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选准赛道再奔跑 > 选对了岗位才能加速前进

选对了岗位才能加速前进




我在TEDx的演讲里曾经说过一句话:真正好的职业都是目前我们这个水平的人的脑子里不知道的。如果你要寻找好的职业,那么去找那些新产生的,超出你的固有认知的岗位,就是不错的思路。借这句话,我试图启发当下的年轻人跳脱自己的固有认知选择一份职业。完全按照自己的认知找工作是非常不靠谱的做法,如果你想找到好的工作,一定要挑战自己的固有认知。

举个具体的例子。我的咨询者里有一位名为马丁的留学生,他非常优秀,从国内的“985”“211”大学毕业,在四大投行之一工作5年。另一位名为明伟的读者,和马丁的工作年限相同,却是一位身份、背景普通的职场人。前者光芒四射,名校、名企、“海归”、精英各种标签贴在身上,月薪2万元。后者没有任何光环,在一家小公司从事用户增长业务,后来因为业绩好被提拔为这家公司的主管,目前月薪4万元,已经晋升为公司合伙人,拿到公司的股份。为什么背景差距很大,看上去能力也不在一个水平的人,在选择不同的职业道路后,后者反而会比前者拥有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薪资呢?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后者的岗位是社会上新产生的、市场急需但是人员不足的岗位。这样的岗位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也是逆袭的突破口,而前者的岗位只是已经成型的大公司里的体面工作。薪资高低往往和行业的发展情况直接挂钩,一个岗位的薪资标准,主要取决于市场上这类人才的稀缺程度,即这类人才的专业技能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程度。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变革,新的机会也层出不穷。很多老一辈人眼里的好工作,早就已经过时,不仅薪资不高,行业规范教条僵化,发展前景也极为受限。所以,最佳的职业选择有时候反而是那些新产生的、市场急缺的岗位。那么,如何找到这样的岗位呢?



抛开恐惧心理,研究你想从事的行业以及适合你的岗位,重点留意之前不知道的岗位。


我在过去4年的职业咨询生涯中发现,影响大部分职场人找到好工作的核心因素是恐惧心理。当我告诉读者去搜集信息、了解更好的职业时,他们的反应却是不敢了解那些大公司。“我觉得我能力不够,就算去了解了,人家也不会要我。我又进不去那家公司,为什么要了解呢?”这就是大部分人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原因——他们觉得自己配不上,所以也不愿意去了解。

我在泰国旅行的时候,所在的旅行团里有一位举家移民澳大利亚的团员。我偶然问起他怎样才能移民,他的一句话非常启发我:“不管有没有钱,有没有移民资格,首先你得去了解移民需要什么条件。知道相关要求之后再去一点点做准备,早晚有一天能做成。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如果连问都不问,也不去了解,那就彻底没有希望了。”职业选择也是如此,如果你都不了解有哪些高级的岗位,以及其中有没有哪些岗位适合你,你怎么可能找到它呢?

找工作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突破恐惧心理,放下“我不行”的想法。你应该给自己足够的勇气去研究大公司,研究一家大公司胜过研究10家初创公司,因为大公司的业务线比较完备,代表着行业的顶尖水平,当然也意味着更多可能的机会。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讲,研究你感兴趣的行业里那些不曾听闻的岗位更有价值,这些岗位往往代表着市场最新的需求。

接下来,我来揭示研究岗位名称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用处。答案是,岗位名称可以帮你选择同行业、同类型的公司开启求职之路。同行业、同类型公司、相同岗位的业务大同小异。虽然资源渠道有很大的区别,但是选择相同岗位作为入门不成问题。只有先入门一个行业,求职者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稳扎稳打,一步一步进入该行业内顶尖的公司。

举例来说,你可能暂时进不了携程从事店铺运营,但是你可以选择马蜂窝的店铺运营岗位。虽然平台大小有所不同,但是行业和领域极为相似,做的业务也极为相似,你能够学到的东西、掌握的资源、进入的同行圈子都大同小异。

所以,抛开恐惧心理,大胆研究那些社会新产生的、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岗位,是找到理想岗位的关键。



不同行业里相同名称的岗位大多在做完全不同的事情,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给岗位加上行业的限制。


如今社会分工十分细致,不同行业的相同岗位大有不同。房地产公司的公关岗位和互联网泛娱乐公司的公关岗位必然做着完全不同的事情。前者多数从属于行政部门,负责处理公司的行政业务,比如安排领导出席活动和接待工作等。后者多数在市场部,负责策划传播事件,撰写日常对外的传播文稿和方案。

二者在具体的工作方向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和房地产行业打交道,接触的媒体资源也都集中在这个领域,而后者更多地负责和明星娱乐相关的传播项目。如果不给一个岗位加上行业限制,求职者非常容易陷入认知混乱和选择障碍。

你本来以为一个岗位非常适合你,在深入了解之后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很可能就是因为选择的时候没有加上行业限制。比如你在搜集信息的时候发现自己很喜欢腾讯公司公关岗位的工作内容,于是觉得自己非常适合公关岗位。这时候,滴滴出行邀请你做公关专员,你欣然接受。入职之后你才知道,名称相同的两个岗位完全不同,而自己也不适应另一个方向的工作内容。如果你能够在发现自己喜欢腾讯视频的公关岗位时,加上一个行业的限制——互联网视频,结果会截然不同。

即便哔哩哔哩(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搜狐视频、优酷、爱奇艺等平台的公关岗位有各自的侧重点,整体上的核心业务仍然逃不出互联网视频范围。你接触的岗位职能和资源大同小异,不会在入职之后形成心理落差。而且,在限制行业和领域之后,可选的公司变少了,也能够避免选择障碍。

选择岗位是求职的最后一步,也是整个求职过程最后的归属和核心。只有精准选择在新时代条件下适合自己的岗位,你才能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