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选准赛道再奔跑 > 学会向他人求助

学会向他人求助




我在上一本书《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的签售阶段,去了国内很多所大学(特别是知名管理学院的MBA班)以及像龙湖地产这样的知名企业进行新书宣传和签售活动。

其间,我的读者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我只是个普通的员工(或学生),要如何向那些行业大佬求助呢?他们怎么会理我呢?”在大部分职场人看来,干扰自己交流的最大障碍是身份。“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公司员工,那些行业大佬为什么要搭理我呢?”于是,带着这种想法,职场人不敢打破圈层,不敢走出去和别人交流他们的困惑,又或者由于交流方式不当而受挫时,就迅速退回自己的舒适区。

错误的交流方式和交流心态,耽误了很多真正有才华、有天赋、有能力的人。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错误的交流方式,你占其中几个?



讨好型:害怕自己说错话,时刻揣摩对方想要听什么,甚至不惜选择说谎。


在面试中见到比自己层级和水平高很多的面试官时,讨好型交流最为常见。当对方问你一个问题时,你为了能得到一份好工作,净说讨好对方的话,同时又因为害怕自己说错,时刻揣摩对方想要听什么答案,造成在表达时频繁出现“嗯”“啊”等口头语。伴随着不确定的眼神、不确定的语气,你会给人留下一种不自信的印象。比如,当面试官问你是否熟练地掌握某一项技能的时候,你眼神躲闪地说:“嗯……不是很会,但是我可以学。”有的人为了得到一个机会,甚至还会使用说谎策略。比如,对方问你是否做过某项工作时,你明明没有做过,可是为了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你选择了说谎。

相由心生,语言和表情也同样将我们内心的想法显露无疑。我们内心在想什么,就会在表达的时候表现出什么,哪怕我们故作镇定。如何避免因为讨好型心理而出现表达错误呢?

答案是放松。把交流的过程当成接受反馈的过程。有了反馈,你就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

不要尝试说对方想听的话,而是讲述自己的真实情况,表达真实的想法,接收对方给你的反馈。对方是否给你一个机会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对方给你一个基于实际情况的有效反馈和建议。抱着这样的心态交流,你会发现面试成功率会提高很多,而且自己也能从每一次对话中获益。我在参加100多家公司的面试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拒绝我的公司,但是我把每一次拒绝都当成一次有效的反馈,继而积累反馈信息,并根据这些反馈来调整自己,最终才得以成功进入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工作。



自来熟型: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公司领导之间的身份区别,习惯性地以对待熟人的方式强势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缺乏足够的尊重,造成交流效果不佳。


自来熟型的人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这样的人通常过于积极和强势,又能折腾,也热衷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心急则乱,总是给人一种粗鲁或不稳重的感觉。

一位知名自媒体公司的商务人员就曾做过一个错误示范。从事这一类工作的人经常需要和人打交道,免不了自来熟。有一次,对方发给我一份他们公司的合作需求。我看过之后,转交给我们公司的媒介负责人,并且授意他们两位直接联系。可是,对方觉得只要不跟公司领导保持沟通,这件事就办不成。不管三七二十一,他立即拨了一通微信语音通话给我。我挂断之后,紧接着收到了对方发送的一大串文字信息,意在具体阐述他们的合作需求。在我已经把合作洽谈事宜交给具体负责人的情况下,他依然以这种方式在微信上给我留言,不免让人觉得反感。

自来熟的人往往不会在乎身份、地位的差距,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有时候甚至会刻意质问对方,无形之中给人带来一定的思想负担。如果对方的身份地位比较高,对方虽然会感到尴尬,但是又不能粗鲁地拒绝他。这时候对方就会对他产生不好的印象,而这将不利于他寻找机会、寻求合作。

如何避免自来熟型交流造成的一系列后果呢?

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着重表达自己能为对方带来什么。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不要过于强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避免给对方造成压力。如果你能够在表达的时候以数据的形式准确地向对方阐述双方合作能够达到的结果,那会使双方的交流更有效。此外,果断放弃那些没有合作意向的人,与其死缠烂打,不如去开发新的贵人资源。



自卑型:因自己的身份问题感到自卑,不愿意和人交流,即便别人伸出援手,也会犹豫推诿,以致最终浪费机会。


相比于前两种类型,这种类型的交流者最让人同情,同时对交流者的损伤也是最大的。

我的一位读者在腾讯工作,她来找我做职业咨询,原因是自己的工作进入瓶颈期,想离职,又怕离开腾讯之后再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或者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她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内心的牢笼里,无法走出困境。了解到她的困惑和问题之后,我发自内心地希望帮助这样一位优秀却受困于自卑心理的职场女性。在问清楚她所擅长的领域后,我通过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些更高级别的工作岗位,也推荐她参加一些更能开阔视野的活动,可是,对方却几次三番拒绝了。

我不禁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明是需要被帮助的人,却拒绝了别人提供的帮助呢?如果每一个自卑的人都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深陷于焦虑之中,既寻求帮助又害怕改变,那不就是所谓的画地为牢吗?

那么,如何改善自卑型交流带来的失败体验呢?

答案是不对未知的、没有亲身尝试过的事情妄下悲观的判断。如果你担心自己在离开一家公司之后,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你要提醒自己——这是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见得就是糟糕的,我不能给自己悲观的心理暗示。如果你困扰于自己只是一个一文不名的小职员,贵人凭什么会理你,你要提醒自己——这是我没有尝试过的事情,我应该试一试才会知道对方的态度。人只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才有发言权,一切对于未知的猜测都是自我束缚。

以上是最常见的几种错误的交流方式及其背后的心理成因。如何能够突破圈层壁垒,向贵人寻求帮助呢?正面的自我展示是关键。在第一次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这个方法能够让你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获得别人的青睐。我把这个方法总结为IENW法则。


身份(Identity):确定自己的职业身份,明确自己的价值。


你的身份决定了你能吸引什么样的贵人。

用一句话告诉对方自己是做什么的,向别人暗示自己能提供哪些交换价值,永远是职场社交的第一步。我在找工作、找贵人时的第一步就是明确自己的身份。

如果我的身份是运营人员,那么我既可以吸引对运营感兴趣的人,也可以吸引想要招聘运营人才的高管。如果我的身份是公关人员,就会吸引和公关有关系的人。如果我是职场作家,就会吸引那些有职场困惑的人。

此外,在寻找机会、与贵人交流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亮出自己的职业身份,展示自己的从业经历。比如,如果我以公司职员的身份参加论坛时,遇到同行业其他公司的高层,那么我会说:“您好,我是××公司,做××职位的人,很高兴认识您。”如果我以职场作家的身份参加一些活动,我会说:“您好,我是职场作家七芊,《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的作者。”

社交表达的第一步是表明自己的身份,但是我发现,当一个人所在的公司不够大牌、所处的职位不够高,甚至连自己都无法认可自己的工作时,他会羞于展示自己在做的事情。这时候,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职业身份,这就要求你在找工作的时候尽量选择自己认可的工作。如果条件有限,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你要加强关于目标领域的学习,并且展示学习成果。你想吸引什么样的人就要去展示自己那一方面的才华。比如,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运营总监,那么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写运营方面的文章,并发布在各大媒体平台上或专业人士的圈子里。

《力量》里有一个观点: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吸引什么样的人。这个观点的引申含义就是,你想吸引什么样的人,你就要把自己塑造成相应的样子。


曝光(Exposure):保持高频率曝光。


只有一个人推荐你可能没有说服力,但是当所有人都推荐你,哪里都能看得见你时,说服力就很强。曝光是非常有必要的,高频率的曝光是建立别人对你的信任的基础。

普通求职者的曝光率从哪里来?

多在招聘网站上发布自己的简历、刷新简历,这样就有更多的HR和猎头能看到你的信息。除了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传统招聘网站之外,互联网招聘平台如拉勾网、脉脉、BOSS直聘以及猎聘网也是不错的渠道。我在进入搜狐视频之前,找了不下5个猎头推荐我,以竞聘同一岗位,同时也找了内部员工做我的推荐人,后来我被安排参加面试、被录用的理由是“怎么所有人都推荐你”。

如果想要塑造自己在公司甚至是行业里的影响力,你一定要在流量入口增加曝光率。所谓的流量入口,就是行业内部人士关注的地方,比如行业媒体、行业论坛、行业社群,甚至是公众号等。越是能够在这样的地方保持高频度的曝光,越是能够有效地建立行业知名度和公众信任感。提高曝光率所带来的良好信誉、口碑会让贵人更加尊重你,对你产生好印象,你们的交流也会更加顺畅。


需求(Need):站在对方的角度,明确表示自己有哪些可交换的价值,并向对方表明你的直接需求。


如果你想让贵人帮助你,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你能够为对方带来什么利益。凡事讲究交换,当我们寻求一个机会的时候,势必要交换我们相应的价值。

打个比方,你的目标是进入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做记者,你需要一位贵人的引荐。在和贵人熟悉之后,你可以跟贵人这样讲:“很高兴认识您,如果您方便的话,还望您帮我向××公司做引荐,日后在媒体报道这方面,您有需求随时来找我。”这样的说话方式既表明了你的交换价值(提供媒体传播的帮助),同时也表明了你的需求(希望能够被引荐到一家公司)。同时,切记,在寻求贵人帮助的时候,你应该向贵人表达你最直接的需求,不要拐弯抹角。否则,你花了很多钱参加一个商业聚会或一堂专业分享课时,遇到了贵人,却只是向对方表达一句有好感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话术(Words):身份+交换价值+需求。


有效的话术能够在第一时间打动对方,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而IENW法则的前三条“身份+交换价值+直接需求”组成了最后一条话术的内容。

我在准备采访《金融时报》的总裁之前,这样开场:“您好,我是职场作家七芊,同时也是爱奇艺的公关经理,今天非常高兴能见到您。希望日后我有机会采访您,了解您的职业生涯故事,并利用我们目前平台的优势扩大传播,也期待您能够帮我了解《金融时报》的一些岗位信息。不知道对您是否有所打扰。”


身份:职场作家,爱奇艺的公关经理。

交换价值:能够采访职业故事,利用目前平台的优势扩大传播。

需求:帮我了解《金融时报》的一些岗位信息。


这样的话术既包含身份、交换价值,又包含需求,简明扼要地让对方明确你的价值和需要。至于需求是否能够被满足,取决于你在上述三个环节中的准备是否充足,以及对方是否信服你。如果贵人最终没能给你机会,你也可以以此为诫,反思自己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进而在下一次与其他人接触的时候修改表达的不当之处。

掌握IENW法则将有助于你从4个方面正确地自我展示,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从而塑造专业的职业形象,打破圈层并获得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