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在一次采访之前,著名演员梅里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向查利·罗斯(Charlie  Rose)讲述了某个剧本带给她的一段恍若梦境的旅程:“我想,这份清单一定在好莱坞的所有办公室里流传着,一定所有人都知道它。它就是‘黑名单’,上面全是没有被拍摄出来的优秀剧本。”斯特里普停顿了一下,苦笑着说:“而且可能永远都无法被拍摄出来。”斯特里普之所以知道这一点,是因为她曾经出演的一个电影角色就出自这上面的剧本。2在好莱坞,那个电影剧本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任何关注了。直到被列入黑名单,它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才有了全明星阵容并得以拍摄。

黑名单是获得真相的一种方式。很少有人会想到,那些打破常规的剧本都是好莱坞的高管认为极具价值,但制片公司为了规避风险而不愿意拍摄的。不过,登上黑名单后,大部分剧本的境况会有所改变。这份清单表明,许多没有得到拍摄的电影剧本其实都深受重要电影业交易者的喜爱。通过给予打破传统的事物以重视,黑名单改变了好莱坞电影行业的规则。

以2014年为界限,在过去的12部得到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的电影中,有7部的剧本在黑名单上;在过去的5部得到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提名的电影中,有3部的剧本在黑名单上。黑名单已成为好莱坞的“影帝与影后制造者”,这对编剧来说也是一个机遇,尤其是对那些被乔迪·福斯特(Jodie  Foster)称为把剧本写得太“古怪”而无法让剧本获得拍摄的编剧来说。

如果说美国编剧协会每年登记大约50000部新剧本,而各大制片公司每年只制作并发行150部电影,那也就意味着,正如《大西洋月刊》的斯科特·梅斯洛(Scott  Meslow)所说的,“在所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一部剧本被拍成电影的概率只有0.3%”。在黑名单首次亮相时,有168部电影剧本俨然在列,其中,有68部被拍成了电影。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黑名单上的电影剧本,有40%甚至更高的概率能成功得到制作和发行。

我在洛杉矶停留,就是想弄清楚为什么黑名单的创始人不愿意透露姓名,以及为什么一份简单的清单就能改变一个行业。





好莱坞剧本黑名单


在Soho  House俱乐部,黑名单的创始人富兰克林·伦纳德(Franklin  Leonard)低头看着玻璃幕墙房间里的桌子,桌子上有一幅洛杉矶日落大道的鸟瞰图。伦纳德把他的紫铜色长发从肩膀上拨开,告诉我:“我只是一名信息收集者。”他的动作迅速又帅气,说他很感激能有一份离镜头很近的工作。我与伦纳德的大部分谈话都是通过电话或者是在饮酒后进行的。他那羞怯和克制的野心与我刚进入哈佛大学时一模一样,但时隔一年,他成了负责人背后的那个人。

伦纳德创建黑名单是为了能胜任莱昂纳多的制片公司Appian  Way的开发主管一职。两年来,他一直对与黑名单相关的东西保持匿名的状态。但人们的好奇心实在是太强了,2007年,一名记者认出了他,后来,伦纳德成了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的制片公司Overbrook娱乐公司的创意事务副总裁。

这一切都是从一封匿名电子邮件开始。2005年,伦纳德匿名写信给他在好莱坞的75名同事,请他们把自己最喜欢的10部剧本寄给他。他提出了3个条件:第一,他们必须喜欢这些剧本;第二,这些剧本在当年不可能被制作完成并上映;第三,在过去的12个月里,有一部分人知晓这些剧本。几乎所有人都按邮件要求做了,只有3个人拒绝了,但另有其他的少数几个人加入。最后,总共得到了90部剧本。然后,伦纳德根据每部剧本获得的投票数制作了一个排名表,用“Excel上几个简单的指令”将这些信息整合了起来。2005年12月15日,伦纳德为这个排名表取了一个“含糊不清的名字”,以匿名的方式把它发给了参与投票的所有人。

伦纳德之所以给这份排名表取名为“黑名单”,是因为他想反驳黑色代表不受欢迎的观点。身为佐治亚州一所中学的一名非裔美国学生,伦纳德还记得,有一位老师在谈论文学中的象征意义时告诉全班同学,白人通常被认为是好人,黑人则往往被认为是坏人。

“那位老师对黑人并没有种族歧视。”他解释道,这里包含的东西远比种族歧视更多。“如果看到一个头戴白帽的牛仔,那么你可能会觉得他是一个好人,但如果看到一个头戴黑帽的牛仔,你则可能会觉得他是一个坏人。我记得当时我就在想,我不喜欢这个含义。”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电影学者曼西亚·迪亚瓦拉(Manthia  Diawara)以及其他任何一位艺术家、诗人和学者,都不曾在文学和电影的色彩符号逻辑上带来振聋发聩的影响。这种颜色标识逻辑植根于《圣经》,将黑色等同于黑暗和邪恶,将白色等同于纯净和光明。3

就像建筑师戴维·阿贾耶(David  Adjaye)致力于巧妙地运用他著名的黑色建筑来改变传统观念中颜色的象征意义一样,比如为艺术家洛娜·辛普森(Lorna  Simpson)和詹姆斯·卡斯贝尔(James  Casebere)设计的建筑,伦纳德也把清单上对黑色的联想变成了陈述性的东西。第一年,清单开头写的名字是“黑名单”,很轻易就能让人意识到其中的讽刺意味。第二年,名字变成了“黑色是另一种白色”。2010年,名字引用了Jay-Z的一句歌词:“一切都是黑色的。”伦纳德说:“我试图通过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让人们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待黑色。从某种程度上说,好莱坞接受了这种改变。”

人们称赞伦纳德微妙地颠倒了肤色的象征意义,特别是在权力常常被一种肤色的人独享的行业中。奥斯卡获奖影片《珍爱》(Precious)的执行制片人利萨·科茨(Lisa  Cortes)说,她“喜欢这种看似具有颠覆性,实际上却能赋予人强大力量的词”。她接着又说:“现如今,有一个道理大家都明白,那就是,今天处于边缘的东西或许明天就会成为主流。”尽管强调那些不可能得到拍摄的剧本赋予了黑名单一个巧妙的政治观点,但自诞生之日起,这就不是它主要的意图。如果一部作品因为缺乏公众的赞誉而濒临失败,这产生的影响可能会比人们意识到的大得多。

在发出清单之后,伦纳德就去度假了。此时,黑名单在好莱坞已经流传开来了。威廉·莫里斯奋进娱乐公司(William  Morris  Endeavor)的经纪人克利夫·罗伯茨(Cliff  Roberts)有一位客户的作品在2005年的黑名单上,他说:“每个人都在办公室打电话讨论清单上的剧本的顺序。”“开发社区的交易停止了”,因为经纪人都在读那些免费、不加修饰、被暗暗喜欢着的剧本,并且其中很多都是没有被制作发行的。有数百人给伦纳德发送电子邮件讨论黑名单的问题,却没有人知道正是他创造了黑名单。有些经纪人甚至会打电话向伦纳德推荐客户,说自己能确信,这位客户的作品一定会被列入明年的黑名单。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导演和编剧也十分关注黑名单。《珍爱》的导演李·丹尼尔斯(Lee  Daniels)告诉伦纳德(他不知道伦纳德就是清单的创建人),他每年都会与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及王家卫通一次电话,讨论黑名单上的剧本。

因为一封匿名电子邮件,那些没有得到过任何关注或好评的剧本被重新排序、编排,成为值得一看的剧本。至此,一个机构诞生了。

在度假的过程中,伦纳德查看了电子邮件,对发生的事情有了一定的了解。诚如他所言,他的匿名清单“确实被转发了很多次,每个人都在想:‘天哪,这是一份什么文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