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选准赛道再奔跑 > 稳准狠提升所需职业技能

稳准狠提升所需职业技能




我曾经约见拉勾网CMO(市场总监)鲍艾乐,听她聊到早年做职场分享的事情。她说经常有年轻职场人问她这样一类问题——在不想弥补自身短板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名利双收?


“我是专科学历,用人单位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我如何才能够加入大公司?”

“我从业5年,没有互联网公司相关工作经验,如何进入好的互联网公司?”

……


艾乐苦笑着说,每次听到这样的问题,她都感到非常无奈。一方面,她想告诉他们一个连小学生都懂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另一方面,她也深知没有成年人愿意听这样的道理,因为逃避短板、快速追求名利是人性。对于在城市生活的大部分成年人来讲,他们已经不屑于等待和积累,也不想去改变短板,他们想要的是立刻解决问题,得到财富和地位。

是什么让人们对稳步提升失去耐心?通过我的读者完成的调查问卷,我吃惊地发现,得票最多选项的竟然是年龄!很多读者在留言中写道:


“我已经30岁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慢慢努力了。”

“我已经有孩子了,没有那么多精力放在工作上了。”

……


我曾经问过一位1995年出生的大学毕业生:“30岁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她说:“如果一个人30岁的时候仍然一事无成,代表这个人太没有用了。”我又问她:“为什么30岁时一事无成就是没有用呢?”她回答道:“因为这代表一个人到了30岁还没有摸清楚成功的一些规律,这个人要么太笨,要么虚度年华,浪费时间。”

所谓的年龄节点一到,人们因为自己荒废了时间而感到愧疚,最终在焦虑中失去了耐心,陷入更深层次的恶性循环。有哪些思维逻辑是你在30岁之前必须掌握的?以下是我和团队采访100位公司高管之后最终汇总出来的结论。我希望这些思路能够帮助你迅速掌握实现目标的浅层逻辑以及控制焦虑的方法。



脚踏实地,提供自己的最直接价值。


问问自己,你最直接的价值是什么?

每一个有抱负的人都想完成一件宏伟的事情,比如一步到位进入最顶尖的公司,一下子转型成功,或者短期内成为行业翘楚。但是,只有学会售卖自己最直接价值的人,才能真正意义上快速成长起来。

然而,不少人却对自己擅长的事情嗤之以鼻。公关公司的人往往不觉得自己掌握的媒体资源足以引以为傲:“这有什么啊,在我们这个行业工作的人都有啊。”一些技术人员会说:“我拥有的这些技术有什么了不起啊,谁都可以有啊。”他们看不起的这些技能,对于有需求的客户群体来说恰恰是稀缺的资源。其实,专业技能有非常好的市场,甚至可以为技能拥有者带来巨大的财富。

有一次,我和百度百科的运营经理去大连出差,见到了百度的一位渠道供应商。通过整合搜索端媒体资源提升用户留存这项技能,在该行业本来并不稀奇,但是供应商老板却瞄准了中小企业市场,靠接几百元的订单,一年获得了1  000多万元的利润。小打卡的创始人徐佳义在解释产品思维时提到一个“产品—渠道—销售—反馈”的循环。如果你把自己的技能当成产品,即便是非常简单的技能,只要能优化渠道,抵达客户端,完成销售,获得反馈,持续优化自己的产品,就可以构建强大的客户群、形成竞争壁垒,从而创造价值。

直接价值是最具有价值的事情。无论何时,想做任何事情,你都不要只聚焦在伟大的愿景上,或者寄希望于所谓的机会和风口,而是要考虑自己的直接价值。基于直接价值所创造的利润就是一切机会的开始。或许当下的价值很小,但是只要不断精进,一旦获得机会,你的进步指日可待。



做一件事的核心在于理解这件事的逻辑。


很多职场人的失败在于不了解商业模式或者做一件事的科学逻辑。例如,如果你想发行一本杂志,但是完全不知道杂志发行的科学运营方法和商业逻辑,那么几乎很难创造利润。2015年的时候,我认识了《男人装》执行主编王晓枫。我问了她一个直接而犀利的问题:“杂志靠什么赚钱?”她解释道,杂志是一种媒介,媒介存在的意义是辐射相应的受众,而各种产品都需要有相应的媒介才能够抵达各自的受众。所以,杂志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广告和品牌溢价。一个杂志品牌代表了一种权威和认可。很多人买杂志或者寻求广告合作不完全是屈服于杂志的销量,而是敬畏它的权威。

媒体人的思维是如何能够在现有的市场格局下把一件事情做得既华丽又高级,从而树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并吸引广告主。毕竟,广告主投放的一个广告带来的利润可能是实物销售利润的几倍。

理解一项工作的逻辑,终究就是理解这项工作为什么这么做,靠什么赚钱。如果最终的理解无法落实到现实中,那么逻辑就不清楚。如果你不能把握一项工作最关键的部分,就无从得知如何努力才最有用。任何事情都有逻辑,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只有掌握最精准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商业逻辑,你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稳准狠地做成一件事。



提升个人势能=努力提升日常曝光+展现你的核心价值+争取同行业的认可。


个人势能是个很有魔力的东西。职场经验告诉我,小公司和大公司的人际圈提供的视野完全不同。我出书之后的人际关系和圈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营公司之后更是如此。提升个人势能的核心是展现你的核心价值,把你的技能标签最大化,然后获得行业平台和行业人物的支持。

个人势能的提升有助于你先人一步被认可。比如,某公司要招聘一个娱乐营销方向的公关负责人,来自爱奇艺和另一家不知名的广告公司的员工前来应聘,该公司很大程度上更愿意聘用经过大公司正规训练,拥有最大化资源,有渠道的人。所以每个人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不要把个人喜好放在第一位,而要把个人势能放在第一位。

就像考大学填报志愿一样,你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是水平一般的大学,还是选择一所有名气的大学呢?当然是选择有名气的大学。这个平台能够给你更多机会,提升你的势能,而且你在毕业找工作时不一定要专业对口。

另外,在选择互联网行业的综艺宣传岗位时,最能够提升你势能的公司可能不是一些大的平台,而是行业公认的在某一方面实力很强的小公司。选择这样的公司培养自己的宣传发行技能,也同样是提升个人势能的一种方式。



为一件事持续付出努力,才能够测算出自己的极限。


一个持续努力的人可以测出自己的极限。比如每天都投入在一件事情上,你可以测出自己从0到1掌握一项技能的时间期限。

就我而言,如果我学习一项复杂且陌生的技能,每天花1个小时,3个月之后可实现跨越式提升,基本掌握这项技能,甚至还能基于该项技能爆发点创意。如果不持续观察自己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花费了多少时间,那么你很难找到自己的学习规律,反而沉浸在自以为是的状态中。

2017年我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品牌战略公司,并且发现完整地执行一个项目需要我付出一个半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去掉沟通交流的时间,平均下来,我每天会花5个小时做逻辑构建、事件策划的工作,因为我的极限是一个半月。测出自己的体能和脑力极限之后,我不会再去做一些不考虑时间和精力成本的事情。与此同时,我和我的团队当时拒绝了很多虽然赚钱但是时间成本消耗过高的项目,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极限所在。

总之,知道自己的极限一定和持续努力的过程脱不开关系。



稳定的人脉关系=最直接价值带来的受益关系。


我是做品牌公关项目出身,又一直在顶尖的互联网公司工作,所以有一个独特的职业优势——和高水平的人打交道。这些年,我发现最稳定的人脉关系其实来源于最直接价值带来的受益关系。对于大部分职场人而言,最稳定的人际关系来自工作关系,其中两个渠道最为靠谱:猎头和工作中的受益关系。为什么来自这两个渠道的人非常靠谱、优秀、稳定呢?因为这是你通过最直接价值获取的人际关系。

猎头帮助你用最直接价值找工作。我通过猎头认识了很多公司的CEO以及中层管理者。无论是他们的业务能力还是专业能力,都让我有所受益。我现在关系最好的闺蜜,也曾是我当时的面试官之一。

工作关系带来的是一些在同一行业、同一领域的优质朋友。这么多年以来,我觉得我最优秀的朋友都是工作中遇到的专业人士。这也是由最直接价值所带来的受益关系。

经常会有读者问我怎么去拓展自己的圈子,结交优秀的人。我的建议比较直接——利用你的最直接价值进入最好的公司,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在专业领域内构建稳定的人际关系。如果实现了这一点,你的视野将完全不同。

在30岁之前掌握以上职场思路,将会助你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少走弯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难得的是在职业年龄渐长的情况下,依旧保持一颗踏实进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