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高情商沟通 > 40.5步、10秒,帮你先声夺人

40.5步、10秒,帮你先声夺人




·“先声夺人”,谋求对方支持


无论演说还是宣讲,开头说得如何往往决定了听众对你的整体印象。

如果对方觉得“无聊”,会场内便会响起窃窃私语的声音。一旦开局不利,现场气氛顿时凝重起来,再想扳回来谈何容易。

如何先声夺人、谋求对方支持?在此推荐5点技巧。

①讲故事

②标题吸引眼球

③剧情提要

④提问

⑤寻找关键人物



①讲故事

站在麦克风前的时候,切勿匆忙开口,至少需要停顿一下。因为,你的安静可以唤起观众的兴趣。然后,以类似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话语缓慢而耐人寻味,加之声情并茂,观众很容易产生代入感,效果自然不错。上一节乔布斯的开场白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技巧。

②标题吸引眼球

为了便于观众向他人转述,取个“标题”十分必要。而且,它还有另一项重要功能——吸引眼球。

让对方在听到标题后“为之一振”,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效果。“耐人寻味”的诀窍在于,不让全部内容在标题中暴露无遗。

以之前“梅雨时节洗晒衣物的方法”为例,我们可以在标题上多费心思。

·具体举例——“半分钟即可晾干的洗晒方法”

·使用关键词——“适用于梅雨季节的‘拱形晾干法’”

·采用数字——“30分钟晾干衣物的诀窍”

·使用对仗短语——“梅雨时节晾干快,洗涤衣物有秘诀”

·故意违背常识——“雨天洗晒也不怕”

“今天讲解的是梅雨时节的洗晒方法”→“今天介绍的是30分钟晾干衣物的诀窍”

如今信息检索十分便利,遇上不明白的词,不必翻开笨重的字典,网上一搜就能找到答案。我们在搜索引擎界面敲下的几组关联词就是关键词,试着从罗列关键词的角度设计标题吧。

③剧情提要

以每集1小时左右的连续剧为例,下集预告应该如何制作?若是长达2小时的电影,预告片应该怎样剪辑?

以女子的尖叫声、血迹斑斑的杀人现场作为开篇,辅以“震撼的一幕切勿错过”“直击令人惊讶的现实”等标语……“怎么回事?到底怎么了?”如果观众产生诸如此类的反应,那么这番精心设计也就物有所值。

在切入正题之前,为了激发观众的注意力、兴趣和好感,“剧情提要”不失为好办法。这则技巧的精髓在于,不必一下子把手里的牌打完,展示最精彩的部分即可。

“新娘〇〇女士其实还为2个孩子提供经济支持……”

这话不假,因为她还有弟弟和妹妹。

“啊?〇〇女士不是头婚啊……”

发言“耸人听闻”,听众的胃口一下就被吊起。

④提问

开门见山地抛出问题、征求听众的答案,这是切入正题的常见方法。

“1小时56%,诸位可知道这个数字代表什么吗?”(答案:人脑的记忆力)

上来抛出问题,对方就会自主展开思考。于是,对演讲者接下来的话语自然听得格外仔细。

此外,在提问时务必“停顿”、赋予听众思考的时间。即便时间受限,至少也要空出3秒。如果自身有些焦躁难耐,不妨默数“1、2、3”。

⑤寻找关键人物

“各位女士是从哪里来的呀?”

曾几何时,主持日间报道的美野女士常与女观众互动。四周的路人会有“也许我也能说上几句”的兴致,观众则会心生“他们在说些什么”的好奇,继而仔细聆听。在和搭话的女士聊完后,美野女士慢慢地把目光转向屏幕,然后面向全体人员播报。

在切入正题前与某位观众攀谈,对于本就有些紧张的现场气氛来说,这点无疑最难做到吧。因此,建议事先确定目标。

如果老相识在场,可以事先确认对方坐在哪里。假如没有熟人,那么在轮到自己之前先不露声色地与对方搞好关系。

“我是下一位演讲者,好紧张啊!您今天是从哪里过来的呢?”攀谈时不妨以此切入,在正式演讲时就可以这么说,“今天群贤毕至,在此深表谢意。其中不乏千里迢迢赶来的观众,具体是哪里呢……对啦,记得是山梨吧。”

与关键人物相视一笑,继而切入正题。

如果场内有人支持,这份安心感便可大大抵消紧张感。

此时,众人的目光都汇集在自己身上。起初只是当事人双方的对视,渐渐地把目光转向全场,获取全体观众的支持,这正是此技巧的高明之处。

为了使演讲取得成功,请积极运用这5点技巧、迅速掌控全场。

法则:最初的10秒先声夺人,现场气氛为之一变



41.用背景调查打造“亲和力+说服力”


·“说服力+亲和力”,无人可出其右


2016年7月的日本众议院选举,有一人于全国展开巡回演讲,足迹跑遍22个道、县以及98地,里程累计18851公里。通过这次选举来看,夸他最擅长演讲也毫不为过吧。

此人名叫小泉进次郎,其父就是杰出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凭借俊秀的外表、打动人心的演讲,他人气爆棚,成为不容小觑的政坛新星。

我对小泉前首相的演讲和名言不吝赞美、多有介绍,不过如今看来,小泉进次郎的演讲水平甚至青出于蓝。

“其实,就在刚才,我一口气把车开上了瞭望台。从高处俯瞰稻田画,村落的美景也尽收眼底。我顿时就成了田舍馆村的忠实粉丝。”

位于青森县的田舍馆村因“稻田画”而闻名,小泉进次郎以此作为演讲的开场白,一下子就博得观众的好感,说到“粉丝”时台下已是掌声雷动。之后,他又把水田、微型游乐场、赛马等村庄的独特魅力巧妙地穿插在演讲中,并以“虽然村庄小,其实很努力”完美结尾。

发言简短,毫无废话,高超的演讲技巧较之其父也不遑多让。值得一提的是,他本就善于表达,加之留意吸收时下“身边流行”的用语,更是如虎添翼,向着日本第一演说家迈进。



·彻底搜集信息的益处


在举行全国巡回演讲时,每到一处,小泉进次郎必定会挖掘当地风土人情的独特魅力。在演讲中,他巧妙地融入“当地元素”,给人以“亲切”、“认真了解当地”的感觉。彼此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亲近感油然而生。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事先的“调查”功不可没。从不赶场似的直奔会场开讲,即便日程安排争分夺秒也要亲自搜集信息、用心体会,继而由衷地表达感想……所以,他的演讲必然具体到人名、地名和数字,大大增强了说服力,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实,在应聘地方电视台播音员的时候,我一定会安排时间深入当地,在对当地特产了如指掌之后再去参加面试。札幌的拉面、仙台的牛舌、名古屋的味噌猪排饭……虽然都是美食,足以在面试时衍生出各类令人耳目一新的话题。

“因为很早就到了,先去吃了一份牛舌套餐。牛舌如此厚实又美味,我此生还是第一次品尝。米饭也是如此可口,真想在仙台定居啊。”

在最终面试时,我被一群年龄大上很多、表情捉摸不定的高层包围。但是,此言一出,现场气氛顿时大为缓和。只要事先“调查”,与对方的壁垒便可轻松打破,相信你也一定可以做到。

此外,小泉进次郎在个人主页上还介绍过自己担任秘书时的一则趣事。

“在街头演讲时,我会录下自己的发言,每天睡前都听一遍。另外,我还会请事务所的同事前来,虚心接受他们的指点和反馈。对于世袭现象和自民党本身多有批判,观点不可谓不尖锐。怎样表达才能让人接受?可以说,我每天都在试错和纠错。”

因此,他的演讲水平并非“天赐”,而是“努力的回报”。一边试错,一边根据事先“调查”精心准备、打动人心,这点值得效仿和学习。

法则:“调查”对方信息,瞬间拉近距离、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