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故事经济学 > 故事和影响力心理

故事和影响力心理




精彩的故事能够把故事的意义包裹在情感之中,从而打消受众的怀疑心理。这种心理作用的根源是移情认同。一旦观众在那一瞬间将自己的感觉与主角联系起来,怀疑就会消失不见。主角的选择和行动让观众感同身受。主角生活中价值负荷的每一次变化都会让观众感受到同样迂折起伏的情感。当主角的最终行动令他得到欲望对象时,情感和意义自然融为一体,不需要任何语言解释。



故事的高潮行动以其真实感淹没了理智,就像顿悟一样。由于这个想法是观众在自己脑海中自发形成的,他们无需任何合理化的过程就对此笃信不疑。毕竟这是他们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这一突然的顿悟激发的愉悦情绪将这种体验铭刻到她的记忆深处。从这一刻起,积极的记忆在潜意识里像光环一样围绕着品牌,进而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精彩的故事就这样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具有意义的品牌形象。


寻找故事主题


一旦确定了受众范围(讲故事的第一阶段),就必须选择包含物理设定、社会设定、核心价值和主角的主题(第二阶段)。品牌的潜在主题可以分为至少五大类别:起源、历史、使命、产品和消费者故事。你需要至少一个故事来定义你的品牌,但有些品牌会讲述成千上万的故事。

起源故事

在漫画中,起源故事解释了超级英雄如何获得神奇力量,以及他追求正义的强烈渴望源自哪里。彼得·帕克被一只有辐射性的蜘蛛咬了一口,获得了惊人的超能力,但是直到叔叔被小偷杀害——如果彼得使用了超能力,原本可以阻止这次谋杀——彼得才肩负起与罪恶斗争的“蜘蛛侠”这一秘密身份。这个起源故事不仅戏剧性地将彼得·帕克成为蜘蛛侠的缘由和盘托出,而且将内疚、勇气和谦逊这些人性闪光点结合起来,让这个离奇的角色引起了持久的共鸣。

对于以创新著称的公司而言,品牌的成功往往源自以创始人作为主人公的起源故事,比如苹果公司。1976年,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迫切地想要在车库里创造一台家用电脑。当时的社会共识是只有那些需求复杂的企业才会购买这些机器,但这种看法显然错了。今天的硅谷讲述着一系列以车库为里程碑的起源故事,苹果、谷歌和惠普这样的企业都从车库诞生。

同理心,依旧是同理心。车库里的天才故事和托马斯·爱迪生一样古老。这些故事打动人心,因为它们以标志性的美国商业英雄为主角:年轻创业者白手起家,与目光短浅的世俗偏见和种种不可能做斗争。如果你的公司有强有力的起源故事,并且故事的核心价值与品牌一致,那么把它作为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品牌的第一个故事。

公司历史

事实上,很少有成功的企业始于动作片式的英雄主义。他们往往立足于三件事:好想法、努力工作和持之以恒。如果没有足够吸引人的起源故事,企业通常会尝试围绕大事记树立品牌亲和力,但只有公司的高管层和董事会会对大事记感兴趣。这些叙述往往会乏味地堆砌罗列企业历史上的正面事件。正如我们在第四章中指出的那样,故事通过情感动态递进,叙述只重复没有情感的事实。

以可口可乐网站的下述信息为例。标题为“分享快乐125年”。  [13]  一起想想看:


这个非凡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标志性的品牌和其公司的发展演变。自1886年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中心的冷饮柜台诞生之始,可口可乐一直是社会互动与激励创新的催化剂。这些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时刻,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共同缔造了一个全球品牌,每天令不计其数的人们振奋精神。


它做出了一个伟大的承诺,却并没有兑现。

这个大事记能否抓住可口可乐消费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转化成购买?让他们产生情绪?可口可乐的营销人员提出了一个毁灭情感的问题:“我们想让消费者了解可口可乐的哪些方面?”

2017年超级碗期间,可口可乐重放了2014年的超级碗广告“它很美”,重申了企业对支持文化多样性的决心。这个立场很积极,但仍然没有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在可口可乐的整个营销历史中,它始终满足于温和的叙述(2016年1月,可口可乐主页上的专题文章包括“美食史学家的看法……”)、反故事(食谱、介绍、美食地图等),和一个形状像维纳斯一样的可乐瓶。

可口可乐依靠20世纪的广告在它的前100年历史中称霸全球。这个标志性的品牌若想保持甚至提高它的40%市场份额,就必须要采取红牛等21世纪的饮料已经在使用的策略——讲故事。

19世纪90时代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一些广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