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试错力:创新如何从无到有 > 公司的策略是没有策略

公司的策略是没有策略




欣克利角B核电站的重中之重,就是保证核电站一丝不苟地按照计划运转、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但是其他公司面临的挑战是不能固步自封、要天天进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谷歌。

拉里·佩奇(Larry  Page)是谷歌的缔造人之一,公司的PageRank搜索算法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但2002年,佩奇让董事长施密特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发明”,他制造了一台机器,能把整本书一页页扫描成电子形式。佩奇想知道谷歌能不能把全世界的书都扫描成电子版,以方便查找信息,但他没有让实习生来装配机器,也没有委托咨询公司进行分析,相反,他和时任副总裁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联手,想看看两个人多快能把300页的书制成电子图像。两名谷歌的高管亲自动手,用一个胶合板外壳、两个固定夹板、一个节拍器、一个数码相机试验这个项目,而整本书从白纸黑字变成像素图片只用了40分钟。

佩奇抽出时间研究这个项目时,心里想的并不是自己是谷歌的创始人、可以为所欲为,相反,他认为每一个谷歌工程师都有这样的权力,自己也不例外。谷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20%自由时间的政策:任何员工上班时都可以抽出20%的时间研究一些似乎毫无价值可言的项目。从这些个人研究项目中诞生了Google  News、Google  Suggest、Adsense、社交网站Orkut以及谷歌半数的成功产品,当然还有失败品,且数量惊人。

如果全食超市也让自己的员工喜欢什么商品就即兴上架什么商品,可能收获甚微,但谷歌提供20%的自由时间这一做法成功地运用了全食超市依赖的一个基本原则,即同事认可。经理不会妨碍单个员工的项目,决定加快发展哪个项目、放弃哪个项目的是其他工程师:如果你无法说服同事们帮助自己把想法付诸实践,它就不会成功。经理可以为创新提供空间,但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却是同事们。后来,谷歌规模日益庞大,埃里克·施密特、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正式确立了相关程序,以支持有研究价值的创新活动。这一举动的目的不是遏制更多项目的发展,而是为那些可能淹没在两万名员工中的项目提供额外的资金和资源。

ADAPT  Why  success  always  starts  with  failure



试错法则


我们再也找不出比修鞋连锁公司廷普森和网络搜索巨头谷歌差距更大的两家公司了,但两个公司以下几个表述却颇为相似:谷歌要保持“没有笨蛋的乐土”,而廷普森坚持把“傻瓜”赶出公司。“笨蛋”是不够优秀的工程师,“傻瓜”是不关心公司、不全力以赴的店员。两者的根本理念毫无二致:在以团队成员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规定为选择机制的公司里,不尽职尽责的员工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

20%的自由时间这一策略并非谷歌的专利,不仅硅谷地区的公司竞相效仿,而且早在谷歌诞生前就有公司先行采取了这种策略。类似的策略已经在戈尔公司实施了半个世纪之久,公司所有员工每周都有半天的业余爱好时间。我们再一次看到,尽管众多硅谷公司堪称试验法的完美范例,而且它们打造的网络社区更称得上是这方面的绝佳例子,但是基本思路早在万维网出现前就已经异军突起,并在实践中卓有成效。

谷歌和戈尔公司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这样的公司清楚,只要为聪明人创造足够的空间就能收获惊喜。它要么是生产出喷火战斗机,要么是解决经度问题,要么是改造老鼠基因的技术,要么是创立Gmail。要获得这样的成就,付出漫长的等待也值得。戈尔公司如今雄霸市场的Elixir系列吉他琴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戈尔公司的工程师大卫·迈尔斯(Dave  Myers)先是把戈尔斯特聚化物(Gore-Tex  polymer)涂到自己山地车的车链上,后来又把它涂到吉他琴弦上,经历了漫长的试验期才研发出了这种琴弦。戈尔公司从没有涉足过音乐界,迈尔斯的行动也没得到管理层的批准,因为他不需要。

管理大师加里·哈默尔认为,谷歌尽可能多地推出新产品的做法,实际上是在积极地运用达尔文策略,不过它不是一条孔雀鱼,而是装满了各种孔雀鱼方案的温室。谷歌是个单纯的进化机构:开始时只是一个搜索引擎,然后与美国在线和雅虎联手,把网站采样转变成具体收入,后来发展成一个把搜索结果与广告绑定到一起的体系,再后来谷歌又想出了Adsense的点子:可以让广告与任何网页关联到一起。这一发现纯属偶然,当时谷歌正在开发Gmail,打算通过Gmail的收件箱发送关联广告,结果却把它扩展成了谷歌应用程序以及其他的项目。哈默尔认为:“就像机体偏爱有前途的基因一样,谷歌的成功多亏了意外的运气。”这句话道出了很多公司的真谛,全食超市的麦基就自诩为“偶然成功的杂货商”,不过谷歌把它升华成了指导原则。

哪家公司在主动尝试新事物时会抱着难免失败的念头呢?谷歌。帮助拉里·佩奇制造第一台书本扫描机的副总裁玛丽莎·梅耶尔曾说过,80%的谷歌产品注定要失败,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人们会记住那些成功的产品。她说得很对:谷歌的形象并没有因Knorl和SearchMash的平庸表现而受损,而Knorl是谷歌推出的一款服务,与维基百科相似但没有推广起来;SearchMash是代替谷歌搜索引擎的试验品,现已停止使用,一位搜索专家称之为“谷歌迄今为止最糟糕的产品”。颇有影响的TechRepublic网站做过一个调查,2009年5个最差的技术产品中就有两个出自谷歌,而且它们是谷歌的主打产品,即Google  Wave和安卓1.0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很多人对Gmail、谷歌阅读器、谷歌博客颇有微辞,可大多数网络用户还是知道并且依赖谷歌搜索引擎、谷歌地图和谷歌图片搜索。只要公司不在失败的产品上浪费太多资金,少数重磅产品似乎证明这些试验还是有存在价值的。

这就是谷歌运营的根本原则。谷歌和约翰·恩德勒一样,建立了自己的孔雀鱼水池,然后静待结果出现。谷歌的公司策略就是没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