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无师自通心理调节 > 二、你有“上班恐惧症”吗?

二、你有“上班恐惧症”吗?




克服“上班恐惧症”,重在保持心态的平衡,要适时地转换角色,如在假期结束前的最后一天,从休息的状态中走出来。做一些上班前的准备工作,使自己的情绪适度紧张,将有益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心灵故事

宋先生是某公司业务部的负责人,在十一长假即将结束时,他心里忽然有一种恐惧感,不想去上班,希望假期能再多几天,最好时间能一直停留在假期当中。只要不去上班,他就会觉得心情很放松。宋先生说,他在单位里为了和同事相处,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现在想想还是心有余悸,假期结束后又要上班,又要为了人际关系拼死拼活。

恐惧症细分起来有幽闭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上班恐惧症、飞行恐惧症、压抑恐惧症、无手机恐惧症等。然而,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社交恐惧症和上班恐惧症了。宋先生的症状就属于上班恐惧症。此类患者对上班的工作情境感到畏惧,越是临近上班,这种畏惧的情绪就越强烈。

患上班恐惧症的人大多比较年轻,上班恐惧症的诱因也有很多,如人际交往困难,在工作上有过委屈、挫折经历等。一般情况下,性格内向、与社会接触较少或者是心理素质存在缺陷,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一定问题的人,更容易患上上班恐惧症。

由于上班族在放假前,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心理和身体已经建立了与工作环境相匹配的运作模式。而放假则将原来的生活规律打破,所以在重新回到上班环境时便会产生诸多不适应的现象。

 心理调节

克服上班恐惧症,重在保持心态的平衡,要适时地转换角色,如在假期结束前的最后一天,从休憩的状态中走出来。只要调控适当,就可避免患上上班恐惧症。

缩小假期与工作的反差。要想不让上班时的生活习惯遭到过大的破坏,就要在假期中适当增加一些活动。例如,多做一些家务或者去拜访好友,这样在假期后恢复原有的运作模式就会容易很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班恐惧症的发作。

日常工作中要劳逸结合。一个人长时间地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在休息后便不容易恢复。因此,要注意在日常的工作中劳逸结合,做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活动,如慢跑、瑜伽等。

使用放松方法。找一个自己觉得舒适的姿势坐在沙发或椅子上,把休息的意念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并想象肌肉做出了相应的放松反应。当感到全身都松弛下来后,开始调整呼吸,把注意力集中于丹田一带,慢慢地将肚脐向背部贴近,同时呼气。充分呼气后,再缓慢而自然地吸气,如此循环。要尽可能地将呼吸放慢,但不要憋气。在呼吸的同时要告诉自己:“这样真舒服。”让身心感到舒爽,达到心旷神怡的感受。这种放松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在焦躁不安的状态下,能尽快驱散焦虑,获得镇定精神的效果。

提前进入角色。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星期一上班的时候效率比平时要低。这是因为人们在经过了周末的休息后,很难马上适应快节奏的工作。因此,在上班的前一天,应当有意识地做一些与工作有关的事情,这样才有助于尽早地进入工作的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