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思维导图:快速提升写作力 > 2.选择有加分效果的例子

2.选择有加分效果的例子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并不是所有例子都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因此正确选择事例就变得相当重要。而究竟什么样的例子,可以让文章有加分效果呢?答案是:新颖又不过于俗滥,能够切合文章当时情境,引起读者共鸣的例子。

只要能够避免陈词滥调的事例,并且养成更新脑中“事例数据库”的习惯,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1)避免陈词滥调的事例

举例要避免不适合或使用过于泛滥的例子,因为这种类型的例子不但会暴露自己的浅薄,还可能引起读者的反感,导致反效果。

像“国父革命十一次才成功”这类型的例子,虽然的的确确告诉我们毅力和坚持的重要,但这个例子实在太过于广为人知,新鲜感和说服力也就随之降低,甚至可能引起“该不会你只有这种程度吧?”的质疑。

另外,也要避免太过流行的例子。举例来说,前几年常在媒体上看见吴宝春及陈树菊的报导,那阵子只要作文题目和社会服务有关,+有五六的学生会举陈树菊当例子;而只要和坚持、毅力、成功相关的主题,吴宝春就成为“点阅率”最高的名人。短期而密集地与这些例子“相见欢”的感受,就好像连续一个月吃同一道菜,最后只要看到那道菜(那些例子),就很想怒吼:别又来了行不行!

本来是很棒的例子,却因为书写者的使用过于泛滥,导致读者和例子“相看两厌”的悲剧,这绝对不是写作者及读者乐见的,所以慎择事例相当重要。

(2)搜集事例的小撇步

丰富而独特的事例,必须靠不断的积累和更新,除了传统阅读书报的方式外,现在还有一个偷懒的小撇步,就是没事到超市、书店、图书馆的杂志区去逛逛。

逛杂志区时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闲晃,而是要将注意力摆在是否有类似成功人物专访主题或自己感兴趣事件的杂志,如果有就拿起来翻一翻,看完后用思维导图将这些人物类型做整理归类。

为什么建议逛杂志区呢?因为杂志是除了报纸之外,时效性堪称最强的平面媒体资源,阅读杂志的人物专访及时事,可以轻易掌握近期内受瞩目的成功人物及热门消息,让你所使用的例子“走在时尚的尖端”(但要避免使用人尽皆知的例子);还有,多数杂志为了符合大众阅读口味,文字通常深入浅出,篇幅也不至于太长,既不会造成阅读的负担,又可以很快掌握重要的基本信息。

就名人专访而言,或许是时势所趋,以不同主题搜集各类型成功人物范例的杂志专刊越来越多,所以这类资料的取得并不困难,而利用杂志搜集的情报,读者也可以减少很多汇整数据的时间。此外,成功人物背后常会有动人的理念和故事,阅读这种文章,也会得到思考层次的提升或激励心灵力量的效果,这是搜集事例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附加效益。

事例的搜集阅读,一次不用太多,一天读一到两篇即可,这样既不会造成心理负担,又能够增加心灵的调剂。笔者曾经为高三即将面临大考的学生搜集这类型资料,然后让全班学生轮流阅读,一天读一篇,后来有时忘了发,学生还会主动来询问,甚至有些孩子读完自己的觉得不够,还会借同学的来“抢先看”,所以不用担心阅读这些数据会觉得枯燥乏味。

不过要提醒的是,最好能够每隔一段时间,就将读过的数据用思维导图进行分类,并且定时更新,在写作前将思维导图拿出来稍作复习,这样才不会看过即忘,或者使用数据太过老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