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顾客心理战 > 后记



现在为本书写一篇新的后记,以便回答读者朋友在阅读第一版之后提出的一些问题。

市场调查不仅要向人们提问,还包括许多其他的方法,这一点不容忽视。

我承认,“市场调查”这个词包含了非常广泛和多样化的方法,的确如此。其中,我最不满的方法就是要求人们解释自己的想法。然而,许多其他方法将受益于我在这里所提倡的对心理有效性的同等考虑。那些参加人类学研究的人,以及那些知道自己被监视的人,他们的行为会“正常”吗?他们可能会,也可能不会;错误在于假设他们会。甚至像眼球追踪这样的技术也涉及对“正常”顾客环境的重大改变。我并不是说这些方法不起作用,只是应该注意一下,检查行为结果需要与没有被告知要戴眼镜去购物的人群相同。

有些问题当然值得一提,难道你反对提问吗?

当然不反对。人们通常可以告诉你,他们正在做什么。他们甚至可以相当可靠地告诉你,他们当时的感受如何。提问现在的任何一方,只要稍等片刻,你就会得到相当准确的回答。然而,如果时间过得更久,事情就不那么可靠了。此外,由于被提及的问题的影响,以及通常不可避免的想提其他问题的欲望,你就会遇到先入为主、框定、聚焦等误区问题。

人们常常惊讶地发现,我仍然从事“提问”类的市场调查。区别在于,我的出发点是,人们不能参考决定他们行为的潜意识心理过程。我必须使用一些技巧,把受访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行为上,让我从可以找到的线索中解码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因素。这样做并不完美,不能探索一切,也不能帮助预测未来,但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正在做他们要做的事情,如果你有兴趣改变这一点,那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当现场测试不实用时,问卷调查仍有其一席之地,但是,我们要比通常情况下更加谨慎地对待这些问题和结果。

我们也可以进行隐式测试:通过测量对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反应速度,有可能识别出某人的潜意识(隐式)与刺激的联系。这有助于深刻理解顾客心理。

你说的内容和行为经济学有什么关系呢?

完美契合。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体。心理学家可能对理解人们为什么会做某事更感兴趣,经济学家对预测他们会做什么更感兴趣,这两种科学都可以提出假设并检验它们。此外,我们可以在科学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并愿意在新证据的基础上改变其方法(市场调查并非总是如此)。

作为前沿经济学咨询公司的合伙人,我与经济学家们紧密合作,大量学术的行为经济学家也对本书的观点非常赞赏。

即便是来自调查问卷和小组座谈的数据,也值得拥有。信息越多,决策越好,难道你不同意这种说法吗?

目前,在询问人们想法的旧方法和新的行为洞察法之间,有一种几乎不言而喻的争战。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我们太过执着于这样一种想法:我们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知道为什么我们认为顾客所说的一定是重要的和有价值的。

许多人建议用“三角论证法”(trigonometry  argument)来解决这场争战:他们提出,数据越多越好,在做决定时,人们所说的是一些应该作为难题的一部分而考虑进去的东西。该理论认为,如果从各种来源获得的信息中寻求平衡,就会出现一个最佳图像或方向。三角论证法的缺陷是,如果你的某个数据点是伪造的,如此类推下去,结果就会使你偏离可以帮你找到答案的有效数据点。

行为经济学家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博士巧妙地证明了这一点,他探讨了关于节能的不同信息对人类能源消耗的影响。最初的市场调查是通过询问人们的想法得出的结论,告诉人们把恒温器调低一度可以节省大约50英镑,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在进行实地实验时,人们会收到旨在减少能源消耗的不同信息中的一条,然后你可以追踪这些房主的电表读数,结果证明,接受信息的人们实际上消耗了更多的能量,而不是更少的能量。

这个实验,以及其他许多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导致的明显事实是:在任何给定的环境下,很难预测人们会做什么。问别人或我们自己什么貌似很合理,这并没什么好处,因为我们有意识的内省与驱动我们行为的过程没有联系。如果我们坚信一项倡议的影响,就需要进行良好的实验。

我们可以完全了解顾客的大脑模式吗?

神经科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要掌握大脑的复杂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从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所做的许多实验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我们的思考模式。我认为,这提供了一个框架,极大地提高了正确理解现有顾客行为的可能性,以及以正确的方式实现变更的可能性。至少,它有助于确保在尝试理解当前顾客行为或探索未来可能改变其行为的因素时,会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

我们注意到了这个思维范畴的一端。我们所看到的、处理的和反应的都是我们潜意识中与“形象”联系的副产品——我们的潜意识对什么“感兴趣”?它们做了什么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例如,如果不改变商店橱窗中陈列的任何产品,而是重新排列它们以产生视觉效果,就有可能大幅提高销售额,这仅仅是因为人们碰巧注意到了橱窗里的商品。

在这个思维范畴的另一端是内在驱动力,它可以提供采取行动的动力:这些因素包括对食物和温暖的基本生理需求,对地位和社会交往的心理需求,以及创造行为模式的习惯,这些行为模式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考虑比绝对必要更多的东西。

介于两者之间,是背景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影响我们以特定方式感知事物,以及我们如何处理遇到的事情,以决定是否值得去烦恼。

我发现,正是通过演示和解释这些驱动我们行为的因素,相关组织才能认识到洞察顾客潜意识的重要性。

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吗?你如何克服这个悖论?

有些人会接受现有科学的有效性,并会发现这有助于解释他们所遇到的偏离标准的市场调查(记住,大多数市场调查的失败不会进入公共领域)。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处理问题的头脑。我发现,让人们经历一次揭示他们工作中的潜意识的经历,可以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因此人们更容易接受他们不能充分或准确解释别人做事的原因。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工作室风格的会议,可以用来说明潜意识在工作中的作用。之后,一位公司主管说,我让他思考了那么多,他想要离开,去思考更多。这个要求可能表明,他还没有接受我一直倡导的顾客心理学观点,或者我讲了太多细节,让他不知所措,但我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在我演示了顾客的想法之后,我们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他经常引用我介绍给他的术语,并巧妙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讨论的一些商业挑战中。换句话说,当他想要思考我有意识地谈论的事情时,他的潜意识已经默认了这一点。

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行为洞察法呢?

我怀疑的原因有三点。最简单的一点是,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行为洞察法,也不知道如何运用它。

另一个潜在的障碍是,认识到传统市场调查技能的缺陷(如果你仍然相信它们有效,为什么要“冒险”改变呢?)。反过来,这又要求人们至少愿意承认自己容易出错。这种冲突(或认知失调)源于研究削弱市场调查的科学,而使用市场调查的历史最容易通过忘记科学来解决!

第三个障碍是一个实践障碍,与大多数公司的结构有关。市场调查技能通常位于一个独立的空间,远离组织的日常活动。正如你们现在已经收集到的那样,这种脱离环境背景的情况是得到的答案往往不可靠的原因之一。相反,适当的行为实验可能需要企业的不同部门协同工作以产生见解;一场简单的沟通测试可能需要设计和分发多封信件,并描述各种回应。一场复杂的沟通测试可能会对市场营销、运营、计算机系统、人力资源和物流功能产生影响。因此,组织发展成独立功能区域的方式可能会成为实现现场测试的障碍,而现场测试对行为洞察法很有价值。

行为洞察法不比传统的市场调查更昂贵吗?

在许多方面,不应该去试图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成本,因为一种方法将展示人们实际上在做什么,而另一种方法将经常被证明是不可靠的。这有点像在暗示,顺势疗法(homeopathic  consultation)会诊比化疗(chemotherapy)疗程便宜。也就是说,与市场调查和小组座谈相比,行为洞察法的花费要少得多。

利用沟通或营销技巧,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潜意识,这样做道德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许多人和组织只是刚刚开始考虑从传统的市场调查中走出来,并采用行为洞察法的潜在好处,但其他人却在问,它是否太过成功,以至于不符合道德标准。1行为洞察法的批评者似乎没有考虑到的是,所有的交流都具备影响力。每一条信息,无论多么枯燥和真实,大概都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找到一种与人接触的方法,让更多的人按照你的信息行事,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在强迫他们采取他们不会采取的行动。可以说,错误的是相信一个人的行为将会建立在理性和客观的现实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