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与沟通,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因为宇宙万物之中,人类的关系最为复杂,而且各地的风土人情不同,又形成不一样的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西方人的人际关系以个人为主。社会由个人所构成,个人自由独立,必须加以适当的规范,也就是实施法治,才能够维持整体的秩序。人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平等、独立,成为其人际基础。

中国人的想法比较复杂,也显得周到得多。我们的人际关系以伦理为主。社会固然由个人所构成,但是个人却很难离开社会而生活。个人的自由,实际上相当有限。人与人的互动,也不完全能够由法律来控制。至于独立,那就更加不可能。互依互赖、彼此互动,总比单打独斗要方便而有效。人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衡情论理,以伦理来弥补法律的不足,这才是中国人的人际基础。

为了培养自由独立的习惯,西方人刚出生时,便要自己单独睡觉,不和父母同床。长大到十七八岁,就应该自立。成年子女不与父母同住,当父母去世时,孤零零地乏人照料。如果说西方人孤单单地出生,孤零零地死亡,应该毫不为过。

中国人不喜欢这种人际疏离,我们比较喜欢热热闹闹地出生,然后风风光光地死去。婴儿刚出生,父亲为了表示欢迎,马上把自己的床位让给婴儿,一方面使母亲方便照顾,一方面也让新生婴儿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子女和父母一辈子互依互赖,除非不得已,否则会长久地居住在一起。子女再忙碌,也不愿意父母孤零零地死亡。

西方人的观念,是“分大于合”,常常站在“个人”的立场来看整体的社会,一开口就说“我个人的看法”。

中国人的观念,则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个人固然重要,但只有在整体中完成自我,才称得上圆满。看不懂的人认为中国家庭不尊重个人,甚至于束缚了个人的发展。其实,中国家庭自古以来,便重视成全。唯有彼此互相成全,一家人才能够发挥不同的才能,以求互补。

“对,没有用”,成为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最佳切入口。对就是对,为什么会没有用呢?

西方人深受“二分法”的祸害,好像“不是对,便是错”,是非分明成为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中国人早已摆脱“二分法”的陷阱,我们知道“错,绝对不可以;对,常常没有用”。对错之外,还牵涉到是否圆满的问题。我们虽然厌恶是非不分的人,却也并不欢迎是非分明却不圆满的人。因为我们讲求“在圆满中分是非”,把是非分得大家都有面子,不得罪人,但也不讨好人,人际关系才可能良好。

我们一直认为某些人的成功是讨好别人的结果。这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想法,最好不要如此认定,以免误导了自己。中国人看自己和看别人,往往采取不一样的标准: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随机应变;而别人表现出同样的行为,那就是投机取巧。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所说的沟通和西方人也有很大的差异。与西方人说话,如果没有结论,就很不容易沟通。与中国人沟通,最好不要有结论,以免引起无谓的排斥或抗拒。我们的方式,是让对方自己获得结论,而不是我们给对方结论。

凡此种种,都是研究人际关系与沟通必须了解的文化差异。我们应该特别加以注意,以免不研究还好,愈研究愈使自己远离中国社会,产生反效果。

书中的若干论点,乍看起来,好像古老而不够现代。其实深入了解之后,才发觉是我们现代人解释错误,产生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这些道理有什么不妥。

盼望各位能够以继旧开新的心情,共同来创造合乎我们风土人情的人际关系与沟通。并以虔诚的心,期待各界先进的不吝赐教,幸甚!



曾仕强 刘君政

序于台湾兴国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