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 从不会到会

从不会到会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100次,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当然,也许你做了100次后也不见得收到多大成效,可把这“100次”再重复100次,一些不可预知的结果便会出现了,这自然是重复的力量。

事实上,当我们学着迈出第一个脚印,当我们自己拿着勺子吃饭,当我们自己接触那些新的技能时,这个“不会到会”的过程就已然经历了无数次的重复。

1934年的隆冬季节,作为美国领袖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正在为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频繁坠机身亡的问题头疼不已。在20天的时间内,竟然有9名飞行员不幸死于坠机,他们都是从美国空军部队中经过严格筛选出来的精英战士。况且,在没有战斗的情况下,他们只是在暴风雪的天气中充当邮政送信员的角色,为何接连坠机呢?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罗斯福紧急召见空军总指挥本杰明·弗洛伊斯上将,当面质问他坠机事件何时才能结束。面对一脸严肃的罗斯福,弗洛伊斯上将却说不出话来,因为他也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起初,飞行培训严格遵循“只有天生的优秀飞行员,没有后天培养的优秀飞行员”。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谓的飞行培训其实很简单,一名指导员带着有些许潜力的学员直接上飞机,腾空而起后完成翻筋斗和横滚特技,一系列动作全部完成后,就到了检验学员素质的时候了。如果学员状态依然良好,没有出现任何不适,那么证明他的确有成为飞行员的资质,反之则没有。

为期几周的地面学习结束后,通过了空中测试的那部分学员,即可慢慢开始进入上机操控的阶段。纵观整个培训,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一点章法可言,既不讲究系统化,又不讲究专业化。正是如此随意的培训,直接导致陆军航空学院的死亡率节节攀升,一度高达25%。这个惊人的数字引起了军方高层的注意,他们不得不开始思考空军培训学员的培训是否出了问题。

正当大家纷纷揣测原由的时候,一个名为小埃德温·林克的人给出了答案。休克与空军学院没有半点关系,他不是飞行员,只是一个对飞行颇有兴趣的人。

16岁时,休克花费了50美元的费用参加了一堂飞行课,此后,这段经历成为他挥之不去的记忆。他回忆当时的场景,说道:“那一个钟头里,比较好玩的是做了翻筋斗和自转这些特技动作,低空飞行时,我看到了地面上的所有东西。感谢上帝,我没有吐。但是一直到落地,我都没有碰到控制系统,一下都没有。我当时心想,‘这算哪门子教人飞行的方法。’”

即便没能学到什么真正的本领,休克对飞行的热爱仍然有增无减。对于休克的兴趣,他的父亲却持强烈的反对态度,一气之下,他将休克从风琴工厂赶了出来。面对家人的反对,休克却没有就此放弃飞行的梦想,他决定坚持下去。

此后,休克凭借努力终于有了一部分积蓄,他用这笔钱置办了一架四座的塞斯纳飞机。曾经的那堂飞行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始终期待着能够对飞行员培训系统进行改良。1927年,与那堂飞行课时隔7年之久,休克开始实践。

第一步,休克从风琴工厂借来风箱及鼓风机,目的是制造一个集合飞机重要操控按钮的装置,并被命名为“休克飞行训练器”。飞行员可以自如操纵它来进行滚动、倾斜和侧滑的动作,而且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失误,位于机头的一盏小灯就会自动亮起来作为提示。

休克对自己的发明非常满意,他表示,这个装置可以帮助飞行员进行普通飞行和仪表飞行两种模式,意思是当遭遇浓雾或暴风雪这样的天气时,飞行员可以依靠此装置根据仪表数据飞行。如此一来,大大缩减了飞行员接受培训的时间,而且省时省力还省钱。

即便休克满腔热血,但是却没能顺利赢得军事学校的青睐。因为休克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军事学校对他的发明创造置之不理,私人的飞行学校也不搭理他,更让他伤心的是,飞行杂技团都看不上他的装置。在他们看来,休克的发明只不过是玩具而已,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当时,美国专利局将休克的训练器定义为“新颖的、有商业价值的娱乐器材”,根本没拿它当回事。

最终,游乐场和投币游戏机场从休克那里购入50台训练器,此外,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的海军飞机场购入一台作为训练器材,纽瓦克的新泽西国民警卫队向他租用一台。面对不利的状况,休克落寞地拖着一台训练器游走于乡村游乐场,将自己辛苦制造出来的训练器当做游乐设施,25美分可以玩一次。

直到1934年冬,坠机事件的频发让政府高层颇为恼怒,航空队的高级官员对此也非常无奈。面对棘手的问题,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凯西·琼斯迟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一天,正为此事犯愁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休克的训练器,赶忙联系航空队的军官们,建议他们亲自去检验一下训练器。

当时,航空队的军官们已然走投无路,只好去碰碰运气。3月初,休克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前往纽瓦克,准备为飞行员们演示他的训练器。当天,天气条件尤为恶劣,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都不愿意驾驶飞机上天,他们可不想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正当他们犹豫着打算走人的时候,却听见远处传来的轰鸣声,原来休克正驾驶着飞机朝他们的方向飞来,随后,稳稳降落。这让在场的军官们不由得惊呆了,他们不敢相信有人可以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还能如此轻松地驾驶飞机,更难以置信的是,这个人竟然靠的是仪表来操作飞机。

休克淡定自若地从飞机上走下来,开始认真细致地讲解自己的训练器。通过他的介绍,美国空军痛快地订购了一批训练器。此后,7年时间过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美国对飞行员的需求量逐渐扩大,此情此景,只得在尽力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寄希望于飞行员们快速成才。如此,休克的训练器派上了大用场。

据数据统计,在二战期间,有50万左右的空军战士通过训练器训练,时长可达数百万小时,休克的训练器被他们称为“蓝盒子”。

1947年,在航空队独立成为美国空军后,休克再接再厉,不仅为喷气式飞机、轰炸机设计制造了模拟器,更是为阿波罗计划设计了登月舱模拟器。休克为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训练器凭借实用等优势成为飞行员必不可少的训练器。接受训练的飞行员在训练器中练习几个小时,就可以通过操作面板上的不同按钮练习起飞、降落十几次,还可以练习俯冲、失速等重要环节。在训练过程中,飞行员可以在驾驶座位上持续停留数小时,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这是在飞机上难以实现的练习机会。

不论是休克,还是飞行员,他们都在不断挑战着自我的极限能力。在反反复复的琢磨和研究中,休克制造出效率极高的训练器,而飞行员也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得以掌握扎实的飞行本领。

从不会到会,绝不是简单地掌握所谓的“要领”即能实现的,这个过程是近乎枯燥的重复的过程。飞行员需要一遍遍地练习,才能掌握最关键的要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是如此,当明确了心中所想,人人所知的“排除万难”就会在无数次的重复中变得游刃有余。

调查研究显示,在体育和音乐的训练过程中,“分块”练习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当初学者开始学习时,他首先要做的是把整个动作做一遍,或者把整首曲子弹奏一遍,随后将整体动作分解开来,最后分块的进行学习和练习。有些经验丰富的音乐老师,不允许学生完整地弹奏一首曲子,而是先要求学生将整首曲子分解,这时如果其他人能听出他到底弹奏的是什么曲子,那才算是有所进步。

职业体育训练关注的是技术动作,以美式足球运动员为例,他1%的时间是在打队内的比赛,其余时间都用来进行各种各样的基础训练。由此可见,对于分解后的小动作不断重复训练,可以自然而然地帮助运动员掌握这项运动的精髓。

再比如,美国加州有一间专门治疗害羞的诊所,顾名思义,就是帮助人们对抗自己的害羞心理。就职于这家诊所的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暗示疗法并没有多大用处,他们崇尚练习的方式。在他们眼中,人们之所以会害羞,在于对事物的观点有所偏差。对于害怕与女性聊天的患者,医生们会为他们设计各种场合,有的是在房间内与多人对话,有的是去大街上直接与陌生女性对话,治疗期间基本会与130个女人聊天。

人们普遍的心理是,如果可以一次完成的事情,就不需要再次尝试。实际上,在众多MBA的课程中,将难度较高的事件加以不断重复,是最为常见的方式方法。商学院的每个学生每周会至少接触到20个真实的商业案例,他们会先自己给出决策和方案,然后老师公布实际的解决方案,最后加以点评。想要在商业决策的课程中取得优良的成绩,靠的不是观察别人如何做决策,而是自己每周大量重复的模拟决策。

此外,不论是军事学院的模拟战,还是丘吉尔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演讲,都是展示重复力量的最佳案例。

认真地将简单的事情做好,摸索其中的原理,进行重复性的实践,一切“不会”即将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