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会不简单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会不简单




我们都知道,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会变得不简单。这其实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的积累并无特别之处,这个过程是枯燥乏味的,甚至带有一种“冒傻气”的味道。可谁能否认当量的积累达到某一程度,即达到临界点时,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能量呢?

1955年的美国亚拉巴马州是美国当时最宜人的洲际之一,这里富饶的土地孕育出了蒙哥马利市。独特的文化不仅仅在于这里的艺术元素,同时还因为这里也是当时种族隔离最严重的城市。没有人真正地去判断这里的规则是否正确,只是这里的法律很明确地要求公交巴士上非裔美国人要给白人让座。

就在12月1日这个下午的6点,有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非裔女裁缝,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了办公室,接着她登上了一辆公交车。汽车经过了一段行驶之后,已经坐满了乘客。许多后来上车的乘客也没有一个座位可坐,这时候公交车的司机詹姆斯·布莱克看见了坐在座位上的女裁缝,由于法律的规定和一直以来的习惯,司机起身要求正在座位上休息的女裁缝站起来,为一名壮年白人乘客让座。这样的一幕并不陌生,在这里,曾经有无数的黑人被司机喝令着,默默起身,遵照当地法律,被迫将座位让给并非老弱残孕的白人。

在当时的蒙哥马利市内,公交巴士的前四排是供白人坐的。而按照所谓的“规矩”,如果没有白人乘客站着时,黑人有权利坐在前四排以后的位子。但如果前四排坐满了乘客,那么这些没有地位的黑人就必须起来给白人让位。更为荒唐可笑的是,如果白人多到挤不下,连站着的地方都没有,那么这些可怜的黑人们就得下车。

法律尚且不够健全,社会大环境也没有对人们有明显的尊重。几十年来如一日,黑人们甚至不可以穿过白人座位间的过道而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如果前排已经坐了白人,黑人必须在前门付费,而后从车外走到后门上车。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很多黑人乘客买票后还未来得及到后门上车,巴士便突然启动抛下他们。

这一切的规矩,都被一字一句地写在了城市法规当中,绝大多数黑人只有默默忍受,仿佛人生而平等只是一句高高在上的笑谈,面对那些冷漠的规矩,除了仰视和遵守别无他法。

女裁缝罗莎在公交巴士上受到不公的对待,已经不是一两次了。回顾自己的人生,早在1943年她第一次乘车时便已开始。那是她第一次坐巴士,而驾驶员正是此时喝令她让出座位的詹姆斯·布莱克。那次她买票后,詹姆斯令她绕到后门上车。更为戏剧化的是,罗莎在离开前门时,不小心将钱包落下了。但是碍于规定,她只好在后面坐下,等待前门上车的白人乘客帮助她把钱包拾起。

此种极端“傲慢无礼”的行为,居然令司机詹姆斯愤怒不已,他粗暴地将她撵下车,接着开车离去。当时,外面正下着雨,罗莎不得不步行8公里回家。

然而这一次,面对让座的要求,受够了得罗莎纹丝不动地坐着,她拒绝让出自己的权利。当她说出“不”的时候,也许并不会想到,她数年后会被美国国会授予“现代民权运动之母”的称号。

如果不是罗莎的坚持,也许现在的美国仍旧实行着那种不公平的法律。也许美国,并没有足够的底气说出“人权”这样的字眼。也许,那份人类之间应该相互给予的尊重和人类所表现出来的风度和优雅,就并不会出现。

那天傍晚,罗莎被警察以“行为不检”的罪名逮捕,这项罪名是违反蒙哥马利城市法规第6章第11条,同时,罗莎还并被罚了一张10美元的罚单与4美元的法庭审判费。尽管遵守了法律章程的罗莎很快便被保释,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遭到逮捕的几天后,罗莎并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不了了之的结果。当地民权运动领导人和黑人领袖们讨论过后,在阿拉巴马州立大学一位教授的帮助下,准备行动起来。就这样。3万5千份传单被连夜印刷出来,内容是进行一天的巴士抵制运动。第二天,传单传遍了蒙哥马利的大街小巷,巴士抵制运动从此拉开帷幕。

蒙哥马利的黑人执着地开始拒绝搭乘巴士,改为步行出行。那些公交巴士上再也见不到黑人的身影,当他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蒙哥马利的每条街道,对巴士视而不见的时候,那份为了维护自我权益的执着使得他们在面对上流社会的白人们时更显得优雅从容。公交公司的运营逐渐吃力起来,因为黑人差不多占据当地全部乘客的3/4,如果他们不乘车,对公交公司而言无异于一场灾难。

原本,只打算进行一天的巴士抵制运动轰轰烈烈地重复着,日复一日。黑人们集体抵制巴士的行动使得蒙哥马利公交公司迅速陷入了亏损状态。公交巴士抵制运动开展后的一个月,蒙哥马利公交公司就向蒙哥马利市长申请紧急财政补助,以维持处于亏损状态的公交服务。

在这期间,蒙哥马利的黑人曾遭遇过白人交警和保险公司的刁难,不过,即使面对被解雇和3K党的威胁,所有黑人仍重复着最简单的事——走路,为平等的权利,更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由。一名女性抵制者骄傲地说道:“我的双脚十分疲倦,但我的心灵却十分安宁。”

这场规模空前的民权运动持续了整整381天。历史上的这段期间,每一天,每一位蒙哥马利的非裔美国人,都在不断重复的步行中度过,官司也从蒙哥马利地区联邦法庭一直打到美国最高法院。

重复又执着的力量是巨大的,其使得美国最高法院终于在1956年11月13日废止了公共汽车上的种族隔离政策,并宣布其违反宪法。故事的最后是喜人的,蒙哥马利巴士抵制运动的参与者于1956年12月20日正式结束了他们的抵制运动,黑人陆续回归公交车,而处境早已大不相同。黑人们用自己的执着换回了生而为人应该得到的权利,也同样对白人给予了原谅和宽容。

1956年12月26日的《纽约时报》中写道:“黑人们从前门上车,坐在前排的空位上,他们不为白人起立。白人们尴尬地坐在他们旁边。”要知道,在一年之前,他们还需卑微地为白人让座、被赶到后门上车,甚至因本就不公的法规而被捕。

人们不断重复着简单又困难的行为,简单是因为这行为做起来举手可行,困难却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承受着无比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还要面对着环境的挑战。这一切都只为一个简单的目标——让一切变得更好。

把小事放大看,世间从无小事,而任何一种成功,也都是透过质与量的交互过程所呈现出的一种优雅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