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试错力:创新如何从无到有 > 疏漏、违规和错误

疏漏、违规和错误




研究灾难事件的学者詹姆斯·里森把尼克·李森和巴林银行的倒闭当作帮助工程师预防事故的案例,他详细区分了3种不同的差错:疏漏、违规和错误。最直接的就是疏漏,因为笨拙或者缺乏注意力,做了根本没想做的事情。2005年,一个年轻的日本经纪人试图用60万元的价格卖出一只股票,结果他却以1元的价格抛出了60万只股票。经纪人把这种疏漏称为“胖手指错误”(fat  finger  errors),这一个疏漏的代价是2亿英镑。

再来看违规,它指有人故意做错事。安然公司采用的掩人耳目的会计手段以及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的骗局都是违规,它们的金融诱因都大于产业诱因。

最具潜在危害性的是错误。错误就是你有好的出发点,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因为你对世界的构思模式不正确。阿尔法钻井平台的管理人员启动了一个拆卸开的压缩泵,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犯了一个错误。他们的目的是启动压缩泵,也遵循了正确的步骤,问题在于他们对压缩泵是完好无缺的推断是错误的。精英们对债务担保证券的精密推断也是个错误,设计这种证券的精英们对潜在风险分布的看法不正确,而债务担保的结构把这个错误放大到了极限。

面临灾难性的后果时,我们的典型做法就是花大量精力去区分违规和错误;违规意味着有人应该缴罚款、被解雇或者蹲监狱;错误则仅仅是大家义愤填膺一番而已。但错误和违规两者的共同点和区别差不多同样重要:一般来说,它们都不像疏漏那样容易识别,因此它们导致了更多里森教授所说的潜在错误(latent  error)。

潜在错误被毫无察觉地隐藏起来,静静等待最糟糕一刻的到来:维修工人意外地关上了备用冷却压缩泵的阀门,修理标示牌挡住了警报灯。从本质上讲,这些安全设施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用到,安全设施越多,潜在错误就越不可能被发现,直到我们无法承受的那一刻,它才会突然涌出来。潜在错误常常微不足道,如果战斗没有打响,就根本不可能找到它。借用詹姆斯·里森提到的那个奶酪比喻,一片片奶酪上的洞渐渐重合在一起,成为一条通道,没有人注意到灾难的风险愈积愈大。

金融体系尤其容易受到潜在错误的侵袭。体系内在的复杂性是一部分原因,体系内刺激违规的动机更强烈也是一部分原因。飞行员、医生、核电站操作员都是人,他们会犯错误,有时还会抄近道。不过,我们一般都希望他们诚心诚意地努力避免意外的发生。因为在金融体系内,别有用心地扭曲规则会让一些人收获颇丰,但是其带来的系统后果会在他们中饱私囊很久后才突然出现。

但即便是在金融体系内,人们也能在造成损失前发现并改正潜在错误。问题在于到底怎么做。奠定金融监管基础的假设是,如果银行正在犯潜在错误,无论是因为故意违反规则,还是因为无意而犯下的错误,那么查账员和金融监管机构就能发现这种风险。毕竟,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但是他们能做到吗?3位经济学家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对公司欺诈行为进行了透彻的研究。当然,不是所有潜在的问题都涉及欺诈,但是揭发欺诈的能力能很好地表明发现其他潜在错误的能力。

A  D  A  P  T

试错实验

亚历山大·戴克(Alexander  Dyck)、阿黛尔·莫尔斯(Adair  Morse)、路易吉·津加莱斯(Luigi  Zingales)仔细研究了1996—2004年间美国公司216桩重大欺诈行为指控案。这些样本中没有微不足道的小案子,都是众所周知的大丑闻,比如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和安然公司的假账丑闻。

戴克、莫尔斯和津加莱斯的发现完全颠覆了传统认识。在这些被揭发的欺诈行为中,仅仅有1/6是查账员和金融监管机构发现的。那么,注意到公司欺诈行为的到底是谁呢?发现一些严重欺诈行为的是记者,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之类的非金融监管机构发现的欺诈行为是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两倍。很明显,比起查账员的例行查账,非金融监管机构与某家公司日常运作的接触更可能揭露不法勾当。

这表明最有可能发现欺诈行为或机构内任何潜在危险的是机构一线的员工,他们最了解问题是什么。戴克、莫尔斯和津加莱斯随后的研究发现,这些员工确实比其他人更能揭发欺诈行为。

但是,只有勇敢的雇员才会这么做。欺诈行为和其他潜在错误经常在危急时刻才会被发现,因为检举人口吐真言后自己也会吃尽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