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故事经济学 > 第七个阶段:危机抉择

第七个阶段:危机抉择




第七个阶段将故事推向危机,也就是张力和悬念最大的时候。主角根据他新获得的知识选择了新的策略,他希望借此引发的反馈能够让他得到欲望对象。

在大部分虚构型故事的这个阶段,主角陷于两难境地之中,被迫在两个矛盾的正面选项或者两个都令人反感的负面选项中做出抉择。

但是目的型营销故事绝非如此。主角在第六个阶段洞悉的知识清晰地指明了通向欲望对象的路径。他已经想出了新的策略,并且即将付诸实践。

当主角采取行动的时候,张力达到顶峰,观众感知到世界的下一个反馈将为最戏剧性的问题提供解答:“最后会发生什么?”



在“12月21号”中,事件层层递进,直到主角们意识到这一天快要结束。一顿美妙的龙虾大餐之后,他们知道奶奶很快会发现并没有400万欧元奖金等着她。她的儿子决定告诉奶奶真相,并想好了开口的方式。


第八个阶段:高潮反馈


第八个阶段负责履行诺言。主角的第二个行动唤起了世界对他的积极反馈,让他得到欲望对象,使生活重归平衡。这一高潮事件不仅满足了观众情感上对故事结果的好奇心,而且还戏剧化地让他们意识到,如何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镜像问题——自己该如何满足欲望。

在“12月21号”故事的前半段,儿子第一次试图保护母亲的行动失败了。他和邻居普里商量在酒吧庆祝奶奶“中奖”。对抗力量立刻出现:酒吧老板和其他客人知道彩票还没开奖。路人的随口一句话都有可能粉碎奶奶奇迹般的一天。当奶奶走在镇上的时候,她的家人朋友提前打电话提醒酒吧老板,确保酒吧里的每个人都知情。奶奶一进门,大家就开香槟为她庆祝。

在酒吧庆祝之后,奶奶起身去美发店问候朋友。小镇上更多人参与到这场行动中来,人们都跟在奶奶身后为她庆贺。

奶奶一度突然问道:“为什么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还没来呀?”她的儿子几乎就要放弃,打算揭开真相了,但他被刚刚还表现得漠不关心的孙子拦住了。这个小伙子被这一天的热情感染,跑去找有摄像机的朋友,让她假装采访奶奶。镇上的人们本以为奶奶这下可以放心了,不料采访结束时,奶奶却突然转向人群,叫大家到灯塔那边一起庆祝。

“12月21号”在最终的反转中落下帷幕。儿子正要向奶奶解释真相,奶奶没让他开口,说:“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儿子叹了一口气,以为奶奶知道了真相,并且很失落。出乎意料的是,奶奶从口袋里拿出“中奖”的彩票,对儿子说:“但你应该听妈妈的话。如果你收下它,我会更高兴的。“

儿子拥抱了母亲,与普里交换了眼色,他们决定让这场戏继续下去。那一刻,观众得到了启发。意外的奖金不是让奶奶如此激动的原因,她开心的是这件事会给小镇带来欢乐,让他们能够一起庆祝,更好地生活在一起。当屏幕渐暗的时候,我们意识到,不管有没有赢得“胖子奖”,在一整天的冒险之后,所有人都从欢聚中得到了幸福。“12月21号”巧妙地实现了令复杂的剧情渐进式发展,带领观众的注意力抵达故事高潮。

开窍时刻

故事高潮让观众头脑中突然涌入充满意义和感情的洞见。那一刻,观众突然清晰地感觉到:“我明白了!”他们的脑海中如电光石火一般,感觉自己突然开窍了。神经科学家通过监测发现,这种“开窍”的状态会持续6—8秒。在这充满奇迹和快感的瞬间中,任何呈现在头脑中的信息都会在记忆中留下印记。因此,聪明的营销人员利用这一时刻植入商标。西班牙彩票在故事的最后5分钟就是这样做的,他们还适时地在商标下面打出了宣传语:“没有比分享更棒的奖金了。”

行动号召



开窍时刻的最终效果是把整个故事变成一个强有力的行动号召,让受众在现实世界中复制主角的成功。通过购买故事的核心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得以重温这个镜像故事。


明确的故事与含蓄的故事


回顾了故事的八个阶段之后,请注意并不是所有营销故事都需要明确地带领观众走过所有八个阶段。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人类心智的构造既可以接受故事,也可以创造故事。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关键的图像或许就能够涵盖整个故事,观众会在头脑中想象出没有明确表达的其他几个故事阶段。

比如,想想耐克的著名宣传语“Just  do  it”。这三个词暗示了怎样的故事?像下面这样:



“那天我正在爬楼梯,好不容易才爬到最上面(主角及背景设定)。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该锻炼身体了(激励事件),不然早晚有一天我会爬不上去(欲望对象:健康)。我买了一双耐克鞋,开始跑步(第一个行动)。疼痛难以忍耐(第一个反馈)。但是我坚持下来了(第二个行动)。每天我都努力战胜疼痛,直到我减肥成功,感觉浑身轻松,还完成了本地的10公里路跑赛(第二个反馈/高潮)。


“行动号召:买耐克。”

有时故事甚至不需要文字。比如下图这个著名的米其林广告:

看到这则广告,受众会想到怎样的故事呢?大概是下面这样: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沿着蜿蜒的公路开车(以消费者为主角),家人坐在后排(初始设定的平衡状态)。这时,前面的卡车突然失控(激励事件),让我和家人置身险境(欲望对象:家人安全)。我急打方向盘(第一个行动),轮胎冲进泥泞中(第一个反馈)。但是我试图绕过前面侧滑的卡车时(第二个行动),我的米其林轮胎紧紧抓住路肩,我安然无恙地超过了卡车,重新回到柏油马路(第二个反馈/高潮)。谢谢我的米其林,它救了我们一家人的命。

“行动号召:买米其林。”

如果叙述方式巧妙的话,一点点信息就可以延伸出许多信息。


Part  Ⅲ

让故事行之有效

PUTTING  STORY  TO  WORK



开篇

introduction


有吸引力的主题是好故事的前提,而掌握了讲故事的手艺才能将这种可能性化为现实。但是若想改变你的企业与用户连接的方式,故事必须以受众为目标,围绕它的使命进行讲述。故事的机制需要一位捍卫者。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将探讨首席营销官在故事驱动的世界中扮演的角色。

一旦企业掌握了故事的形式,就应当学习使用不同类型的故事达到不同目的。本书第三部分将会探讨如何使用故事实现四个核心目标:品牌、广告(拓宽现存广告模型的生命周期)、后广告时代的需求开发及客户开发、销售。在研究了故事的应用方法之后,我们会进一步讨论如何将故事产生的影响与你设定的目标进行衡量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