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优步:算法重新定义工作 > 我们去搭个车吧

我们去搭个车吧




作为网约车或打车行业的一家科技公司,优步的劳动雇佣关系模式正在改变工作的性质。公司承诺要用手中的技术为独立工作者提供广泛的创业机会。优步用算法来管理司机应该得到多少报酬、安排他们什么时候在哪里工作,以及他们任职所需要满足的条件。但算法管理的力量并非透明公开的,而是躲在软件设计背后的暗箱之中。通过采访数百位司机、阅读成千上万的网络帖子、与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合作交流以厘清我所观察到的现象,我发现优步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例如算法)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和控制了司机在工作中的表现。这个结论在司机应该被归类为独立合约人还是员工的讨论中成为争议的焦点,但本书的重点并不是阐述劳工历史或者劳动法。

本书探究了优步和其他硅谷的巨头公司如何通过科技带来的隐晦改变,重新定义21世纪我们对于工作的理解。第一章追溯了优步在共享经济的语境下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末期,处在经济衰退和阶级固化的大环境下,科技创新带来了新兴公司的崛起,例如优步、TaskRabbit(零工服务平台)、爱彼迎等,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劳动者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一背景下,第二章通过研究为优步开车的不同司机群体以及他们开优步的动机,来了解为什么优步能够成功聚集庞大的劳动力群体。考虑到不同的司机群体有各自不同的需求,包括全职司机、兼职司机和玩票性质的司机等,优步找到了让司机们彼此竞争的运营策略。

第三章检验了优步帝国扩张时所依赖的那一套故事和话术。在美国,创业精神是美国人最为看重的精神遗产,优步在招募司机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尽管优步描述的宏大愿景看起来非常美好,但实际上优步给司机提供的工作环境与真正的自主创业相去甚远。优步的薪酬结构、系统信息不对等以及管理控制,都表明网约车的工作并不像公司所承诺的那样是自主创业。

第四章是关于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我们能够信任优步可以成为一个公平诚实的出行代理平台吗?当我们想到以技术为媒介的交易行为时,技术的部分听起来非常中立——它只是幕后的工具而已。但在优步的时代,“技术”已经显得不再那么纯洁了。优步的算法并非中立:它根据公司制定的一套规则来设计算法控制交易,而这套规则可能完全偏向于公司一方的利益。

基于各方报道、内部信息、调查研究、司机和乘客的一手账户信息等多方资源,我们确定优步收集了大量的用户信息(从用户手机的电量到用户支付更高费率的可能性等),并有可能利用这些信息针对司机和乘客双方来为公司获利。

第五章主要关注公平性的问题,探讨了优步公司通过算法来控制各种工具,包括评分制度和一套看起来是由电脑自动控制的客服系统。

优步不仅仅是一家网约车公司。和其他立志于将业务拓展到全世界的硅谷企业,例如脸书和谷歌一样,优步在公关宣传上也将公司描绘成一家致力于提升社会福利、传播正能量的企业。优步主动参与一些活动借以打造自身品牌的正面形象,例如支持刑事司法改革或者与“反醉驾母亲协会”(Mothers  Against  Drunk  Driving)结盟等。第六章从司机和乘客上升到优步与有竞争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组成的同盟,并探讨了优步如何通过这种同盟实现公司的目标,而这些同盟往往揭露了优步自相矛盾的自认之谈。一方面,优步告诉各地政府,它可以创造相当于全职工作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优步则狡辩,司机不适用全职工作相关法律所赋予的权益,例如最低工资等规定。围绕优步对社会的影响展开的抽象辩论,与优步联盟对下游司机的影响之间,往往存在巨大差距。司机常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优步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谈判筹码。

最后一章是一个简短的总结,在优步所带来或者促进的社会变革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这家公司。我们应该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并应对的一个现实就是,这些平台型的公司一方面会拿各种技术和政策在我们身上做实验,另一方面也会利用这些技术来剥削我们。这个问题或许已经在困扰谷歌或脸书这样的消费者平台的用户了,但当工作者把赖以谋生的手段都交给优步这样的工作型平台时,相关的利益风险也会大大提高。这种共生关系也说明,即使明天优步不存在了,它所留下的影响也会重新塑造整个社会在劳工关系、科技和法律方面的未来趋势。从这个意义来看,虽然本书主要是关于优步公司的,但它也代表了在当下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发生的种种变化。

1英里≈1.61千米。——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