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知识炼金术 > 知识方程式与“知识胶囊™”模型

知识方程式与“知识胶囊™”模型




基于知识的特性,我认为,从实操的角度看,可以用一个通俗的公式来定义知识,即:

K=f(A,B,C,D,E,F)

其中,

K  指的是知识,它是一系列其他元素组合的函数(function),也就是说,它受其他元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其他元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A  指的是人员或知识的代理(agent)或行动者、使用人。在我看来,知识离不开人,同样的一些信息、规则、经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存在不同的价值;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息与技能组合,其在不同的场景中,面临同样的挑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应对行动,这样,我们可以认为他们有不同的知识。同时,知识的使用者在完成某些任务时,或多或少地从中学习、获得或更新自己的“心智内容”与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参与者打交道。因此,人是知识活动的灵魂、中枢。

B  指的是行动(behavior),行动者基于分析,做出某个或某些举动。这是知识的具体展现或作用过程,其中可能涉及很多微妙而深入的思维、意识与情绪活动。

C  指的是场景(context)。因为知识离不开人,与行动相关,需要人的主动学习、建构、应用过程,而任何学习与应用都不是在真空中,而是在特定的场景中发生的,所以,知识都有其场景。

D  指的是目的(destination),也可以被称为挑战(challenge)或问题(question)、任务(task),它们是知识的“靶向”或目的、价值或用途。简单来说就是,知识是干什么用的,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或应对何种挑战。

E  指的是信息内容(entity),是存储在某种介质上或人们的头脑中,用于进行推理、分析和思考的内容。基于当前的情境,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解决问题,行动者会综合使用自己过去积累的经验,或从外部获得的信息,并在头脑中进行一系列信息搜集、处理、分析与决策等思维活动。

F  指的是结果反馈(feedback)。有效的行动更容易取得预期的结果,而如果应对举措不当,结果则可能不理想。因此,基于行动结果的反馈,使用者可以判断效果,并决定采取后续的行动。当然,行为的影响可能有延迟,也可能是间接或复杂而微妙的。

f  指的是函数(function),也就是说,知识是一个综合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过程,与特定行动者、情境与任务或问题相关,可能包括下列五个过程。

(1)情境与任务分析:作为能动的主体,人会主动、实时地侦测并分析特定情境、任务。

(2)信息搜集、处理与决策:在大脑中回忆自己过去经历过或听到、看到的信息(人们经常将其称为“经验”),或从外部可用的途径获取相关的素材或信息;对于获取到的这些信息,人的大脑会进行综合处理,可能包括理解、分析、联系、比较,并考虑其与当前情境的关联,进行推理、思考,制定相应的行动决策。

(3)主动行动:基于分析、判断,运用所获得的信息,指导自己采取某个或一系列应对措施。

(4)反馈与调整:任何行动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带来特定结果,基于观察到的行动结果反馈,人们会将其与自己的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思考,从而做出采取或不采取后续行动的决策。如果符合预期,则可能不再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如果目前的结果不太理想,行动者可能会根据反馈信息,再次执行情境与任务分析、信息搜集、处理与决策、行动等过程。

(5)信息与经验更新:对于行动的结果,行动者会进行观察,获取反馈信息,做出思考与判断,不仅导致个人所持有的素材(信息)发生了改变,也有可能引发其思维过程、偏好或模式的变化,并被其记录下来或分享出去,从而导致集体的素材库或经验发生改变。

让我们举例来说:

小王(人)是某电信公司营业厅(情境)的导购员,他正在接待一个来现场办理套餐变更业务的顾客(任务),因为小王对新的资费套餐标准(信息)已经烂熟于心,于是他向客户做了介绍(行动)。客户表示理解了(结果反馈),但是提出了一个问题(目的),这可把小王难住了(新的挑战或任务),于是他赶紧去翻查手册(外部信息),并向主管请教(外部信息),终于搞清楚了,客户也满意地离开了。之后,小王把这个问题和答案记录了下来(思维活动),自己感觉学到了一些新东西(增长了经验)。

在上述例子中,“小王”是执行者(A);他的目的(D)是为客户办理电信业务并解答客户的疑问;小王必须回忆并复述(行为,B)自己已经记住的信息(E),必要时还需要根据目标对象(客户)的反馈(F),从外部(其他人或资料)获取信息(E);上述过程发生在某个时间与营业厅这个空间构成的情境(C)之中。

在上述过程中,所有这些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相互影响,使人在特定的场景中可以有效地采取行动,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绩效。对此,我将其称为“知识胶囊™”(参见图2-4),一是它看起来像一个“胶囊”,二是它体现了知识是人在特定场景中经由获取信息、理解、分析、做出判断、决策及行动,然后持续地获取反馈的循环过程,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或应对挑战,就像“胶囊”类药品需要经过人的消化、吸收而产生疗效一样。

在“知识胶囊™”模型中,概括而言,知识不仅是一系列信息素材,它们会动态地变化,也包括对这些信息素材的搜集、加工、处理等思维活动。同时,它们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是特定人员有目的的一系列过程。

具体来说,知识体现为:使用者(A)在特定情境(C)下,为了完成特定任务或解决问题(D),综合运用既有的经验或新的素材或信息(E),做出某个行动或一系列行为的组合(B),从而获得一定结果。基于这些反馈信息(F),行动者判断结果是否符合预期,从而再次重复上述过程,采取或不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与此同时,人在行动(B)过程中,会从外部获取一些信息(E)或从大脑中提取出、回忆起一些经验(E),对其加以理解、分析,判断其如何指导自己的行动,甚至创造出新的素材,从而学习到一些新的经验、巩固或调整原有的经验(E),使个体的心智内容与思维过程发生变化。

图2-4 “知识胶囊™”模型示意图

如果把这个过程比喻为一场演出,情境就是舞台、背景,如果离开这个时空,小王所掌握或能访问的那些信息可能就派不上多大用场了。在这个舞台上,小王是“演员”、主角,他具有能动地学习、分析、行动的能力,通过自己的上述能力与具体行为,掌握并应用了相关的信息,完成了特定任务,并积累了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