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高情商沟通 > 15.来自政客的演讲技巧:每段大概50字

15.来自政客的演讲技巧:每段大概50字




·简单易懂的话语可以打动人心


在上一项的介绍中,我们已经领略了小泉前首相的风采。他可是不折不扣的“10秒表达”高人。回顾他以往的精彩发言,“10秒表达”的确效果显著。

“我想问一问各位国民,邮政民营化是否确有必要?我想听一听各位国民的意见。”

在2005年8月8日的脱稿演讲时,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小泉首相却多次提及“邮政民营化”和“各位国民”。

“哎?小泉首相是在问我吗?邮政民营化又是什么意思?要去投票吗?”

正面询问国民意见,言语坦率真诚。此前对邮政民营化漠不关心的民众为之感动,纷纷转向表示支持。

小泉前首相的发言素来不加修饰、单刀直入,即便再冷漠的听众也会萌生“此事与我有关”的意识。而且,为了避免对方为难,发言始终“简单”“易懂”。



·巧妙地把一段话浓缩为50字左右


小泉前首相的演讲还有一个显著特征,以其就职演说的片段为例。

“从这届内阁开始,我将推动‘没有禁区的行政结构改革’。我会严格自律、奉献自身,恪守日本首相的职责,并且为此竭尽全力。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各位议员可以真挚地接受‘变革的时代新风’,共同推进值得信赖的政治活动。希望各位国民和议员可以理解并支持我。”

这一段话可谓短小精悍。

事实上,小泉前首相的演讲、发言大多都在50字左右。通过罗列短句,听众也是印象深刻。



·句号画在哪里


在接受播音员培训时,老师不遗余力地告诫我说:“文章务必短小精悍。”

日语的主谓语排列自由且散乱,听者需从全文加以把握。为此,文章要听到最后,所有的内容都要塞进脑中。如果篇幅较长,记忆的内容更是不少。

在这个过程中,相对于“理解”来说,“记忆”更牵扯精力。

减少记忆的工作,把注意力放在“理解”之上,这样的说话方式才是真正的“表达”。

以一段话50字为目标。事实上,50字恰恰满足“10秒”的要求。

我成为播音员的那一年正逢小泉上台,因此他的演讲技巧时常成为我和同事们的研究资料。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他的每篇演讲都在50字左右,继而惊叹不已。

由于主题明确,短小精悍的文章往往更富表现力。

对于含糊其辞、说话迟迟让人找不到句号的发言者来说,首先需要减少不必要的助词。即便要加,在同一句话内最好也不超过一个。

值得注意的是,明明逻辑上没有转折,人们说话时还是不自觉地会说“不过”“然而”……

“昨天召开企划会议,不过,讨论的是选择哪里作为拍摄樱花的场地。然而,市内你有什么推荐的地方吗?”

这段话中的“不过”和“然而”纯粹只起连接作用,如果不是表达转折的意思,实际毫无存在的必要。

“昨天召开企划会议,内容是研讨樱花拍摄的取景地。市内你有什么推荐的地方吗?”

在日常谈话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除毫无意义的助词和语气词。心中所想也可顺畅地表达出来。

法则:删除多余的助词和语气词,文章控制在50字左右



16.用“讲故事”的节奏沟通,不要“念完就跑”


·10秒可以“快速”说完吗?


“真糟糕!”

“这招不好使啊!”

时隔十年之后,我重新回顾了刚刚担任播音员时的形象。同事们把我的录像精心剪辑,并且在我的婚礼上作为视频资料滚动播出。

“第一年担任播音员,肯定连皮毛都还没摸到啊……”虽然同事们精挑细选,婚礼当天我还是不忍直视视频中的自己——语速太快了。

我原本就有重度焦虑症,加之性格急躁,只见画面中的我快速地背稿,几乎连气都不喘。人与人的交流与投接球类似,投球时需要考虑对方能否接到。但是,那时的我完全就是投快球,一副只想早早结束、迅速离开的姿态。

如果你也是性急之人,千万留意自己。或许,你我具有相同的倾向。

大多数人一旦紧张,就会萌生赶紧结束的潜意识,内心逐渐焦躁,头脑飞速运转。语速跟不上脑速,又担心时间不够,于是顾不上字斟句酌,说话越来越快。“嗯?刚才说了什么?”对方上一个问题还没反应过来,下一段话又听漏了。节奏越来越跟不上,也无心再去理解说话的内容。

所以,不抢占对方时间以“10秒”巧妙说明,绝不是意味着需要你“加快语速”。

千万不能忘记,说话的目的始终是“表达”。



·“讲故事”的节奏最适合表达


播音员播报新闻的目标是“1分钟300字”。这是最便于传递信息的标准语速,连老人和小学生都可以听清并理解。1分钟300字,换算下来正好就是“10秒50字”。

让我们以儿童绘本的故事内容举例。

“从前有座山,山里住着老爷爷和老奶奶。老爷爷常去山中砍柴,老奶奶总去河边洗衣。”

差不多50字,试着在10秒内念完,感觉会是怎样?

只要把握这个节奏,便可避免我在新人时期犯的错误,不至于给人以“念完就跑”的感觉。

法则:10秒=50字是最便于表达的沟通方式



17.10秒说服对手的谈判技巧


·开口大谈崇高理念和签约之后的销售员


“叮咚!”

在我产后回家的第二天、正好孩子快睡着时,门铃突然响了。从监控摄像头来看,是超市上门配货的销售员。之前,我向超市提交过详细的送货资料。

“请进。”

我慌忙抱着孩子开门,只见一位阳光帅气的小伙子站在眼前。

“恭喜您喜得贵子!多谢您提交资料申请。那么,我长话短说。我们的目标并不在于盈利,纯粹是出于对商品的自信,相信可以满足您的需要。因此,与我司签约的客户无不欢欣鼓舞。下单方式也不复杂,只要在我提供的纸上打勾即可。每周三我们的人员就会上门,再下一周商品便可送到……”

真是心直口快的风格。不过,还没有签约就和我谈下单的方式?!由于睡眠不足,我每天精疲力竭,怀中的孩子也不消停。我抱得又累又不安心,他后面的内容我也完全没听进去……
“对、对不起。孩子正准备睡觉,我回头再看吧。”

“啊?那打扰了。对了,这是通用型湿巾,请您体验一下。另外,这是产品手册。”

最后,合同自然没签,但从手册来看还是优点多多。例如经常断货的尿布可以预约后送货上门,于是未免觉得有些遗憾。



·10秒频频表达


向顾客推销商品、希望对方签下合同时,应该说些什么呢?

即便不是销售明星,想必也知道换位思考的道理。如果是你在聆听销售员讲解,怎样的内容可以引起注意?

答案就是产品的“吸引力”。所以,说话时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对方所想。

以面对产后回家不久的妇女为例,她们不太出门购物,却又渴求婴儿相关的生活用品。在掌握基本信息之后,开头的“10秒”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交流。

“我认为您当前最需要的是这个。海外库存经常断货,倒不如选择〇〇公司的尿布。确实从海外进口,而且还便宜!”

如此一来,在接过通用型湿巾时,我的内心多少也被打动吧。

“对处于△△状态的您来说,〇〇可以马上起作用。”

“之前的未决事项全靠〇〇解决,请允许我向您介绍。”

开宗明义、正确表达对对方的“吸引力”,这堪称抓住人心的必备词句。

人心健忘,根据美国心理学大师扎荣茨(Zajonc)的“单纯接触效果”理论,即便起初兴趣索然,随着接触频繁,渐渐便可产生共鸣。

与其半年一次性说个1小时,倒不如以“10秒”分段、频频表达更佳。当然,在这宝贵的“10秒”内需要向对方详细阐明“吸引力”。



·无精打采的学生突然齐刷刷看向自己


大学时期,我曾担任培训机构的兼职讲师。学生们白天在学校忙于学业和社团活动,傍晚来到培训机构时可想而知已是精疲力竭。或是趴在桌上一动不动,或是心不在焉地拨弄头发,或是张大嘴巴打着呵欠……无论我讲得多么神采飞扬,台下都是一片无精打采的样子。

但是,只要说出关键的一句话,大家突然齐刷刷地抬起头来。

“这里可是重点哦。下周的考试会考到这部分内容。”

仿佛按下了开关似的,学生们整齐划一地开始做笔记。

“嗯?哪里?哪里?老师再讲一遍吧!”

平常懒得举手的学生们突然积极提问了。对他们来说,下周的考试迫在眉睫,如何顺利过关可是眼下的头等大事。

正如此前所说,10秒沟通技巧打动对方的秘诀在于“吸引力”。“吸引力”通常表现为两类。

①理想实现型

②烦恼解决型

①是为实现“变成这样就好”“得到这个就高兴”之类的愿望而提供方法。例如,“把10万存款变为100万的办法”“像播音员一样流畅表达”。

②是为解决“不搞定就成大麻烦”“眼下这是最大烦恼”之类的问题而提供办法。例如,“半年内消除10万赤字的方法”“一晚搞定不擅长的演讲”。

从吸引力的角度来说,②无疑更能满足对方当前需求。

“调查”对方的现状,如果发现“问题、烦恼、不安、风险”,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沟通方式较能被对方接受,对推进业务也有切实的帮助。

法则:选择对方最感兴趣的话题,10秒内完成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