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无师自通心理调节 > 第一篇 情 绪

第一篇 情 绪




一、病由心生


研究证实,在肠胃疾病患者中,高达76%的人是因为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实际上,不良情绪带来的危害很多,许多疾病,如气喘、背痛、便秘、偏头痛等,都与不良情绪和恶劣的心境有关。

心灵故事

有一个杂货商,生意好得不得了,没过多久,老婆就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时候的他觉得人生真的很美好。

后来,他所在的小镇上竟然陆陆续续开了十来家杂货铺。生意上的激烈竞争让他感到压力很大,心情烦躁。偏偏儿子又不让他省心,经常给他惹麻烦,老婆也时常因为孩子的事和他吵架。就这样,有一天和老婆吵架之后,他开始觉得胃疼。随后的日子里,他胃疼的频率越来越高。

他跑到诊所去看病,医生说他应该是得了胃溃疡。但是,他的一个医生朋友了解情况之后,给他诊视了一番,认为他根本就没毛病,胃好得很。他觉得朋友只是为了安慰他,如果胃没有出毛病,怎么会胃疼呢?

有一次,他因为一些事去外地待了两周。没想到在这两周里,他的“胃病”一次都没有发作过。可是他一回到家,他的胃疼就又犯了。这个情况让他觉得很奇怪,于是他开始相信医生朋友说的话——也许自己没有所谓的胃溃疡。那经常胃疼又怎么解释呢?并且只有在家的时候才胃疼,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

最后,心理医生为他揭示了胃疼的病根所在,彻底治好了这个杂货商的胃病。所谓的“病”其实是由心理暗示导致的。在他的潜意识中,回到家就意味着无尽的烦恼,竞争压力、儿子的捣蛋、妻子的牢骚,想到一堆麻烦,他就心烦,并且这种心烦的情绪开始在生理上产生反应,以伪胃溃疡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机体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从而让自己受到关注:“我生病了,我是弱者,不要再让我心烦”,这样可以免受后续的伤害。而离开则意味着远离一切烦恼,胃疼自然就不治而愈了。

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心情很好,那么胃口也会很好。相反,如果生活不顺心,情绪经常处于低落状态,我们就会感觉完全没有食欲。但是,在情绪十分低落的时候,如果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忽然传来一个令人振奋不已的消息,我们又会立马胃口大开,甚至大吃一顿来庆祝。

专家称,至少50%自称有胃溃疡痛的病人并不是真的得了胃溃疡,疼痛的原因只是胃部的情绪性肌肉疼痛而已。研究表明,胃是最能表现我们情绪的器官之一。曾经有人做过一项统计,在500位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疾病患者中,高达76%的人是因为情绪紧张而致病入院的。

除了胃,人体的其他器官也是情绪的晴雨表。例如,每次焦虑时后颈的肌肉都会变得紧张;有些人在某种情绪的影响下会导致结肠的某一部分紧张,如果这种痉挛恰好发生在腹部右上方的结肠部分,便会导致类似于胆结石的绞痛。可见,不良情绪会带来一系列生理反应,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科学的临床研究证明,许多疾病,如气喘、背痛、便秘、偏头痛等生理紊乱的症状,都与不良情绪和恶劣的心境有关。

消极的情绪会引起身体疾病,但积极的情绪如果不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也会引起严重后果。在国外,有一个人得知自己的三个孩子都夺得金牌后,由于兴奋过度,导致心脏病发作猝死;《儒林外史》中,落魄书生范进在中举之后,由于欢喜过度,竟然出现了精神紊乱,甚至昏厥的现象。“乐极”有的时候的确可以“生悲”,过度高兴与过度紧张一样,都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传统医学特别强调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西医也认为,80%~90%的疾病与心情有关。因此,拥有良好的情绪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反之,长时间陷入不良的情绪反应中则可能导致肌体发生病变。

由此可见,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是非常必要的。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阿偌欣说:“人类已经进入情绪重负的非常时代。要想克服这种情况,只有锻炼自己的意志,学会控制情绪,理智地克服所谓‘情绪应激’的情况。”实践证明,合理调节不良情绪不但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手段,也是确保事业成功和生活快乐的要诀。

心灵故事

林小的时候,父亲对他管教得特别严格。他经常因为调皮或是考试成绩不好而受到责罚,被罚跪两三个小时甚至不让吃饭是经常的事。有一次,跪了许久,饥肠辘辘的林闻到厨房里的菜香味,看到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饭。他多么渴望父亲把他叫过去一起吃饭,可父亲却丝毫没有这个意思。

他幼小的心灵遭受了创伤。从这一次起,饥饿的感觉对于他来说就变得刻骨铭心。他开始怨恨父亲,甚至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他亲生的,为什么要这么残忍地对待他。

他想反抗父亲,但没有勇气。他不想再忍受这种挨饿的感觉,索性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百般听话的乖孩子。但挨饿事件还是在他生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上高中时,有一次无聊的物理老师拖了十分钟的堂。回到家里,他的肚子早已叫个不停,可是母亲还没有把菜炒好,这让他的火又噌噌地冒起来。他不问缘由就把碗筷扔到地上,气呼呼地走出了家门。

这件事情被父亲知道后,父亲狠狠地训了他一顿。从此以后,他就更加压抑自己的情绪,再也没有在家里发过脾气,反而加倍地努力学习。在他的心里有一个强大的信念: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逃离父亲的掌控。

长大后,他成了一名卫生防疫人员。在一次饭店卫生检查中,因为饭店的原因导致他不能按时吃饭,他的火“噌”的一下就上来了,劈头盖脸地对饭店服务员和经理一顿训斥。他的愤怒情绪莫名地达到高潮,连领导都拉不住他,好像这火非得着起来不可。

饭店老板连忙安排一桌酒菜,可是不管怎么做,他都不能原谅。当然,他不好意思说是吃饭的事,而是专挑饭店的卫生问题。

从那以后,他就专挑这家饭店的毛病,对这家饭店是越看越不顺眼,甚至吹毛求疵。有时候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那么生气。

直到有一次母亲过生日,他给家里打电话,又和父亲发生了争执,情急之下他愤怒地吼道:“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父亲!”听了他的话,父亲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很久,最后才说道:“我有你这个儿子是我的命,你有我这个父亲也是命!”

当电话那头父亲苍老的声音说出这样一句话的时候,他心里忽然有一种轻松和释然的感觉。他恍然大悟,也许就是童年挨饿的经历在他的内心留下了太多阴影,而他一直不敢正视和承认,所以每当他遇到类似的情况,这样的情绪就会爆发。直到他鼓起勇气对父亲吼叫的时候,他才明白内心的挣扎和愤怒一直藏在那里。

当父亲没有当年的反应之后,他恍然间觉得父亲已经老了。这时他才明白父亲的严厉中饱含着怎样的关爱。

不良情绪通常是指过分强烈的情绪反应以及持久地体验到消极、否定的情绪。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不良情绪的体验,当人们处于焦虑、忧愁、悲伤、痛苦等各种不良情绪中时,通常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皮肤导电性增强、出汗量增加等现象。这种身体上的不愉悦状态会进一步刺激人产生过激行为,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例如,上例中林的饥饿导致他的愤怒,在心中埋下愤怒的种子,这种情绪他无法对父亲发泄,只能转嫁到母亲身上。但是,当在母亲身上也无法尽情发泄时,愤怒的种子就随着他的生命开始延伸。后来,由于饭店服务员和经理犯了类似的失误,他潜意识中的童年记忆被激发了出来,愤怒的情绪又一次被唤醒。终于,他在沉默中爆发了,将饭店工作人员大骂一顿。在他的潜意识中,对饥饿产生的巨大负面效应彻底地爆发了出来,甚至一发不可收拾。但是愤怒也不完全是一种负面效应,它也可以成为一种超越自我的力量。正是由于对父亲的愤怒,他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从而将愤怒转化成一种催人上进的力量。

愤怒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种毁人理智的毒药,又是一种催人奋进的良方。愤怒是潜意识带来的一种渴望已久的力量,一旦扫清浮在表面的灰尘之后,我们将获得一种崭新的体验和释放,达到一种新的和谐境界。

要运用愤怒的力量,就要求我们全心全意地接纳愤怒的情绪,正视它的存在,了解它的根由,找出获得平衡的力量,达到新的自由王国。

 心理调节

下面,我们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

从正视到放下。当我们遇到挫折、不幸,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时,应当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引起不良情绪的整个事件,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事情的起因,要问问自己为何因这样的事情而产生过度的反应,值不值得因为这样的事情而持久的抑郁或是狂傲的欢喜。试着接受自己的情绪,找个周末,把你所有的思绪暂时放下,走出琐碎去聆听自然之音,去感受“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之境界。

我的情绪我做主。其实一件事情摆在我们面前,是好是坏本无区别,只是因为自己的看法和患得患失的态度,才导致了快乐或悲伤。现在不要再抱怨人生的不公平,要选择怎么样的生活全由你自己决定,要拥有什么样的心情也由你自己做主。如果做不到那么潇洒,情绪即使来了,也不要去控制它。你越想控制就越控制不了,反倒会更加心烦意乱。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坦然接受它。

在情绪中成长。一个轻生的女孩在经历了一场大病之后,感受到亲人的重要和生命的可贵,从此开始坚强地生活。所有的情绪都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最亲密、最值得信任的朋友。任何情绪的出现,不管是正面的或负面的,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