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 关不掉的手机与睡不着的夜晚

关不掉的手机与睡不着的夜晚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人养成了很多新的习惯,比如手机,已经成了人类最亲密的朋友。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晚上睡觉之前的最后一件事情也是抱着手机。吃饭看手机,走路看手机,聚会看手机,开会还看手机。上课看手机,上厕所也看手机。很多人的状态就是,如果离开了手机就没法活了。手机像一个魔爪,伸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攫取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成了我们拿得起放不下的东西。

除此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晚上喊着失眠睡不着,继而拿起手机继续刷,而刷着手机的自己也越来越清醒,越来越睡不着。似乎永远陷入了这个无止境的恶性循环,不可自拔。我们在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却不会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时间,自己的时间都去了哪儿,如果我们放下手机,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

小豆子今年九岁了,第一次和爸爸出远门去旅行。当他们上了地铁准备去火车站的时候,小豆子立马变得兴奋起来。他和爸爸找到位置坐好之后,爸爸便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机,低下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小豆子则开始四处张望,他对地铁外的广告牌充满了好奇。

突然,他看到广告牌上一个自己很熟悉的卡通人物,不由兴奋地推了推旁边的爸爸。但爸爸头也没抬,很不耐烦地问了一句:“怎么了?”小豆子回头看着爸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一会儿,他低声地说了一句:“能陪我一起看看外面的风景吗?”旁边的爸爸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依旧是低着头认真地看着手机。

过了一会儿,小豆子又去找爸爸,让他陪自己玩会儿。这一次,爸爸真的对小豆子失去了耐心,马上发了火,对他吼道:“你就不能自己好好玩会儿吗?干吗非要跑到这里打扰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小豆子见爸爸变了脸色,马上哇哇大哭起来,旁边的人极力劝阻,才让小豆子停住了哭声。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很是常见,包括我们自己,可能正是一个这样的父母。平时觉得自己没有时间陪家人,陪孩子,可等到真正有时间在一起后,我们却依然迷恋口袋里的手机不肯放下。如果真的是这样,出去旅行对他们来说,也只不过是换个地方玩手机而已。而把孩子的需要陪伴说成是一种不懂事,这种行为其实是自己的不懂事。

当我们为不知道时间去哪儿了而惆怅的时候,有没有计算一下我们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在手机上?有调查显示,每天有超过百分之二十七的上班族花四到八小时的时间在手机上,几乎等同于自己工作的时间。而下班和周末能关掉手机的人几乎没有。更有甚者,平均一分钟就要低头看一下手机,查看消息,关注新闻,刷刷微博是我们打开手机最主要的事情。看到这里,你还认为自己的时间下落不明吗?

另一项数据更是直接揭示了手机与睡眠之间的微妙关系:一份数据显示,一天使用三小时或超过三小时电子产品的青少年,睡眠严重不足的可能性比没有使用或少使用的青少年高出百分之二十八。而各种社交网站的出现,也让这些网民缺觉的可能性增加了百分之十九。

可怕的是,很多人已经养成了睡觉前看手机的习惯,如果哪天没有做这件事情,那就会焦虑得睡不着觉,心里空空荡荡,不知如何是好。

现在的手机不仅仅影响着我们的家庭关系,还威胁着我们自身的身体健康,所以,放下手机,才有可能拥抱他人和自己。

不要再只是抱怨自己时间少,自己太忙碌,而应该分析一下自己每天的空余时间都做了哪些事情。如果你得出的结论是:每天根本没有什么空余时间,因为这些空余时间都被用来看手机了。那对于你来说,真的是时候放下手机了。

【智慧屋】

少装一些社交软件

市面上充斥了各种数也数不清的社交软件,美其名曰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亲近,也让交朋友这件事情变得更加方便。所以,很多人的手机上都下载安装了不止一款社交软件。这样会让自己有一个不好的错觉,即每次拿起手机后,要把这些软件挨个打开来查看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重要信息被自己遗漏了,或者有没有自己没有回复的消息。这样转过来一遍还不过瘾,还要挨个打开第二遍。这样一番工作完成以后,时间至少过去了半小时,所以,你在感慨自己时间去了哪里的时候,先数一数自己手机上有几款社交软件吧。

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你是否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一家三口吃完晚饭,爸爸客厅角落对着电脑玩游戏,妈妈拿着手机躺在沙发上刷微博,孩子坐在一边不知道做什么,一会儿看看爸爸,一会儿看看妈妈,但没有一个人愿意搭理自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孩子怎么可能健康成长。我们提倡亲子互动,就是要让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交流玩耍。

对此也有人理解为,再给孩子买个手机让他也玩,这不就是一起玩耍了吗?其实不然,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来自和父母的互动,放下手机,陪陪身边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