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选准赛道再奔跑 > 怎样才能摆脱迷茫感?

怎样才能摆脱迷茫感?




有无迷茫感由思维方式决定,而非年龄。


毕业的时候,我曾经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找工作。

当周围的同学纷纷决定了工作、留学或是在国内进修时,我还在找工作。

很多人以为,我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所以才频繁参加面试的。其实,我早就拿到了微软、新东方等一些知名企业的录用通知。只不过我当时的想法是,跳脱所学的日语专业就业,转向互联网方向求职。然而,这个微小的愿望,却因为各种问题(如专业不对口)而没有实现。屡屡被拒,让我感到十分受挫。

22岁的迷茫是站在北京街头毫无缘由地哭泣,是“为什么我不可以”的愤懑,是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时懒得解释的无力感。

22岁即将结束之际,凭借着绝不放弃的信念和精准的求职方法,我进入新浪微博(现更名为微博)工作。从新浪、搜狐到爱奇艺,三年内我就职于国内互联网泛娱乐行业顶尖的公司,从初入职场的“小白”升到高级公关经理。

25岁的我原以为自己不会再迷茫,但是事实上,那时的我比22岁时更困惑。我终于站在行业的较高起点,拥有着比很多同龄人更宽广的视野,参与了普通职场人难能一见的项目,结识了行业顶尖的人脉资源,也获得了超出大部分同龄人的薪资。可是,我是谁?我是那个在通信录里名字后缀要加“爱奇艺”三个字的人;我是那个活动现场为别人鞍前马后却没被记住的人;我是那个仰望职场明星、前辈,非常想了解他们超前的思想,却没有资格开口和他们直接对话的人;我是被公司层级和标准化晋升路径一路规划着成长的人。

在与腾讯的一位员工聊到职业晋升的话题时,他说:“我的职级在腾讯处于T3~T4,离T4仅差两级(T3、T4之间有T3.1、T3.2、T3.3三个级别)。T4是专家级,享有出差时乘坐飞机头等舱、住五星级酒店的待遇。”

那一刻,祝福一笑的背后有些悲哀,我们似乎都活成了代号。一切仿佛《老夫子2001》中的场景再现,有人不停地在你耳边说:12138,你要努力,等你的业绩更好,成长为12139,你就可以去住更大的牢房,吃现在吃不到的鸡肉拌饭了。

在对职场进行思考之后,我开始在职业网站上、微信公众号里,把自己经历的、想过的全部的职场问题写下来,以职场作家的身份创作,同时对精英人士进行专访,试图看清更多职场问题。

职场作家这一身份,为我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转机。我接触到很多拥有职业困惑的读者,在25岁的时候听到了很多比我年长几岁、十几岁甚至几十岁的职场精英的心声。

一位曾经在搜狐做到总监级别的读者对我说:“我很想离职,可是我的职级有些尴尬。第一,公司的总监级别岗位本身就很少。现在互联网公司的领导层趋于年轻化,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淘汰,自己的压力实在太大。第二,我很想进头条系公司,可是当它们不对外招聘高管时,我该怎么进去呢?当前经济形势不好,创业公司的发展又不稳定,我去了之后如果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不是浪费时间吗?”

另一位在华为工作了10年的高级财务经理对我讲:“我不想继续做税务工作,可是对于我这个级别的人来说,别人推荐的工作都与税务相关,没有人为我提供其他类型的工作。我真的很想做事务所的合伙人,可是没有人邀请我做合伙人。我已经34岁了,再不拼一把,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可是怎么拼呢?”

这些来自比我更为年长的读者的困惑让我逐渐意识到:职场迷茫和年龄没有多大关系,它更多地来自不恰当的思维方式。用公式总结就是:


迷茫=天马行空的想象+对未知结果的恐惧


高晓松笑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不是说你到了40岁接触的东西多了,什么东西都明白了,而是说你以前不明白的东西,现在不想再追究了,不懂就不懂。

但是,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如此洒脱,任由自己不明白。如果人们没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问题会一直存在。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消除迷茫感的思维方式呢?

答案是聚焦。

掌握聚焦思维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在漫无边际的想象和对未知的恐惧之中,迅速找到方向,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情绪和复杂思绪对时间和精力的消耗。

在不长却丰富的职场“生涯”中,我曾面临过很多抉择时刻,也曾经深深陷入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之中,就是靠着聚焦思维的方法走出了困境。我也曾利用这个方法,帮助上千位读者成功地走出他们的思维困境。

想拥有聚焦思维,你需要掌握以下三个技巧。



当多个问题同时爆发时,集中力量解决其中的某一个问题。


很多职场书籍、职场达人都提倡划分优先级。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分清楚优先级固然有一定作用,但他们忽视了情绪因素的干扰。如果真的焦虑到一定程度,人们往往无法冷静下来列出优先级。在缺乏列出优先级的标准和思路时,把时间浪费在划分优先级上,反而让他们变得更加焦虑。因此,不如把同时爆发的问题都列出来,然后先专注解决其中的某个问题。当该问题被解决的时候,你至少可以在待办事项中将它划去。

2016年,我从搜狐视频裸辞,准备进入另一家向往的互联网视频公司。在裸辞阶段,个人经济问题、职业方向问题、未知的录取问题都深深困扰着我。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一条无尽的黑暗隧道里独自行走,看不到一丝光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条隧道。不过,我很快意识到,如果自己为了暂时解决经济问题而草率地选择一份工作,那么这个职业选择不仅欠缺考虑,还会在将来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困扰。

百度糯米前运营总监李明轩曾经说过,一个人做选择的初衷决定了事情的结果。

如果你的初衷不是进入一家理想的公司,以及在自己热爱和喜欢的领域寻求发展,而仅仅是为了得到帮你渡过难关的一个月薪水,那么这份职业除了一个月薪水,几乎给不了你其他方面的满足感,你很快又会陷入对它的不满之中。

实际上,很多人之所以面临职业问题,都是因为把自己困在了这样一个循环中:穷—盲目决策—产生职业疲倦—盲目辞职—穷。如此反复且意义不大的折腾过程,导致择业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想到这里,我把自己当时面对的所有问题写了下来,然后发现经济问题是干扰我进行决策的最大问题。所以,我决定暂时放下找工作这件事,优先解决个人的经济问题。当时,互联网在线教育刚刚兴起。我通过一位朋友与插坐学院取得了联系,并有幸以职场作家的身份在这个平台上提供了十几节关于如何进行人物访谈的课程。作为回报,我得到了2万元的课程费用。这笔费用解决了我一段时间内的经济问题。然后,我开始认真研究找工作的问题,一边对比各个公司的业务线,寻求适合自己的岗位,一边寻找渠道帮自己内推。幸运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顺利进入爱奇艺工作。

我很喜欢李开复老师在接受钛媒体的访谈时说的一句话:创业实际上还是要靠人,是不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是不是一个能够专注地把一件事情彻底解决了再做下一件事的人,至关重要。

在通常情况下,同时爆发的问题,是没有办法在同一时间全部得到解决的,但是这些问题往往具有相关性,解决了其中一个,其他的便会迎刃而解。



聚焦在一件当下可以做的事情上,坚持至少一个月,到时候你就会有意外收获。


人们在饱受焦虑折磨的时候,恰恰是最容易丧失专注力的时候。专注力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帮手,没有任何一个问题可以在人们丧失专注力的前提下得到良好的解决。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人们丧失了专注力呢?

答案是迎合意识。

丹尼尔·戈尔曼在《专注:让你不再分心、成就卓越的力量》一书中写道,科学家在研究人类大脑后发现,冠军选手如果在比赛的时候思考技术问题,往往会功败垂成,顶级球员带球过人的时候如果有意识地注意是哪一只脚在控球,那么错误就会增多。一旦他们表现出迎合意识,便会造成专注力的极大丧失,最终失败率大大提高。“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这样的思维正在激发我们的迎合意识,引导我们走向失败。最终的结果是人们通过行动创造出来的,而非单纯地由人们是否选择了迎合结果而决定的。

我有一位读者曾经任职于58同城。她自离职之后,大约过了两年随性而为的生活。在这期间,她也断断续续地参加过几次工作面试,但每次都觉得应聘的公司不适合自己。她对我说:“我感觉自己已经浪费了两年的时间,很担心如果再次选择错误,又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在我看来,这样的思维才是浪费时间的根源。

我劝她短期内先把找工作放在一边,从一件小事开始做起,比如每天写一篇文章或学习运营技能。她听了我的建议,每天拿出4个小时学习与运营相关的课程,并把运营知识应用在运营自己的公众号上,同时每天写一篇文章。在她坚持了60天之后,她的公众号增加了3万粉丝,其头条广告报价为3  000元。后来她写的一篇关于教育领域的分析文章,被国内一家知名教育公司——作业帮发现,她也因此入职该公司并成为一名运营人员。

她坚持的这60天不足她之前焦虑的600多天的1/10。如果她早日意识到正确的结果并不完全来源于选择,而把时间用在坚持做一件小事情上,那么就不会白白浪费两年的时间。如果你聚焦在一件当下能够做到的小事上,然后坚持相当长一段时间,那么这件事也许可以成为你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值得深耕的领域。



积极与他人合作,聚焦最给力的那个人。


在参加一档电视节目“一刻talks”的新年访谈时,主持人问我:如果给10年前的自己一个建议,你会说什么?我的建议是尽可能多地与人合作。

大公司极为看重效率,往往越少人参与一项工作,其流程越简单,效率越高。过去,我在遇到问题时,总是习惯于封闭自己,寄希望于自己把所有事情想明白,不懂得向同行求助,却没有发现自己在与人合作方面存在不足。然而,我在创办第一家公司的时候恍然大悟:原来很多问题是无法只凭借我个人的眼界、资源和能力得到解决的。就算我拼尽全力,一天也只有24个小时,所以我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也就是说,如何在纷繁的想法和选择里聚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遇到什么人,和谁合作以及做成了哪些事情。

我最初的尝试是创建一家新媒体矩阵类型的MCN(多频道网络产品形态)公司,可是投入了一段时间之后,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公司入不敷出,最终项目失败,员工解散。我也因此负债累累,每天被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催债,不敢接电话。即便如此,我当时仍然非常不服气:为什么别人能够成功运营一家公司,自己却没有成功呢?痛定思痛,我意识到失败的根源在于自己没有强有力的合伙人。

爱奇艺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视频网站格局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撕开市场缺口,迅速占据行业领先的位置,就在于它有合作伙伴同时也是投资方的百度的支持。正是因为第一步的成功,才有了后续的很多次成功。一个人想做成任何一件事,光靠自己的能力往往不够,还要有强有力的伙伴。于是,我开始调整策略,转而争取与他人合作,不断摸索市场。在争取到一位拥有企业客户资源的朋友的支持后,我们尝试运营一站式营销项目。该项目很快在市场上引起反响,我们因此收获了第一批客户。同样,在争取到另一位知名的课程平台创始人的支持后,我们又开始新的尝试并很快在课程销售方面获得了大批流量,成果喜人。

当然,在这之前,我们做过无效的努力,尝试过很多次收效甚微的合作,九牛一毛才有幸遇到了两位优秀的合作伙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想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那么你要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标签化,让别人知道你在做什么,这样才能够吸引到合适的机会。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经说过:先有一个目标,然后尝试所有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找到所有能够帮助你的人,积极合作,直到成功为止。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个人最大的失策就是放弃尝试。这段话给我启发,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人是否会产生迷茫不取决于其其年龄大小,而取决于思维方式是否正确。掌握上述三个简单易行的建立聚焦思维的方法,你就可以在一团乱麻的工作和生活中,迅速找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