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全集 > 第二章 总裁必备的修养

第二章 总裁必备的修养



三种境界要逐步提升

三大目标要设法达成

三句金言要牢记

三种年龄要阶段性调整

三大乐趣要不断地精进

三张嘴巴要谨慎地运用



总裁理清了自己必备的观念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我修养。我们提出六个方面,分别为三种境界、三大目标、三句金言、三种年龄、三大乐趣以及三张嘴巴,请总裁自我评估。

三种境界中,事必躬亲是下策,有人分劳是中策,各人尽责才是上策。总裁先勤教下属,以安人为原则,然后放心地适当委任,让大家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三大目标指的是赚钱、保健和培养良好的声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贪财、怕死和爱面子。这三方面能够兼顾并重,并且能够做到适度,那就很好。

三句金言,就是乞丐常说的“好心啊”、“大度量啊”以及“赏几个钱吧”。总裁能不能凡事凭良心?度量是否宏大到能够欣赏员工的表现?是否舍得花小钱以避免花大钱?这三方面值得总裁自己静下来,好好评估,并且力求改善。

三种年龄段都可以当总裁,但是不同的年龄段要有不一样的表现,才算合理。年轻的总裁最好有一两位可以随时请教的长辈,以备咨询;壮年的总裁,以逐渐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为宜;年高的总裁必须德劭,具有特殊的素养。

三大乐趣可以用持剑、佩剑和挂剑三种情况来加以领会。各有不同的乐趣,也各有不一样的重点。最好能够秉持原则,安全而放心地享受总裁应有的乐趣。

三张嘴巴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总裁可以自己决定,要用或者不用。怎样配合运用,也各自裁量。如果能拿捏到位,那就十分有利。



总裁应有的三种境界


总裁有甘有苦


总裁就是通常所说的老板。有人用“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这一句话来推断中国人喜欢当老板,不但断章取义,而且有误导的危险性。使得一些年轻人真的以为中国人只有当老板才神气。

中国人说话,多半是两两相对的。如果听到一句话,不赶紧去找相对的那一句,就会走偏,成为“一孔之见”。因为中国人每一句话都只说明了道理的一部分,不能涵盖全部的道理。

与“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相对的那一句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中国人一方面喜欢当老板,一方面也喜欢成为好老板所赏识的“诸葛亮”。很多人真的喜欢当老板,也有很多人是找不到好老板,不得已才自己当老板,这才是事实。

当老板有甘也有苦,有乐趣也有辛酸。“老板”的“板”字,旧时为“闆”,表示老板一个人有三张嘴巴(如图2-1)。爱怎么说都可以,实在很自由。常常一个嘴巴说“可以”,换一个嘴巴说“不行”,再换一个嘴巴说“为什么变来变去”?

图2-1 老板的三张嘴巴

老板最喜欢说的三句话,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分别为:“你就照我说的去做好了!”“谁叫你这样做的?”“就算是我说的,你也不可以这样做!”(如图2-2)。

图2-2 老板常说的三句话

老板当然说话算话,不过他有三张嘴巴,每一张嘴巴都说不同的话。换来换去,才显得前后矛盾,如此而已。

下属心里明白:老板像石头,下属如鸡蛋。鸡蛋碰石头,难堪!石头击鸡蛋,轻松!因此下属多半会自动礼让,使老板的意见比较容易获得尊重。

当老板的风险很大,又要负起完全责任,时时刻刻都很担心。虽然说股份有限公司资金分散,好像大家风险共担,但毕竟总裁要总其成,丢不起那个脸,因而心里经常七上八下,很难放下心来。

老板急,下属似乎并不急;老板认真,下属好像并不认真。令人越看越气恼,越想越心烦。尽管大声呼喊:大家要以厂为家,同心协力,反应却不甚热烈。而且各自为政,本位主义相当严重,实在气死人。



做总裁的上、中、下策


虽说都是做总裁的,不过,有人累得要死,公司还老出事;有人却做得有滋有味,时常去度假,公司发展得顺风顺水。为何差别如此之大?

事必躬亲

事必躬亲,凡事都要亲自动手,十分辛苦、忙碌,这是下策。

有人不能用,袖手旁观,或者表面应付,实际上马马虎虎。想不到荣任总裁,堪称身负重责大任,还要凡事身先士卒,弄得忙碌不堪、辛苦劳累,真是何苦来哉!最令人气结的是:经营的人够辛苦,领钱的人当观众。可见总裁事必躬亲,确属下策。

“以身作则”这一句话,是指修养,不是指工作。品德良好,足以作为大家的表率,这就够了。至于工作方面,必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才能够专职分工,让各部门的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管得太多,大家反而不能放手去做,有害无利。

有人分劳

有人分劳,是指总裁只要掌握原则,员工便能用心去做,这是中策。

总裁逐渐明白“知人善任”的道理,知道“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决定”,迟早会被累死,因而转移方向,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知人”上面。先了解下属的长处,再委任合适的工作,做到“善任”,便可以把原先的“事必躬亲”变为有效的“群策群力”。

凡事都要总裁掌握原则,企业规模就不会做大。总裁时时刻刻都要把心神放在公司,出门远行或休假,那该怎么办?有些总裁寸步不敢离开公司,请问好不好?

各人尽责

各人尽责,是指员工凡事都做得很好,总裁不需要操心,只要到处表示赞美和感谢,这才是上策。

总裁有权而不必用,各人都知道自己应负的责任,而且用心把工作做好。彼此互相合作,又能处处尊重总裁的面子,真是夜里睡觉做梦都会笑。这可能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过,总裁首先要整理清楚自己的头脑,一步一步走下去,自然可以达到如此圆满的境界。



总裁的三阶进程


勤教

首先,总裁必须“勤教”。认清企业的成败在人,任何经营,唯有获得适当的人才,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虽然企业本身的组织和经营方法非常重要,但是,运用方法来发展企业,主要还是依赖优秀的人才。

当好总裁,应该先寻觅适当的人才,加以细心的培育。自己问自己:“本企业究竟为了什么而存在?”如果答案是“为了赚钱”,那么成员有利可图时留下来,利的诱因不足时跳槽而去,便是十分自然而合理的现象。

总裁以“安人”为“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经常向同仁说明“安人”的理念,确立“安老板、安员工、安顾客、安社会”的不变原则,使大家彻底了解并真正付诸实践,这是第一阶段“奠定良好基础”的重点。

委任

其次,总裁必须“委任”。要有胆识把合适的工作委任给下属,使他们有自己的责任,让他们在责任范围内独立思考、应变。总裁确实要有基本原则,并且彻底掌握实际的工作状况。不可随意放任下属,让大家各自随随便便地工作,以免企业零乱与失调。但是总裁如果处处用命令来指使,下属就被动地遵守命令,永远无法自动自发。总裁将工作委任下属去处理,从委任中训练其思考力与创造力,下属才能够在自动自发中与组织同步成长。

感谢

最后,总裁必须“感谢”。放弃高高在上的心理,放弃指挥监督的权力,内心充满了对下属的感谢之意:没有他们,自己就会累得半死;没有他们,自己根本不像老板。人虽然号称万物之灵,但如果仅凭一己之力,那么力量便十分单薄,只能过着贫穷、辛苦的生活。人必须群居的原因,就是需要大家的互助,而不是盲目地彼此竞争或抢夺。任何人都依靠社会的协力,才能够防卫自己,与家人或朋友过着幸福的日子。我们对国家、社会,应该抱着非常感谢的心情。总裁对员工,也应该以感谢的心情来欣赏他们的品格和业绩,而不是用自己的好恶来无情地批评他们,或者盛气凌人地摆出老板的架子。



总裁要树立三大目标


第一目标:赚钱


当老板要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固然不必把“重义轻利”的假道学挂在嘴上,却也不需要正经地提醒大家“做企业不是做慈善”,因为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重义轻利的观念,是孟子的重要主张之一。但是,他并没有绝对地否定利,也就是“把利当做绝对的坏事”。这一点必须加以澄清,才能够消减老板赚钱时所衍生的罪恶感。

孟子说:“财富充足的人,虽然遇到凶年,也不会饿死;道德高尚的人,虽然处在乱世,也不会迷失他的心志。”一个人生财有道,谋利周到,一旦积聚丰厚,遇到荒年,也可以避免饥饿而死。孟子承认利的好处,在这里说得相当清楚。他轻视不合于义的利,却重视合于义的利,可见孟子的重义轻利是相对的。义和利都重要,只是义和利比较起来,义应该重于利,这才是孟子的真正用意。我们不能够把他的观念曲解成绝对的不重视谋利。

孟子《尽心篇》中提到“王霸之别”。指出“王者的人民,好像广大自得的样子。杀了他,却不怨恨你;给他恩惠,却不感激你的功德。”王者对于老百姓,照样要“杀他”或“给他恩惠”,一方面“杀之”,一方面“利之”,做到恩威并济,无形中感化许多人民。“利”用得妥当,孟子丝毫不加以反对。

赚取适当的利润,乃是老板的第一大目标。适当的利润,便是正当地赚钱。老板正当赚钱,企业才能够发展。老板赚取适当的利润,缴纳更多的税,对于社会的繁荣,也有很大的贡献。赚钱是企业的首要目标。

赚钱不但是目标,根本就是一种责任。就算老板已经很有钱,不在乎赚不赚钱这回事,但仍不可抱着玩票的心态,存着“有也好,没有也好”的心理。因为不赚钱,其实就是“资源的浪费”。把原本可以生利的资源,白白浪费掉,简直是不负责任。

赚来的钱怎样处理也是总裁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美国的总裁,基于英雄主义的立场,把赚来的钱分给主要干部,当然自己分得最多。这样一来,员工就认为不公平、不合理,甚至有被剥削的感觉,引起劳资冲突、彼此对立,不断地有所抗争。台湾地区某些企业则给员工分红,把赚来的钱普遍分到员工身上,却也引起不同的反应。可见赚钱固然很不容易,如何把赚来的钱合理地处置,也是十分困难。



第二目标:惜命


中国人的心思,说起来十分简单,那就是“贪财、怕死、爱面子”。分析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对,只要三者都做到合理的地步,便合乎中庸之道。

贪财不好吗?如果大家都不贪财,还奢谈什么经济发展?贪财贪到合理的地步,不要过分,就叫做赚取适当的利润,乃是追求合理的利,并无不对,而且值得鼓励。

怕死不好吗?如果有一个人真的不怕死,我们就要反过来怕他了。但是,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每人必有的最后结局。过分怕死,便是不了解人生的真谛。过分贪生怕死,什么事情也不敢做,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们对一个人活着时的道理都不清楚,怎么能知道死后的情形呢?儒家认为人活着一天,便应把一天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对于将来必死,根本用不着担心。也就是说:只应关心生,不必想及死。

事情犹未做完,不可以死。并不是怕死,而是担心事情还没有做好。孔子当年在匡被围困,解围后过了一些时候,颜渊才来和他会合。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颜渊说:“老师在,弟子怎敢死!”中国人怕死,是任务未完,不敢轻易言死。然而,颜渊还是先孔子而死。孔子并没有责怪他,只是怀念他的好学,伤心他的不幸短命,这也是儒家“尽人事,听天命”的一种表现。

老板的任务重大,不可以半途而废。为了顺利完成自己的理想,必须合理地怕死。把自己的生命保住,注意自己的健康,使自己具有健康的体魄,随时保持旺盛的精力,才有充分把握,得以发展自己的事业。

俗语有云:“赚得到,吃不到。”实在不是好现象。老板一方面赚钱,一方面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怕死怕到合理的程度,是总裁应该有的良好心态。

有人说生命不在乎长短,能不能产生价值才更重要。这一句话,不适合总裁。总裁的生命,当然很有价值。多活几年,才可以做出更多的贡献。可以赚钱,但不能用生命来交换钱财,这是不可违背的大原则。特别是过劳死这种祸害,似乎对总裁很有兴趣,特别喜欢找上门来,所以总裁更应该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过分劳累才好。



第三目标:留名


中国人除贪财、怕死之外,还爱面子,而且三者并重。

爱面子不好吗?如果一个人连面子都可以不爱,那他会真正爱什么东西呢?我们常常厌恶别人爱面子,却不知道自己也处处爱面子。任何人只要有一些自知之明,就不会否认自己原来也是那么爱面子。爱面子要爱得合理,不要死爱面子。这个观点相信没有人会反对的。

其实,爱面子不如爱脸。中国人骂人“不要脸”,是最严重的侮辱。因为“不要脸”等于“不讲理”,乃是中国人最看不起的。爱面子爱得合理,就等于要脸。要脸的人,必然非常重视自己的声誉。做人要留下好名声,老板当然也不例外。

经营企业的人,必须重视商誉。商誉代表企业的信用,让顾客觉得不吃亏、让社会大众觉得不讨厌、让员工在外面不觉得没有面子,这就是商誉。

时常探索顾客的需求,依循着顾客的心声来经营。主动关心社会,回馈社会,多做有益社会的事。对于员工的面子,也要多方顾及,不要由于产品低劣、价格偏高,甚至垄断市场等因素,让员工受到大众的指指点点,这些都是总裁的责任。

总裁在位的时候,很难看出自己的名声究竟好不好。一旦退职,才发现一夜之间变成大家都不理会的“总不理”。这时候才明白,自己的名声竟然差到这种地步,恐怕已经后悔莫及了。

老板随时留意自己的名声,就可能确保自己的声誉。企业的商誉固然要紧,总裁个人的名誉也很重要。钱要赚,生命要顾,名声也要留,这样同时满足中国人贪财、怕死、爱面子的三重要求,才不愧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也是有理想、有作为、有成就的总裁。



三句金言要牢记


中国人最讨厌“不劳而获”,对于不经努力便得到报酬,总是不以为然。乞丐是著名的“伸手牌”爱用者,手一伸就要钱,显然是不劳而获。为了使他们同样可以避免白吃、白要的指责,我们安排乞丐多少也做一些有用的事情,以资回馈。

乞丐能做什么事情呢?乞丐讨饭、要钱的对象是有钱的总裁,他们又能为总裁回馈些什么呢?

总裁有的是钱财、权势,总裁所欠缺的是逆耳的忠言。由于总裁有钱有势,谁也不愿意当面给他教诲,万一遭白眼,甚至受到辱骂或讽刺,岂非自讨苦吃?

于是,我们让乞丐说一些求乞的话,以低姿态来提出对总裁有益的修养纲领。总裁如果听不进去,那就算了,乞丐也已经尽了心;若是总裁偶然听懂了乞丐的话,明白那是宝贵的教训,便收到了互惠的效果。

乞丐能说些什么呢?如果能够说出一番大道理,又何必去当乞丐呢?中国人的高明,正是把高深的智慧,化为通俗的话语。简单明了几句话,包含着无比艰深的道理,这才是中国功夫。

乞丐常说的三句话,乃是“好心啊!”“大度量啊!”“让我讨几个钱吧!”大家经常听到乞丐的这三句话,却不当一回事,很少有人细心体会这三句话的真意以及深刻的用意。



“好心啊”——第一修养纲领


总裁最要紧的修己功夫,便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好心”,也就是“一切凭良心”。

我们都知道,总裁最大的本领,在“知人善任”。透过知人善任,总裁才有办法“结合他人的头脑和他人的金钱”来开创“有利”的事业。问题就在这“有利”上面。什么叫做“有利”?合于义的利真的有利,不合于义的利并非有利。可见合不合义,是利或非利的判断标准。怎样判断合义不合义呢?这就牵涉到“良心”。良心能安便合义,良心不安就不合义。

总裁若是只知道运用自己的头脑和资金来经营企业,规模不可能大,贡献也就相对地减少了。一般而言,最高明的总裁,是拿政府的钱,也就是以老百姓所缴纳的税款来充当事业的资金;其次则是向银行贷款,贷得愈多愈有办法;再次是由财团支持,供应一大笔创立资金;还有就是向亲朋好友筹集,大家合伙,把钱凑起来;最没有办法的,才动用自己的金钱。

用人也是一样。愈高明的总裁,所用的人愈有才能;事业做得愈大,通常所用的人也愈多。

总裁必须善用他人的头脑和资金,因此凭良心或不凭良心,成为十分重要的关键。不凭良心的总裁,压榨他人的脑力,欺骗他人的金钱,把经营的成果中饱私囊,这就是不存好心;凭良心的总裁,适度运用他人的脑力,合理运用他人的金钱,把经营的成果,与有关的人分享,没有害人之心,便叫做好心。

好心的总裁,才可能获得长寿的好报。中国人追求“福、禄、寿”,乞丐的常用语:“总裁,好心啊!”在替总裁祈求长寿,以便长期供应。却也关心总裁,提醒他要好心,彼此都有好处,合乎中国人“彼此彼此”的互惠观念。

好心和长寿,是不是成正比,迄今尚难验证。有时候好人反而不长命,祸害的人却活得特别长久。但是,以好心来祈求长寿,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信念。如果连这种信念都没有,那就只好听天由命,真的完全不由人了。



“大度量啊”——有能容人的度量


总裁除了好心之外,还需要有容人的度量。包容他人的长处,才能够发挥他人的潜力。善待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才能够得道多助,获得更大的力量。

孔子说:“凡是治理天下国家的,有九种经常不变的纲领,那就是:修正己身、尊重贤人、亲近爱护亲人、恭敬大臣、体恤众臣、爱民如子、招徕各种技工、善待远方的人、安抚列国的诸侯。”这“九经”当中,除了修身以外,都是尊重别人的道理。为什么一国的元首必须尊重别人呢?孔子说:“能尊重贤人,对于事理就不致疑惑了;能亲爱亲人,伯叔兄弟们就不会有怨恨了;能敬重大臣,临事就不会迷乱了;能体恤臣下,才智之士就会竭力以图报效了;能爱民如子,百姓们就会自动前来效忠了;能招徕各种工人,国家的财用就充足了;能善待远方的人,四方的人都来归附了;能安抚列国的诸侯,天下人都自然畏服了。”

总裁是组织的首脑人物,当然应该深谙尊重他人的道理,才能够合理地领导他人,活用他人的长处。怎样尊重他人呢?孔子说:“尊其位,重其禄。”尊其位是精神的,给他合理的职位;重其禄是物质的,提供合理的待遇。两方面并重,没有人不尽心竭力。

要尊其位、重其禄,首先要具有恢宏的度量,所以乞丐常对总裁说:“总裁,大度量啊!”事实上度量大的人,才有容纳财富的地方。大度量是求禄的最大本钱。

总裁的度量,和他所主持的事业规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总裁的度量愈大,能够包容更多的人,他所主持的事业,规模必定也愈大。度量小的领袖,事业做不大;要做大事业,领导者的度量,自然要大。



“让我讨几个钱吧”——能体谅才有大福气


“福、禄、寿”之中,“好心”是祈求“寿”的呼声;“大度量”为容纳“禄”的根本;而乞丐常说的另一句话:“让我讨几个钱吧!”则是求“福”的途径。总裁施舍一些金钱,当然可以得到福报。施舍的方式很多,做善事回馈社会是其中的一种,而给乞丐一点零钱,又何尝不是!

有的人十分厌恶乞丐,一看到乞丐,就先入为主地认为那是假装的,这种人会有大福气吗?有的人非常不愿意施舍,拿一大堆理由指责乞丐是社会的败类,这种人可能洪福齐天吗?舍不舍得,由自己决定,既然舍不得,就不必说那么多。赶紧躲开,也是一种应付乞丐的方式。谁希望自己沦落到做乞丐的地步?就算是假装的,给他一些零钱,真的就是罪恶吗?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乃是彼此互相体谅。原谅他,就帮他一些忙。只要不是罪大恶极,我们不是希望给他机会,让他改过迁善吗?

总裁如果不能体谅他人,势必斤斤计较,留不住人心。于是疑神疑鬼,似乎每一个人都不可靠。体谅他人,才能够原谅无心的过失。大家自然敢做,也愿意去做。这样的总裁,几乎无人不可用,实在是天大的福气。



灵活应对三个年龄段


哪一种年纪的人当总裁最合适?答案是:不一定!当总裁的人各种年纪都有,便是最好的证明。



年纪轻轻何必急于当总裁


除非确有必要,年纪轻轻,大可不必急于当总裁。找一家比较理想的公司或工厂,磨炼磨炼自己的实力,才是年轻人把握学习机会的有效途径。

当然,有些人年轻的时候独自暗中摸索,几番挫折,炼铁成钢。这样磨出来的总裁,如果有机会让他重新来过,多半愿意“按部就班,经由比较正规的学习,有经验以后,才独当一面”。

年纪轻轻便急于当总裁的人,不是年轻气盛,受不了总裁或主管的气,发誓自立门户,给他们一些颜色看看,便是三五亲朋好友,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打算硬闯天下。这两种情况,成功的几率都不是很大。不幸的失败者,往往不得不回头再去找工作,因而丧失自己当总裁的信心和毅力。

年轻的总裁,其实有说不出来的苦衷。首先,许多事情自己不懂,却又无从问起。既然身为总裁,总不能样样问别人,让别人看轻自己。于是,瞎碰盲撞,很容易头破血流。其次,就算自己真的有两把刷子,也很难掌握内外环境诸多的变数,经常惊险万分,生怕过不了关。再次,年轻总裁大多带领年轻伙伴,彼此都血气方刚,吵吵闹闹,实在是在所难免。此外,不敢开豪华轿车,恐怕被别人看成司机;不敢随便穿着,显不出总裁的身份;不敢不到处递奉名片,否则人家怎么想象得出年纪轻轻就是总裁?一大堆苦恼,数也数不尽。

然而,年轻总裁也有许多令人羡慕的地方。随时可以发号施令,显得很有权势;熟人来往频繁而热烈,大家愿意接近;知道的人客气三分,流露出敬仰的眼神。

不得不年纪轻轻就当总裁,最好有一两位可以随时请教的长辈,以备咨询。因为当总裁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或技术,更需要洞悉人情世故,懂得人际技巧,否则总裁当得不像总裁,徒叹奈何!

有些人当了很久的总裁,仍旧不了解究竟怎样才像总裁,便是“有经历而无经验”的见证。总裁也有总裁的一套学问,不学好像也不行。

凡是当一年总裁,便获得一年的经验,并且能够把经验累积起来,把往事当做前车之鉴,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便是不但有经历,而且有经验的总裁。可惜有些人,一年又一年的经历,却无法累积经验。同样的错误,不断地重犯。有经历却缺乏经验,实在是一种遗憾!



壮年当总裁必须逐渐减轻负担


某大公司有一位由基层快速、顺利地晋升,到了四十九岁,便登上总裁宝座的人。几乎每一个同事,都认为他是循正道向上攀升的,没有人抱怨他善于逢迎、拍马屁、拉关系、找人情。

然而,十分不幸地,他竟然过不了四十九这一关,在一片“英年早逝”的哀叹声中与世长辞。公司失去一位难得的总裁,他自己更痛失好好表现长才的良机。

死亡的原因很简单:过劳。因为他担任总裁的职务,却仍然没有把原来担任课长、经理时的工作抛弃掉,把课长、经理和总裁的工作,全部扛在自己的肩膀上。任凭自己再健壮,也会吃不消。

一个人在事业上一路晋升,便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一方面新增加若干负荷,一方面就要卸下若干负担,才能够维持自己的健康,以便做更重要的事情,至少也可以走更为长远的路。能舍才能得,在总裁身上有另一种不同的诠释。

常见若干总裁,由于自己是生产部门出身的,一直认定自己是公司内对生产部门最为熟悉的专才,于是舍不得或者放不下原来的一些工作,弄得继任的生产部门主管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总裁自己也累得有时照顾不过来。这便是不能及时交卸工作负担所造成的。

应该做的人,不能做或者不敢做;不必做的人,却做得累出病来。这种情况,是什么人的责任?平心而论,当然是居上位者才有能力搞成这样。如果反过来责怪那些不能做或者不敢做的下属,恐怕是大家难以接受的。



年高德劭的总裁要有特殊素养


年轻力壮的时候,精力充沛,往往担负的责任不重,显得游手好闲;到了年华老去,精力衰退,才又负起很大的责任,难免力不从心。如果因此而感叹造物弄人,那就是不明白自然的道理。

年纪大,当总裁才更像总裁。什么都不用管,却样样如意地完成;什么都不用说,大家便心里明白。这种情景,年轻总裁大概只有羡慕的份儿。但是,要做到这种得心应手的地步,只是年老并不保险,还要德劭。老而有德望,再加上深谙当总裁的艺术,这才有办法无为而治。无为却能够无不为,似乎只有年高德劭,才有真正的把握。

有人只知道自己年华逐渐老去,却一直不肯改变年轻时那一套当总裁的模式,总认为“自己是靠这种方式成功的,就应该秉持原有的方式,一路走下去”,结果弄得精疲力竭,别人看他是加速“折旧”,自己则肯定为鞠躬尽瘁。因当总裁而减短寿命,恐怕不是我们乐于看到的结局。

年高德劭的总裁,必须具备特殊的素养,以智取而不以力取,甚至用他人的智慧和他人的精力来发展自己的事业,才是“福、禄、寿”兼顾的做法。

“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其中“无”的境界,乃是有志“无为”的总裁所应该潜心体会的。

年轻时很不容易体会“无”的妙用,加以体力充沛,有时候表现出“有”来,还情有可原。年纪老大,体力日衰,用意在提醒我们,应该赶快化有为无,以期无中生有,以配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岂不是不值得同情的“老歹命”?一生劳碌,难道真的要至死方休?

总之,任何年纪都可以当总裁,只是每一种年纪的总裁,注意的重点略有不同。年轻时多听、多请教,最好借鉴他人的经验;壮年时不要凭借自己体力强健,忘了逐渐减轻负担;老年时,应该注重声望,及时培养接班人,以便适时把棒子交出去。为了家族企业而不得不提早接任的年轻总裁,更要体会和认知“创业维艰,守成亦不易”的道理,不必急于表现而弄得众人不安。



总裁的三大乐趣


开始可以自由练剑


刚开始自己当总裁,大多缺乏经验,凡事都要暗自摸索,属于“练剑”时期。练剑的人,就算有明师指导,毕竟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自己去比划、去体会。如果未遇明师,仅凭先人传下来的剑谱,那就更加苦恼。看看自己的手法,似乎很像,又好像不对,实在没有把握。

这个阶段的总裁,可以说手不离剑,日夜苦练,希望有朝一日成为闻名天下的高手。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无法避开练剑的阶段,自己当总裁,至少可以自由地操练,任意挑选时间与场地,随意变化招数,享有自由练剑的乐趣。好比师父的儿子,众徒儿总要让他三分。

练剑的人,手里始终拿着一把剑。唯恐一旦离开它,便会遭遇敌人的伤害;失去它,自己的安全便没有保障。初次当总裁,最要紧便是印一些精美的名片,逢人就双手递上,声称“在下初次练剑,请多指教”。

偶然发出总裁的威风,惊觉总裁原来具有如此这般的权力,有如无意间与人比武,居然逼使对方狼狈而逃。从此热衷于权力的运用,沉醉在权力的滋味中。初次练剑便赢过对方,基本上并不是什么好事情。最好能够自我警惕,持续用心修炼,以策安全。常见的情况,往往是一两次的胜利,冲昏了练剑者的头脑,误认为自己果真剑术高明,甚至厉害到可以任意向人挑衅,因而到处故意惹起争端。总裁对内部人员,固然随时可以挑衅,而且有六七成把握,整得大家体无完肤;对外界人士,无论是客户或供应厂商,当然也可以摆威风、耍性子。大家心里厌恶,在短期内,却也无可奈何!

练剑的乐趣,如果发挥到极点,便是见人即拔剑,逢人就要一试高低。大家对他尽量忍耐,极力逃避。到了忍无可忍,逃无可逃的时候,不是推出高手,便是合力围剿。练剑者的结局,常常是死在剑下,能不戒惧谨慎?总裁的乐趣,不必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才能长久保持自己的乐趣,而又得到大家的欢迎。

刚担任总裁,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厉害,一旦抓住机会,便要猛秀一番。明明没有机会,也要制造一些风浪,和练剑的人,实在没有什么差别。一天到晚,把心思花在唯恐人不知上面,处处闹事,弄得原本想好好做事的同仁,都难以安心地工作。这样的总裁,是不是见人即拔剑、逢人便要分高低呢?当总裁还要这么紧张,如此辛苦,真的划得来吗?



后来领略到佩剑的乐趣


练剑的人,假若谦虚有礼。请教而不挑起战火,切磋而非存心置人于死地。到了剑术精进、名孚众望的时候,自然可以把剑佩戴在腰际,不必时刻拿在手中。

几年总裁当下来,既不需要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也没有得罪很多人,弄得自己寸步难行。相反地,内部人员逐渐肯定总裁的领导有方,外界人士也好评日增;用不着急急忙忙递名片,却沉着稳重有总裁的样子,就已经离开“练剑”时期,进入“佩剑”时期了。

佩剑的人,不敢把剑放在家里。并不是怕遭小偷,而是害怕别人看见他身上没有剑,认为他丝毫没有自卫能力而欺侮他。这个阶段的总裁,不可以不带名片,否则人家照样不认识他。不过,在名片尚未掏出之前,大家通过他的形态,就已经有“这个人不简单”的感觉,因而不致轻视他。“不简单”并非“厉害”,也不是“精明”。任何人让人家看出厉害,事实上不够厉害;所有精明的人,都令人退避三舍,或者敬而远之,最后还是自己吃亏。

把剑佩在腰际,意思是备而不用。应该体会到“以剑止剑”的道理,明白剑不是用来惹是生非的,而是用以除暴安良的。总裁有权力而不滥用,才是真正的“有权无害”者,否则权力使人腐化,终究败亡在权力之下。

中国人重视“恩威并重”,有了“威”,再来施“恩”,大家会觉得“恩重如山”。现代社会,呼喊打倒权威,于是一切恩皆归于零。“这不过是我应有的权益,何恩之有?”矫枉过正的弊端充分显现。过分权威固然不好,完全没有权威,同样也不好。我们不应该由于长期以来害怕权威,便认定权威必须全盘打倒。历史已经证明,暴民比暴君更可怕。现代刁民也常常制造祸端,令人发指。

总裁当然要具有相当的威势,所以必须佩带一把名剑。然而有威势尽量不要使出来,有如手不要去拔剑。到了紧要关头,剑一出鞘,对方必然人头落地,便是当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写照。站在不拔剑的立场来拔剑,才不致乱伤人,才能够发挥合理的威力。

“不简单”的总裁,已经初具魅力。自己修养得具有丰厚的内涵,自然发出吸引人的光辉。大家从总裁佩剑的方式与神气,不难看出他的功力,这就是备而不用的威势。



最后把剑挂在家中


佩剑者逐渐觉察自己声名远播,似乎威震武林,就会不再佩带,而把剑悬挂在自己家里。堂堂皇皇进入“挂剑”时期,手中无剑,腰际也无剑,却能够出入自如。

大家都知道自己是大老板,用不着到处自我介绍。众人皆知自己是武林高手,何必时刻舞弄刀剑?万一失手伤了自己,岂非自取其辱?

把剑挂在家中,是莫大的乐趣。表示“止戈为武”,安人才是要务。任何懂得剑术的人,如果有意无意惹起争端,都将为害江湖,涂炭生灵,为智者所不为。

因此,总裁深谙安人之道,有威似无威,无威却自然有威。不必处处提醒别人自己练过剑,也用不着常常把剑拿来炫耀一番。

然而,挂剑绝非封剑。剑挂在那里,旁人看见时,不去动它,因为一动便会震惊武林;旁人看不见时,要暗自操练,以免日久生疏。否则,将来紧急时动用它,才发现剑已生锈,而自己也不能得心应手。

总裁要抽出时间来继续学习,使自己随着时代而进步,不致落伍。终生学习,任何人都不能例外,此外,还要随时注意保持自己坚强的实力,不能随便表现出来。

练剑、佩剑、挂剑是人生三阶段,总裁除了鉴定自己的功力,确认自己的进阶,充分享受各阶段的乐趣之外,还可以用来评估自己的朋友或敌人,很容易看出对方究竟在练剑、佩剑,还是已经高明到挂剑的地步。

无论练剑、佩剑或挂剑,都要表现出合理的态度,才有真正的乐趣。过分发挥,势必招致不良的反应,中国人喜欢以“精于剑者死于剑”来自我警惕,即在防患于未然。

精于剑者死于剑,精于游泳者死于水。那么,精于管理的人,会不会同样有死于管理的危险性?这是大家必须用心体会和认知的事情。



三张嘴巴要用好


“闆”字有三个口


前面说过,“闆”字,一个门内有三个“口”字。表示老板一个人在公司大门内,享有三张嘴巴的权力。老板最好提高警觉,出了公司大门,自己这三张嘴巴,就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发挥不了预期的效果。

三张嘴巴,各有各的用途。一张用来感谢大家,随时“谢谢,谢谢”,使大家更加卖力地工作;一张用来发号施令,指挥“你做这样”、“他去那里”、“大家快一点”,以增进团体效率;还有一张则用来规劝、责骂,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员工的素质再好,也要用心磨炼,所以必要的指责,绝对不违背“爱的教育”。

但是,这三张嘴巴,只有在公司的大门内才有效力。一旦出了大门,就会失灵。甲公司的老板,骂到乙公司职员的头上,势必遭遇乙公司职员的反感,非但不接受,而且反骂过来;丙公司的老板,感谢丁公司的职员,有时可能引起误会,以为他们之间有什么暗箱交易;戊公司的老板跑到隔壁乙公司去指挥、监督,人家也会觉得奇怪,这算什么?

三张嘴巴,也可以变来变去,一会儿用这张嘴巴说“可以”,等会儿换一张嘴巴说“不行”,再等一会儿改用另一张嘴巴大叫“谁说不行”。这种作风究竟对不对?不可以单纯用“对”或“不对”来解答,要看什么情况、什么事项,所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很难讲”。

有些总裁坚持走一条单纯的路径,说可以就是可以,不行便不行。初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其实这是行不通的。也有些总裁,凡事都不一定。可以会变成不可以,不行又会变成当然可行。这样一来,大家就没有定准,什么事都不敢做,严重影响各项事务的推进。

可见三张嘴巴的用途,最好不要加以固定,形成所谓的模式,才能够灵活运用,随机应变,而又切合时宜。岳飞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总裁对于三张嘴巴的运用,确实是存乎一心。



有原则而没有固定形式


三张嘴巴的配合,有其不变的原则。说起来十分简单,那就是“合理”。配合到合理的地步,便是最高境界。应该变来变去的时候,就要变来变去;不应该变来变去的时候,当然不可以变来变去。三张嘴巴的配合原则,就是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作风。

“以不变应万变”,原本是中国人的最高智慧。可惜被许多人解释错了,受到诸多的误解与责难,真是冤枉。

误解之一,是把“以不变应万变”当做“不变”来看待。其实“以不变应万变”是“变”,而不是“不变”。以“不变”的原则来因应“万变”的情况,结果当然是变。现代中国人不太了解“以不变应万变”的真相,以致一方面害怕“变”,一方面又痛恨“不变”,弄得乱七八糟,根本理不出头绪。

误解之二,是认为应该“以万变应万变”,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这种观念更要命,因为原则要万变,方法也万变,哪里有什么原则、制度可循?老子说:“知常曰明。”认识常规的人,才是明智之士。又说:“不知常,妄作凶。”不知道“万物运动与变化中不变的律则”,轻举妄动的结果,必然会出乱子。

现代中国人,逐渐“知变不知常”,“重变不重常”。误以为“凡保守都是坏的”、“所有变革都是好的”,甚至无法无天,害人害己,必须及早为之导正。到处出现“求新求变”的字眼,已经是相当可怕的警讯。可惜大家还不知道,这令人十分恐惧,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误解之三,则是认为“以不变应万变”是进步缓慢,甚至是不进步的阻碍。其实进步应该是渐进的,最好不要样样求突变,免得大家受不了。求变心切,一切变都嫌太慢,势必乱变,真是太可怕。

聪明的总裁,不可以不变,更不必强调什么“求新求变”,却应该把握“以不变应万变”的不二法宝,妥善运用自己的三张嘴巴。唯有依据不变的原则谨慎地应变,才能够万变不离其宗,做到“不可不变,不可乱变”的合理状态。



三张嘴巴要适时应变


既然总裁有三张嘴巴,最好都能够发挥各自的长处,以免暴殄天物。有嘴巴却不能善用,和没有嘴巴岂不是一样?

感谢固然要紧,但是“时”机不对,亦即无从感谢的时候,总裁要感谢谁?又感谢什么呢?有必要感谢的时候,才开口道谢,当然很合理。指挥也很重要,然而不需要亲自指挥的“时”候,为什么要躬亲为之,徒然引起大家的不愉快?总裁亲自指挥,往往表示时机十分危急,但不宜常常如此。责骂有其效能,只是大家都没有缺失的“时”候,凭什么乱骂人?制造紧张的气氛,同时破坏团队的士气。应该骂的时候要骂,不应该骂的时候,不可以随便骂。

可见三张嘴巴都应该有,却不见得每一张嘴巴都应该均衡平等地使用。不是“有”或“无”的差别,而是“用得多”与“用得少”的不同。

总裁冷静地评估一下自己使用三张嘴巴的比重,便知道自己身处何种境地。一天到晚“感谢”,当然最轻松愉快,成为最有价值的老板,也是最像老板的老板。经常“指挥”,表示身旁缺乏能干的左右手,或者自己认为高人一等,以致不亲自指挥就放心不下,这是典型的劳碌命,也是辛苦劳累的歹命人。反复地“责骂”,不是英雄主义过分浓厚,便是肝火旺盛,迟早会被同事气死。这是坏脾气的老板,也是大家心里害怕的对象,沟通管道不可能畅通,自己的成就也不可能很大。

有价值的总裁并不是绝对不亲自指挥或指责下属,他们只是必要时为之,频率不高,效力却出奇地强大。因为他们能够确切地把握“时”机,做到指挥以时,责骂以时,而且感谢也以时。

适时应变,在适当的时间运用适当的嘴巴,因而有所变有所不变。有时变有时不变,使大家知道“不变有不变的道理”,同时“变也有变的道理”。以致安心地顺应着老板的“变”或“不变”,做出合理的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