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选准赛道再奔跑 > 效率就是决策的生命线

效率就是决策的生命线




一位在京东工作的读者向我诉苦,他对工作产生了厌倦。问及原因,他说自己非常希望按照预想的节奏做事情,可是频繁的工作会议总是打乱他的安排。

“我感觉每天有开不完的会,做了很多事情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所以不知道做事的意义在哪里。我所在的部门不是很重要,对KPI(关键绩效指标)没有什么要求,完成了更好,完不成也没有关系。上司也总是改变自己的决策。我们曾全力以赴地攻克项目,却在两三个月之后被告知我们不用做了。在工作中,我完全得不到应有的成就感。这已经是我的第4份工作了,我不想再换工作了,应该如何调整自己?”

人生最宝贵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和机会。一旦人们无法在职场中获得反馈或者进行学习,就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这是职场幸福感的大敌。长此以往,你不得不加班弥补没完成的工作,加上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折磨,可能会积劳成疾。

25岁之前,我习惯在白天工作,在晚上抽时间学习。那时候我几乎不分昼夜地工作。25岁之后,考虑到身体状况,也因为科学方法论的影响,我开始倾向于在白天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把晚上的时间留给运动和休息。

如何才能够在工作的时候高效地学习呢?我想分享以下几个方法。



一万小时定律可能不及一个教练的精准指导。


一万小时定律指出,1万小时的锤炼是一个人从平凡到卓越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人每天花3个小时研究一项技能,那么需要9年多才能积累到1万小时。但是学习9年,见效太慢。万维钢在《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这本书里,提出一个观点:一万小时定律,不如一个有精准训练方法的教练带着你练习。大多数人不需要1万小时那么长的时间在一个领域内变得卓越,精准的方法、有效的指导、刻意的练习可以大大缩短达成目标的时间。

运动员如果想在有限的时间夺得世界冠军,只靠自己练习或阅读专业书籍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教练机制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障。教练基于丰富的作战经验,采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运动员完成训练,帮他们矫正动作和调整心态,减少不必要的弯路,让他们尽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好成绩。

职场也是一样,如果你想快速进步,就必须找到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给你正确的指导和即时反馈。这个教练可以是你的上司,也可以是你的同事,只要他们的技能高于你又愿意帮你。除了他们的帮助,你也可以参加一些互联网上的学习课程。馒头商学院、荔枝微课、千聊、脉脉课堂、网易云课堂、有道精品课、有书课堂、十点课堂、得到、喜马拉雅、运营研究社、小灯塔、沪江网校等都是非常优质的网上学习渠道。

从2018年开始,各大平台陆续开办线上线下训练营活动。在训练营活动中,你可以见到老师本人,不仅可以跟他学习知识,更可以直接和他交流,即时得到反馈和指导。我曾经参加过腾讯新闻前主编李倩发起的品牌营销训练营。通过训练营活动,我不仅了解到公司品牌营销知识,还通过提问收获了指导和建议,更是有机会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同行。目前,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职场人越来越倾向于参与线上学习,或者通过线下活动和同行交流。

互联网让资源占有变得更加公平。过去只有在大城市、大公司工作的人才具备的职场知识,现在正通过职场精英的分享在职业教育网站上传播,中小城市的职场人也获得了同样的学习机会。现在,你不仅可以在网站上找到自己的职业技能教练,而且可以同时拥有多位教练。

抓住时代发展的利好,在网络社群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练,跟着教练学习,是快速进步的一条路径。



高强度、有针对性地练习一项技能。


很多人不会在职场中学习的原因是,岗位职责太复杂,抓不住重点。

这些年我每次和朋友们聊天,问到他们做什么工作的时候,对方总说:打杂。打杂形容一个岗位负责的事情既多又杂,几乎没有重点,营造出一种哪里需要你,你就顶上的感觉。长久下去,你虽然掌握一堆资源,但是无法按照自己的设想创造价值,慢慢地你就会感觉自己被埋没。

和写作大师——粥左罗交流时,他一再强调,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能够专心地研究好一件事。粥左罗最重要的技能是写作。他写出很多高质量的人物特稿,吸引微博用户纷纷转发。可以说,他的粉丝数量增长全靠好内容。

想要精准地练习一项技能,从单点开始突破最容易成功。以新媒体运营岗位为例,其工作内容不止一项,包括文案撰写、活动策划和运营策略等。如果你什么都学,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绩。有针对性地练习这个岗位要求的一个技能,可以帮你更快达到行业顶尖水准,然后你可以安心地挑战下一项技能。所以,从单点开始突破是最容易看到效果的,也是你最快实现进步、收获自信的路径之一。

这里我要推荐一个有效监督自己完成单点突破练习的方法:写日报。在每一天结束时,记录自己做每件事情所用的时间。在第二天,你可以有意识地在最重要的工作上多安排时间。



获取直接用户及时的反馈,建立有效的学习路径。


没有反馈的学习通常是低效率的。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既不和同行交流,也不跟读者交流,那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快消行业里有个非常重要的思路——做品牌推广时,一定要安排距离用户最近的人去做。只有以最快的速度收集到用户的及时反馈,才能够有效地改良产品。

在职场工作中,没有什么比直接客户的反馈更有意义。做一件事时,得到领导的反馈往往很慢,意见也不一定精准,但是你若寻求直接客户的反馈,他们一定可以提供明确的答复和诉求。知名两性指导老师李熙墨,依靠及时和用户沟通,积极改善自己的课程产品以及电商产品,才在短期内迅速积累大量粉丝,其课程销售收益也突破了100万元。

寻求直接用户的反馈是有效学习里最为重要的一环。你一定要在日常工作中预留出时间搜集用户反馈,哪怕只有一个小时。



真正卓越的人在自己所属的领域内至少要掌握100种有效的思维模型。


这里的思维模型,又称为商业套路或商业模式。表面上一个人在写文章,其实他想通过写文章聚焦流量卖产品。这就是套路。表面上一家公司在做品牌活动,其实它希望通过做品牌活动获得在某个特定范围内的影响力,继而打开新的市场,销售自家产品。这也是套路。

大到制定一家公司的经营战略,小到实现某一个具体目标,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型。“选择自己”的创始人凯尔在发现裂变海报可以吸引粉丝之后,迅速组织全公司的人开始尝试这种新媒体玩法。果不其然,他们的微信公众号迅速积累了大批粉丝,公司流量突破500万。他在总结个人经验时说:掌握做事情的一个思维方法,然后迅速复制,势能就是无穷的。

思维模型至关重要,一个人掌握的思维模型越多,一旦应用到职场或生活中,越能够游刃有余。职场人完全可以通过阅读、参与行业活动或与同行交流从而掌握不同的思维模型。但是不得不说,量的积累很重要。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很少读书,也不怎么和人交流,他的职业发展基本上不会有特别明显的改观。

这里有一些有助于积累思维模型的书籍曾让我受益匪浅,分别是《商业模式新生代》《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和《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

真正卓越的人才,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掌握至少100种有效的思维模型。职场学习是一个被重视但是并没有得到普及的事情。目前每个人仍然要靠自我驱动追求更为高效的职场学习。上述方法将会帮助你重新养成职场学习习惯,在工作期间完成学习,获得更优质的职业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