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无师自通心理调节 > 第三篇 事 业

第三篇 事 业





一、克服社交恐惧


现在请回想一下你的同事昨天穿了什么衣服、做了什么事情、说了什么话。是不是一片茫然?此时才发现自己并没有注意过这些,就像别人不会过度关注你一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必时时刻刻去计较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而是将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需要完成的工作上。

心灵故事

一次,年幼的田学拿着玩具去同学家玩儿,碰巧在门口听到同学的父母说:“你那个同学太烦人了,下次他再来,你就快一点把他打发走吧!”田学拿着玩具愣在原地,然后转身离开了。自此,田学变得害怕与人接触、交往,更不敢与人交朋友。

张川小时候得到了一次演讲的机会。为了这次演讲他做了大量精心的准备,并抱有极大的期待。但是万万没想到,当他走到台上时,大脑突然一片空白,原本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忘得一干二净了。从那他就变得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恐惧是指面对某种未知事物,用自身已经掌握的材料和知识来分析时,因无法得到正确理解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比如,当一个人走夜路时,突然发现了一个未知的事物,大脑便会根据当时的环境、目标的形态,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这个结论不是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时,便会产生恐惧感。

婴儿除在失去拥抱和遇到大的响声之外,别的事物无法引起他们的恐惧感。因此,大部分的恐惧心理都是后天学习的,通常是主观臆想的产物。但恐惧感是对人影响最大的一种情绪,几乎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社交恐惧是指在社交场合与人接触时,注意力过分地放在周围环境上,对周遭环境的刺激异常敏感,认为自己的一言一行总是被别人关注着。因为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嘲笑而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下。社交恐惧与人在童年时期的某个行为印痕有着直接的关系。

 心理调节

克服社交恐惧,就必须找到根源,找出具体的刺激源,才能对症下药:

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做的事情上。在社交场合中,不要过度在意自己可能会给他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自己只是一个小人物,别人并没有必要时刻盯着你,更不会时时刻刻关注你的行为举止。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时时担心自己的行为可能在他人的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

当头棒喝。当心理过于紧张或焦虑时,不妨大声地问自己:“情况再坏能坏到什么地步?我会失去什么呢?不会!就算情况再糟糕也不过是回到起点,我仍然可以从头再来。”当想通了这些之后,一切就会变得容易起来。

脱敏法。面对自己想要接触的对象感到恐惧时,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先看看对方的衣着打扮,再瞧瞧他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可以向其递出友好的微笑,当自己身边有朋友时,主动与对方交谈,试着单独与对方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