的时候,就会顺不得而行不通。若是一定要逆,则应该顺的时候,也将遭遇很大的阻碍。

凡事先站在不顺也不逆的立场,依照当事人的个性,审视当时的情况,衡量场合,考虑关系,然后当顺即顺,当逆即逆。看起来,好像摇摆不定,没有一定的主见;实际上,本来就应该如此,随机应变以求合理。

顺的时候可以逆转过来,逆的时候也可以止逆为顺。这种随时调整的本事,只要不是为了投机取巧,而是基于随机应变,便是合理的行为。至于动机为何?大概只有自己心知肚明,别人的猜测,并不需要太在意(如图11-3)。

用刚硬的方式来激励,多半建立在利害的基础上面;以柔软的方式来激励,则偏重于情谊。拿情谊做出发点来实施激励,效果较佳。所谓柔能克刚,正是此理。高压式的方式,难免产生硬碰硬的风险性,也会有短暂的、表面的效果,可能带来严重的后遗症,必须慎始,才能预防。

柔不表示胆怯怕事,也不是推、拖、拉敷衍了事。柔是用真诚的爱心来感应,使对方从心中发出一股强烈的意愿,自己奋发有为。

刚是一种果敢的作为,具有短时间的爆发力,当做非常的手段,比较有利。刚硬之后,如果再以柔软来安抚,更能得人心。不可存心杀一儆百,因为人心惶恐,并没有好处。应当处罚到什么程度,若是难以判断,最好从轻;应当赏到什么程度,假若难以判断,最好从优。若非证据确凿,宁可从轻发落,不宜轻率冤枉。刚柔并济,所重不在惩罚,而在教化。

非不得已的时候,当然也可以用刚。不过事先应该发出警戒,使大家心理上具有充分的准备。能够及时避免的,自然不致受到影响。若是存心挑战,自己也心中有数,不致怨天尤人。万不得已用刚,还要尽量以柔来善后,使大家明白并不是存心如此,更容易获得谅解。

先柔后刚,刚后用柔,表示柔的功能确实比刚可靠而有效,柔性激励比刚性高压更合乎心性需求。可惜很多人认为自己性格如此,不容易改变,因而偏向于刚性措施。其实,只要观念改变,很容易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不妨从实际行动来印证以柔克刚,使自己更为轻松愉快,也更受到大家的欢迎(如图11-4)。

顺逆分清,是适应个性的表现。凡事先站在不顺也不逆的立场,依照当事人的个性,审视当时的情况,衡量场合,考虑关系,然后当顺即顺,当逆即逆。

刚柔并济,是情谊与利害的调适。用刚硬的方式来激励,多半建立在利害的基础上面;以柔软的方式来激励,则偏重于情谊。先柔后刚,刚后用柔,因为柔性激励比刚性高压更合乎心性需求。



动静大小要并用


动静不是两种相反的状态,而是彼此互相过渡的,动中含有静态,静中也有动态。活动过程多半比较引人注意,而活动前后的企划、准备及沟通、协调,则容易被忽略。激励者不可由于自己看得见的动态便加以重视,却对自己看不见的静态予以轻忽,以免厚此薄彼,招致不满。把看得见的部分与看不见的部分合起来看,才能够动静兼顾并重,不至有所偏忽(如图11-5)。

对于动态的激励,必须掌握时机、把握重点,以配合活动的进行;静态的激励,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在结束或过程中,指定专人或由某些人交互实施。无论动态、静态,都要给予合理的激励,使大家明白动态、静态各有其贡献,并无轻重之分,因而分别努力,共同朝向目标。

动态应注意机动配合,静态要普遍照应;前者重在时机,后者重在人员。动静都要掌握人心,所以力求合理。

任何活动,事实上都有动的一面,也有静的一面。我们往往看到动的一面,却很容易忽视静的一面。于是,从事动的行动,由于受奖的几率较高,大多热心鼓舞,兴致甚高;而从事静的支援,由于受到忽视而不甚热心,以致影响活动的效果。为了防止这种可能产生的缺陷,激励者必须动静兼顾并重,以免静态的工作,妨害了动态的活动。这种原则,最好事先声明,并且在行动上有具体的印证,使大家一开始就同心协力而不分彼此。否则等到活动进行到一半,甚至于快要结束时,才发现有些不对而紧急声明,恐怕已经实质上影响到活动的成果而难以挽回了。

中国人见面,最喜欢分大小。罚遇亲贵,很容易造成枉法;赏遇微贱,也常常流于刻薄。大小兼顾,才能够赏罚平衡,做到赏当其功、罚当其罪的地步。

罚要向上追究,不论地位如何高贵,有过失就不能掩饰或开脱;赏应普遍推及基层,地位再低微,有功就不能忽视或遗漏。大小并重,赏罚明快,才具有激励效果。

大功劳要隆重,以示礼遇;小功劳也要重视,因为轻忽小功,大家就会希望夺取大功,以致小问题乏人注意,势必酿成大祸害。大事应予特别奖励;小事也宜合理奖赏。职位高的,固然要礼待他;职位低的,更不宜轻视他,以免引起反感。一大堆人受奖,要大场面,大家一起接受激励;少数人或单独一人,不妨视实际情况,或公开或个别给予激励(如图11-6)。

打老虎或是打苍蝇,一直是大家十分关心的事情。老板的亲信受到什么样的赏罚,也是公正与否的指标。

同样犯错,职位较高的,应该受到比较重的惩罚;职位较低的,所受的惩罚应该较轻。否则,打苍蝇而不敢打老虎,大家何以心服?同样有功,职位低的优先奖赏。当然,有轻有重,并不表示只偏于一方,却应该大小兼顾并重,不过是程度有轻有重而已。

重视大功劳,大家才会竭尽全力;重视小功劳,大家才不会对小问题掉以轻心。初犯不罚,大家才敢多做、多尝试。很多人立功,最好大家都有奖;一群人共犯,同样要一起受罚。无论大小,都应该重视,但是有大有小,必须不一样奖惩,才算合宜。

动静并用,是全面的掌握。动态应注意机动配合,静态要普遍照应。前者重在时机,后者重在人员。动静都要掌握人心,所以力求合理。

大小并重,是赏罚有效的保证。无论大小,都应该重视,但是有大有小,必须不一样奖惩,才算合宜。



思考

1.在工作中进行激励时,你能做到明暗分开、公私分明吗?

*  *  *

2.你是如何拿捏顺逆与刚柔的分寸的?

*  *  *

3.对于动静并用、大小并重你是怎样看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