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试错力:创新如何从无到有 > 05 松耦合,试错需要空间

05 松耦合,试错需要空间




难以避免的失败是成功的创新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但在紧耦合体系中,一次失败会危及其余部分。所以,要尽可能把高风险的体系进行简化、松耦合,确保失败事件的独立性。



我们深陷混沌之中不能自拔,在一台精密机器的控制下摸索前进,但是对这台机器的工作原理我们一无所知。

——凯恩斯

只要动动脑筋,傻瓜都能做出更大、更复杂、更暴力的东西。但做出相反的东西则需要一点天分和巨大的勇气。

——爱因斯坦



从阿尔法钻井灾难到金融市场崩溃


1988年7月6日上午,在英国北海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石油天然气钻井平台阿尔法钻井平台(Piper  Alpha)上,维修工拆下一个备用压缩泵检查它的安全阀。检修工作持续了一整天,工人们把管道密封起来,填写了一张报停单,说明这个压缩泵暂时不能使用。一位工程师把报停单放在了控制中心,但是当时太忙了,报停单没能及时往下传达。当天晚上,主压缩泵突然出现问题,由于事态紧迫,钻井平台上的工人启动了拆卸了一半的备用压缩泵,他们不知道维修的事情,更不知道备用压缩泵不能使用的原因。紧接着发生的就是天然气泄露、起火并爆炸。

爆炸本身就很严重,再加上其他几个工作疏忽,事态进一步恶化。一般来说,阿尔法钻井平台这样的天然气钻井平台应该安装防爆墙,但由于最初设计阿尔法钻井平台是为了钻探易燃烧但很少发生爆炸的石油,所以没有安装防爆墙。虽然后来对钻井平台的布局进行了改进,但控制中心还是离安全隐患区太近,爆炸瞬间摧毁了控制中心。灭火泵也出了问题,设置这些灭火泵是为了抽取大量海水灭火,但此时它们却无法自动启动,这是为了防止潜水员被吸进灭火泵入口而特别设立的安全措施。控制中心本应该首先断开这套安全设施,但是控制中心已经被爆炸摧毁。这也意味着疏散工作无法得到保障,于是平台上的工人们撤退到了居住区。

附近的两个钻井依然向烈火熊熊的阿尔法钻井输送石油和天然气。这两个钻井上的操作员看到了阿尔法钻井的灾难,但让人纠结的是他们没有权力决定切断昂贵的生产线。由于输送管线中积聚了大量的高压天然气,即便立即切断输送管道也可能于事无补。天然气爆炸了,腾空而起的火球足有埃菲尔铁塔那么高,一下子吞噬了钻井平台。这次大爆炸还夺去了附近一条小船上两位救援人员的生命,他们救起的落水工人也没能幸免。高温烤裂了其他管线,火越烧越旺,另一艘灭火救援船被迫驶离现场,谁也没法靠近钻井。在离第一次爆炸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整个居住区从融化的钻井平台上跌入大海。这场灾难夺去了167人的生命,生还者只有59人,其中不少人是从10层楼高的钻台上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海水里才侥幸逃脱。钻井又燃烧了3个多星期,才像衰落的花朵般枯萎了。

工业安全专家深入调查了导致阿尔法钻井平台灾难的原因,试图从中吸取教训,预防类似灾难的重演。但是人们却没从阿尔法钻井平台灾难引发的金融市场崩盘中吸取教训。这场金融灾难又称伦敦超额赔款市场灾难(LMX  Spiral),它几乎摧毁了为阿尔法钻井平台承保的伦敦劳合社(Lloyd's)保险组织。

承保人经常会签订一种合同,合同中约定一位承保人同意用自己的保险涵盖另一位承保人特别索赔的额外损失。这些再保险合同有着完善的商业逻辑,历史悠久。但是在伦敦劳合社保险市场上,不同的保险财团互相拿风险做交易,再保险人开始为其他承保人的全部损失而不是某一索赔的损失上保险。事实证明这个微妙的区别极为重要。再保险合同把损失从一个保险财团转移到另一个财团,接着再转移到第三个财团,还可能又从第三个财团转移回第一个财团。这些保险财团最终会发现,在经过一系列中间人后,他们成了自己的再保险人。

这种恶性循环一层层加强,阿尔法钻井平台被摧毁后,保险业的这个恶性循环发挥了“威力”。砸到劳合社的多家保险财团头上的第一笔赔款账单大约有10亿美元,这是历史上数额最大的赔款之一。接着引发了许多再保险索赔,一个又一个的再保险索赔环环相扣。最初的10亿美元损失带来的最终索赔额高达160亿美元。有些倒霉的保险财团发现,它们竟然反复为阿尔法平台上了保险。20多年过去了,这个恶性循环中的一些环节还在发挥着影响。

听上去是不是有些耳熟?2007年次贷危机刚刚开始时,多数人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此时经济学家约翰·凯伊(John  Kay)就指出了这次危机与伦敦超额赔款市场灾难的类似之处。和次贷危机一样,金融机构和管理者说服自己,把风险分担给那些最能应对风险的新型复杂金融工具以期稀释风险。历史数据表明捆绑在一起的再保险合同非常安全。和次贷危机一样,直到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参与者才发现他们之前辨识不清的风险的真实面目。事实证明,在以上两种情况中,金融创新技术都是代价高昂的失败品。

到目前为止,本书一直在探讨失败既不可缺少,又大有裨益,进步来自大量的试验,其中的很多试验会失败,要想从失败中学习,就必须对失败更加包容。但是,金融危机又表明,对银行系统而言,包容失败是种危险策略。但要是因为错误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就坚决不给自己犯错的权力,这么做结果又会如何呢?

抱着防范未来金融危机的愿望,我对伦敦超额赔款市场灾难进行了研究,这时我意识到自己忽视了一个隐藏很深但至关重要的类似事件,即阿尔法平台被摧毁这一恐怖灾难本身,让我们洞悉更多金融事故的是它,而不是随后的金融崩溃。如果想学会应对几乎没有试错空间的体系,我们应该首先从天然气钻井、化工厂、核电站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