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故事经济学 > 当代受众对企业的厌恶

当代受众对企业的厌恶




2015年9月18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指控大众汽车主观故意违反联邦法律,售出了42.8万辆装载“减效装置”的柴油汽车。大众汽车公司使用特殊软件规避了环境测试。在实验室中进行测试时,他们的柴油发动机效果更环保(但动力没那么大),符合环保标准要求。然而真正在公路上行驶时,他们采用不同的操作,排放的一氧化二氮高达法定上限的40倍。  [2]  在美国环保署公之于众之前,企业提交了一系列虚假理由,试图解释为什么2008年至2015年间销售的柴油车道路环境测试和实验室结果不符,从而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在美国环保署发表公告的5天后,大众的首席执行官引咎辞职,声称对团队故意逃避环境测试的决策一无所知。  [3]  和这一丑闻相关的诉讼终于得到解决的时候,问题车辆的数量已经攀升至58万。大众汽车为它的罪行付出了200亿美元的代价。  [4]

除了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之外,大众汽车的客户也受到了直接伤害:没有人想要他们的二手车。在此次和解案中,法院裁定之前购买了这款车的消费者有资格获得数千美元的赔偿,用于弥补转卖时遭受的损失。但是对于大部分购车的消费者来说,当初购买大众这款节能汽车是因为对环保的关注,没有任何补偿能够弥补大众汽车对消费者信任的违背。

五年前,2010年4月20日上午,海上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正在墨西哥湾移动作业,为英国石油公司钻一口深水井,结果突然发生爆炸。船上126名船员中有11人在爆炸中丧生。火势无法熄灭,36小时后,“深水地平线”沉入海底5000英尺以下。

这次爆炸和由此造成的原油泄漏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  [5]  美国政府在救灾报告中总结称:


油井中的石油泄露持续了87天。为了控制漏油,共有两艘钻井船、多个围阻舱和一个支援船队被派出,同时还有835台撇油器和大约9000艘船参与了清理工作。在情况最严峻的一天中,共委派了6000余艘船、82架直升机、20架前翼飞机以及47849名工作人员;88522平方英里的渔场被关闭;168个身上有明显油污的野生动物被救起;海上配置了3,795,985英尺拦油栅,进行了26次原位燃烧,共烧掉了59550桶石油;181英里海岸线被原油严重污染;68530加仑(1632桶)分散剂投入使用,分解了27097桶石油。


此次灾难导致约490万桶石油泄漏到大洋中。  [6]

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法官卡尔·巴比尔意识到,“英国石油公司的过失行为导致爆炸和石油泄漏……是利益驱动下的决策。”他总结称,“种种渎职行为是企业极大背离价值标准的证据,并证明其对已知风险有意漠视。”  [7]  英国石油公司和3名雇员受到刑事指控。该公司对11项重罪承认有罪,包括因渎职导致爆炸中有人员丧生。  [8]  受到泄漏事件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共向英国石油公司提起了超过10万起诉讼,截至2016年7月,这起灾难已令英国石油公司付出了620亿美元的代价。  [9]

这并不是随随便便一家普通公司。大众汽车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10]  英国石油公司是全球第六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  [11]  就在两年前,世界各地的银行都被指责风险很高的贷款业务几乎摧毁了全球经济。

这些公司意欲将利益凌驾于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福祉之上,损害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声誉,而是人们对所有企业的认知。


爱德曼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生活在民主国家的人当中,只有52%对公司有信任感,并且信任度正在下降。此外,他们认为问题从最上层开始:接受调查的人当中,只有37%认为企业总裁是可信的。  [12]


多年以来的滥用职权让人们对企业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并对他们的宣传持怀疑态度。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看,现代广告与生俱来的自吹自擂和过度承诺已经进一步削弱了信任。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货架上的产品大概并不会像一次次承诺的那样,让他们皱纹更少,牙齿更白,腰围更细,婚姻更幸福。人们已经烦透了被愚弄,开始认为企业所谓的“赢利”潜台词是“不惜一切代价”,哪怕会伤害消费者他们也会在所不惜。



克服怀疑就像克服重力。这是自然力量,而支撑这股力量的是品牌无止境的吹嘘和过度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