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 只有一个目的地

只有一个目的地




我们的大脑可以处理的信息量大得惊人,可每天有太多无用的信息耗费了我们的心神,致使我们在真正能创造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只投入了很小的一部分能量。引申来说,我们的人生不应该有太多“平行目的地”,我们要分出主次,要在凌乱的一堆目标中找到最重要的一个,找到那个能让我们获得人生终极幸福的那个。

著名作家爱默生说:“生活中有一件明智的事,就是精神集中;有一件坏事,就是精力涣散。”

且不说锁定一个伟大的人生目标而后如何去实现,单单是拿学生学习作为例子,就足以说明精力集中,目标单一的重要性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若不想无法专注地去攻克某一难题,他们就必须把精力投入到那些更有“产出”的事情上,涣散的注意力总会让他们无所适从,难以瞄准一点,持续发力。

当然,盯住一点并重复去做并不容易,而这也是守住一个目的地,奋力抵达重点的唯一且最有效方式。

古代时有一个极善射箭的人,可谓百发百中,其人名叫甘蝇,他有一个徒弟名叫飞卫,这个徒弟禀赋极高,加之学习刻苦,射箭的技巧慢慢超过了师傅。

飞卫也有一个徒弟,名叫纪昌,他希望能把射箭技巧练得出神入化。只是,飞卫并没有马上传授他什么技巧,只是告诉他,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之后两人再谈关于射箭的事。

纪昌回到家后,为了练习不眨眼,就仰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面,双眼紧盯着织布机上的梭子。这一简单的练习,纪昌持续了几年。最后,他练到了即便锥子的尖刺到他眼眶上,他也可以做到不眨眼。

纪昌找到飞卫,把自己如何练习以及练习的成果如是告知,飞卫却又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为了达到师傅说的这种程度,纪昌把一只虱子用牦牛尾巴的毛拴上,将其悬在窗口。此后,纪昌每日都盯着那虱子看。10天后,他看那虱子似乎渐渐“变大”了;过了几年,他眼中的虱子已经有车轮大小。掌握了这种特别的“视物”之法的纪昌,看一般的东西基本都如山丘一样大小了。索性,他拿起弓箭朝悬着的虱子射去,一箭正射中并穿透了虱子的中间,可拴虱子的牦牛毛却并无损伤。

纪昌又把自己如何练习以及练习的结果告知了飞卫,这次,飞卫兴奋得直跺脚,对纪昌说:“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不消说,纪昌学习射箭这一目标,在其学习的过程中从未变更过,他锁定了这一终极目的,而后朝着目的地持续向前,无论是10天还是几年,他都能一如既往,重复着枯燥的练习,终而成为箭术奇高之人,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重复着做一件事到一定程度,即会让人享受到藉由重复而生出的专注所带来的奇妙之果:齐白石专注于画虾、黄胄专注于画驴、徐悲鸿专注于画马、李苦禅专注于画鹰,他们均是在各自的领域取得非凡成就之人,而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无一不是因最初有一个“终极目的地”,而后他们循序渐进,以专注之心朝着这个目的地徐徐前行——这也是重复所产生的强大力量的最佳体现。

因为重复,所以专注。

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这里聚集着多种多样的猛兽,陆地跑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在亚马逊河边,有一群羚羊悠然地吃着郁郁葱葱的青草,全然不知暗藏的危机正在向它们靠近。

不远处的草丛里,一只猎豹正伺机而动,竖起耳朵聆听着一切动静。它看到了这群羚羊,希望在其中觅得一顿美餐。

这只猎豹很讲方法,它悄悄地向羚羊群靠近,尽量不让自己暴露。突然,羚羊群有所察觉,开始四处奔跑。

猎豹见状,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向羚羊群。此时,它快速分辨目标,把眼光锁定在一只还未成年的羚羊身上。这只小羚羊略显笨拙,由于年幼,奔跑的速度也自然缓慢。

羚羊在动物界的奔跑速度相对较快,可猎豹更是出了名的“运动健将”。在追逐的过程中,有些羚羊已经被猎豹超越,可它并没有改弦易辙,掉头追逐那些被其超越的羚羊,而是始终盯着那只它锁定的年幼羚羊。

没过多久,猎豹和年幼羚羊都累了,速度均明显降了下来,可猎豹仍然拼尽全力,最后终于将前爪搭在了年幼羚羊的屁股上——它成功捕获了猎物!

猎豹之所以可以成功捕获猎物,就在于它足够专注,且能“持之以恒”,绝不会因中途有更诱人的机会而放弃最初设定的目标。人类也是如此。我们在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时,必然要对达成事情有一定的心理预期,猎豹知道选择年幼的羚羊,我们也自然会选择更切实际的目标。而一旦确立了目标,便绝不能更改,剩下要做的,即是朝着这个终极目的地一路向前,重复再重复,这才是收获果实的根本。

有人问爱迪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爱迪生回答:“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的能力……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吗?每个人都是。假如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个小时。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惟一的问题是,他们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只做一件。”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很多亟待解决的事情,可静下心去想想看,真正亟待解决的事情或许并不多,能盯住一件事,坚持去做、集中全部精力去做,所能得到的自然会超出预想。

我们都知道订书钉这种办公用具,可有多少人可以从它身上“学”到做事之道?几百页纸张叠摞在一起,锋利无比的刀子都很难一次性切割,可细细的订书钉却能一下穿透,这是什么原因?

很简单,订书钉的力量更为集中,它的“目标”更加明确,故此做到了锋利的刀子都做不到的事情。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看上去极为聪明之人,他们甚至可以“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同时去做几件事情,看似样样通,实则样样松,哪件事情都做不到出类拔萃、登峰造极的程度,仅仅是“半瓶咣当”罢了。

相反,那些表面上普通,没有特殊才能的人,也许就是因为这份平凡,才更能在确定的一件事上持续打井,直到甘甜的泉水涌出,他们也便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这样的人,宛若订书钉一般,只有一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