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试错力:创新如何从无到有 > 专利与创新

专利与创新




要寻找解决方法,最直观的地方就是市场,在市场上,不计其数的公司互相竞争,试图将新思路转变成有利可图的具体形式,这里面既有默默无闻的新兴公司,也有英特尔、通用电气、葛兰素史克这样的大型创新公司。正如我们所知,如果要求通过激烈竞争推动新软件这样超级便宜的产品的发展,市场就具有了强大的创新力。

然而,当涉及更重大、更昂贵、重要性与日俱增的创新时,市场往往会依赖政府的长期稳定支持:专利。但是,专利能鼓励人们生产出真正需要的创新产品吗?这就很难说了。

专利的基本概念很合理:通过赋予发明人使用其发明的专利权,激励更多人搞创新发明。乍一看,这样做是希望专利使用费能鼓励更多的创新,新的创新会带来足以抵消专利使用费的更多利益,但专利是否能促成这种平衡还有待商榷。事实上,有些荒诞不经的专利甚至让“专利”这个词名声扫地,比方说美国第6004597号专利“无硬边的密封三明治”,甚至第6368227号专利“荡秋千的方法”,这是一个来自明尼苏达州的5岁男孩的专利。这些无关紧要的专利自身没什么害处,但是它们却形象地说明了这个系统的特点:一些不新奇或者不怎么需要投入研究精力的发现也被赋予了专利权。

再看一下IBM公司的专利“顺利成交拍卖法”:拍卖在无法预计时会暂停。这与eBay拍卖不同,eBay容易被投机取巧的人利用,他们会在最后一秒出价。不过专利办公室竟然认可了这项专利,这个决定实在让人迷惑,因为这个概念毫无新颖之处。这其实是一种很古老的做法,拍卖专家保罗·克伦佩雷尔(Paul  Klemperer)指出,伦敦最有名的童话故事作者塞缪尔·佩皮斯(Samuel  Pepys)早在17世纪就记录了这种拍卖方法,在融化的蜡烛中插入一根别针,针掉下来,拍卖就结束。此类错误时常出现,但是要纠正这种错误却不那么容易,要较真就得和IBM直接较量,需要雇一支律师军团去碰碰运气。而要修正错误,花钱少的方式才是根本。

或者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用智能手机扫描商品的条形码,马上读出商品简介、查看附近有没有更便宜的此类商品。这种用手机来当扫描仪的构思某一刻突然出现在一个名叫亚历克斯·塔巴罗克(Alex  Tabarrok)的年轻加拿大经济学家的脑海中。那是一个清晨,他正在淋浴,当时网络经济发展的风头正劲。可是让亚历克斯颇感低落的是,其他人也想到了这个方法,很快他就发现几个月前有人申请了同样内容的6134548号专利。看起来这似乎只是塔巴罗克一个人的不幸,但其实我们都深受其害,因为随便某个时刻的灵感一现而获得批准的专利带来的是智力垄断,专利是在与民争利而不是为民谋利。

更糟糕的是,专利不能鼓励一些真正重要的创新发明。在手机扫描仪、拍卖顺利成交这两个例子中,专利的作用过于强大;而在激励人们寻找艾滋病病毒疫苗或发现清洁能源这类重大突破方面,专利的刺激作用却甚为微弱。部分原因在于专利具有时间限制,很多重要的专利,比方说太阳能方面的专利,在太阳能发展到足以和化石燃料抗衡时就可能到期了,而化石燃料技术自从工业革命开始就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另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问题是:公司担心在研发出重要的技术时,政府会迫使它们放弃专利权或对专利商品大幅降价。2001年年底,匿名恐怖分子邮寄炭疽孢子邮件,连夺5人性命,随后,治疗炭疽病的环丙沙星生产商拜耳公司(Bayer)就落得如此下场。4年之后,人类感染禽流感的恐慌四处蔓延,拥有达菲生产专利的罗氏制药公司(Roche)也迫于世界各国政府的压力,同意批准这种药物的生产。为什么政府在紧急情况下对专利缺乏应有的尊重?原因不言而喻。要是人人都明白创新成果至关重要,而政府却无视专利权,凭什么指望专利体系能刺激重要的创新呢?

奶酪三明治能获得专利,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行政调整加以纠正,但是专利体系的改革能否鼓励公司潜心于大型长期工程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毕竟,政府更应该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应该关心如何解决人们的共同问题。不过到目前为止,政府拨款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潜力,20世纪一位伟大人物能脱颖而出也是拜它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