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无压力社交 > 糟糕的或创伤性的经历

糟糕的或创伤性的经历




创伤性经历不仅会在发生时带来极端焦虑,并且还会留下伤疤。克服这种经历是很困难的。社交焦虑者反映的一些最普遍的创伤性经历都发生在学校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校园欺凌(在第  13  章中我们会进一步介绍欺凌带来的影响),其他的经历包括被孤立,认为自己不同或不受他人欢迎,例如因为自己无法改变的特征(比如雀斑、大耳朵、青春痘或超重)而遭受嘲笑。

一旦这种经历长期持续,人们会感到自己在遭受显而易见的歧视和彻头彻尾的残忍对待。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接收的信息往往都很消极,比如“我们不想让你加入”“你不属于我们中的一员”。或许令你吃惊的是,被孤立也是问题的一部分,这样做也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即便这件事的最初起因是一件好事。比如,当你在家或学校受到表扬时,那些没有受到表扬的人可能会故意找你的碴,或者你会因此觉得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

遭到拒绝对一个人来说是很压抑的,毫无疑问这可能导致社交焦虑。但是并非每一个遭受过拒绝或经历过糟糕事件的人都会成为社交焦虑者。即使可能造成焦虑的因素有很多,我们目前也无法确定究竟是哪些引发了这一问题。那些糟糕的经历仅仅是一个人全部经历的一部分,因此也只是导致焦虑的众多可能性因素之一。经历这些事情时,那个帮助过他们的人也可能会“起作用”。他们可能会被一个特定的支持者、家庭成员或一段友谊所拯救;或者他们会因此发掘出新的兴趣、技巧或才能,从而帮助自己在困境中建立自信心,保持自尊。

一个人如果被别人以“与别人不同”“不被人喜欢”“古怪”或“荒谬”等理由(当然,这些评价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孤立,就很容易成为社交焦虑者。当父母、抚养者不在身边或被困难缠身时,一些人需要承担远超自己年龄需要承担的重任,变得疲惫、忧虑,忙于参与周围的社交生活。他们可能过于早熟,脱离了那些还很幼稚的同龄人的领域。当一个人感到抑郁、忧虑或不堪重负时,他会觉得很难玩耍、放松或向别人倾诉。这些经历会把一个人从同龄人中分隔开来,即使在将来这样的隔阂也很难跨越,而且还会让人产生焦虑感。



不同人生阶段的要求


根据大多数社交焦虑者的描述,社交焦虑主要会在以下两个时间节点产生:其一是他们认为自己一直都有社交焦虑,比如从来都很害怕见陌生人,他们会将自己描述为与众不同、古怪或天生害羞的人;其二是他们认为社交焦虑产生于自己的青少年时期或二十岁出头时。青少年在社交中需要克服种种潜在的障碍,逐渐离开家庭,独立自主,寻找伴侣,并在社会中找到自己要扮演的角色。

这些转变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早年遇到的困难很可能在未来演变成“心腹之患”:当你发现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着别人时,当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后因为害羞而难以交到朋友时,或当你想维护自己的权益,却发现自己只会咄咄逼人一种方式时。

早期形成的行为模式很可能给你未来的生活带来困扰。有些人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工作场合中都依赖别人,需要别人陪伴,而当孩子长大成人,当自己因工作需要搬到新的环境,当自己退休或与同事逐渐失去联系时,他们更容易感到被孤立(拒绝)。这样一来他们的自信心就会遭到削弱,并且很难(至少是暂时的)适应新的社交环境。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独特的社交挑战。我们从表格  4.1  中可以看出,社交焦虑可能发生在人生的任何阶段中。



当前的压力


有两类压力最容易引发焦虑。对于那些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产生恐惧感的人来说,压力更容易在社交中出现。这两种压力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与朋友、家人或同事的关系和一些能够改变个人交往方式的重大事件。

它们都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精力不足、缺乏信心的情况下,处理这些事情会消耗很多精力。那些早期问题可能会再次出现。一个刚获得晋升的人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但也需要对那些新结识的地位相同的朋友发出指示,在会议中向“重要人物”汇报当前的工作进展和未来的蓝图。这些“重要人物”很可能会进行公开的评论或批评。产后重返职场的女性经常会对很多事情缺乏自信,面临巨大的压力或感到被孤立,在认识新的同事或更自信的人时,她们很容易承受额外的压力。对于她们来说,再一次融入工作环境时,会经历类似缺乏自信的阶段。



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


当一个问题具有很多潜在原因时,我们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下一章我们将会更加具体地阐述现阶段人们是如何理解社交焦虑的。图  4.1  中列出了一种更为容易的理解方式。它将造成社交焦虑的主要原因划分为弱点(Vulnerability  Factors)和压力(Stresses)。

图  4.1 对社交焦虑原因的总结

弱点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可以导致焦虑产生的特质,它既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心理性的。心理弱点可能来自一个人从早年经历中获取的“信息”。压力包括一个人在特殊时期的需求、一切特定的压力来源或目前对其造成影响的情境。这些压力可能是内部压力,比如对成功的渴望,也可能是外部压力。对不同的人来说,压力的具体内容也不同。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对社交焦虑者来说,特定场合可能会引发他们对自己做出可笑或尴尬的行为的恐惧。一旦他们感到焦虑,就会产生一种恶性循环,使焦虑持续下去。人们对于焦虑的一些反应,比如企图躲避问题,担心别人发现自己的异样,局促不安或说话断断续续,会给自己带来消极的反馈,进一步加剧焦虑。因此引发焦虑的因素并不一定是使焦虑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专注思考使焦虑不断发展的恶性循环对克服焦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点。打破该循环可以减轻焦虑,有利于我们找到应对压力和弱点的方法,防止其再一次发生。



一些总结的话


人们依赖彼此,且始终如此。比如,在原始时期,一个人如果离群索居,可能会面临生存问题。因此,人们对融入集体的需求可能是天生的,这样有利于增加成功繁殖及抚养子女的概率。人们需要社交生活,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进行人力分工,更是为了生育繁殖。离群索居、形单影只的生活会对一个人的生存造成威胁,而且人们也很难长期忍受这样的孤独。它使我们感到势单力薄,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流放”会成为一种刑罚——遭受敌视与拒绝的经历是非常痛苦的。

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一个隐士,需要极强的自我约束和忘我状态,部分原因就在于社交支持可以给一个人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当糟糕的事情发生时,那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面临的处境比其他人要好得多。不过社交生活也不是完全不会带来困难和危险的。

对于吉姆来说,当别人问他问题时,这些困难和危险都是显而易见的。当别人问他新的年假安排对他有什么影响时,他变得非常焦虑、结结巴巴。如果其他人不是导致问题的原因,那什么是呢?在吉姆的例子中,我们对他的心理弱点完全不了解,也不知道他之前都有哪些焦虑、需求或压力。我们只知道他对这一事件的反应(或问题的“表象”),而且这也是很普遍的状况。吉姆的经历主要反映了这个“表象”,因此不仅是吉姆,甚至连我们都想问一句“为什么?”首先,他的内心一片空白,想不出任何要说的话。之后他觉得每个人都在注视着他,并且注意到了之后的寂静。说完话之后他开始被自己的情绪控制——他仿佛受到了伤害,感觉非常尴尬和生气,因此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他只得责备自己,断定自己一定在别人内心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其他人一定觉得自己很无能。

吉姆的例子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焦虑这个问题提供了线索,并且它也表明我们无须弄清楚导致吉姆焦虑的全部因素就能找到减轻焦虑的方法。吉姆的想法是核心,它反映了当他人的行为引发个体焦虑时,焦虑症状在不同阶段是如何表现的。



重点内容


他人并非焦虑的主要成因。导致焦虑的因素有很多。

这些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

我们成长中的各种关系会决定我们如何与别人交往,糟糕的经历会造成长期的影响。

社交生活反映了人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需求。

弱点和压力的结合使人更容易成为社交焦虑者,而恶性循环会使状况进一步发展。

即便不知道导致问题的全部原因,我们也能找到减轻社交焦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