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知识炼金术 > 让更多人成为知识炼金士

让更多人成为知识炼金士




在某个机构中,如果知识炼金术只被少数几个人掌握,他们要么被看作是“少数神人”,即使被领导重视,即使再敬业、能干,也终归是终日忙碌却影响有限;要么就是“鹤立鸡群”,被孤立甚至遭到排挤,“势单力孤”,逐渐脱离业务,从而被边缘化。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利于组织通过知识萃取来实现持续、稳健的成长。

因此,要想让“知识炼金术”在企业内真正“成活”,关键就在于稳步扩大知识炼金士的影响,让越来越多的人掌握知识萃取的技能,成为知识炼金士。尤其是各级管理者,负有指导下属、发展下属、指挥团队完成任务并提高团队绩效的职责,掌握知识炼金术是帮助他们履行这一职责的有力武器。在我看来,各级管理者都应该经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成为知识炼金士。这是管理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履职的核心技能。

组织内掌握知识炼金术的人群队伍逐渐壮大,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家对知识萃取的热情与参与度,进一步提高知识萃取的质量和对员工能力提升、业务绩效改善的推动效果(如图8-2中的R1所示),而且因为有了更多可以学习、交流的同行,可以更快地提升知识炼金士的技能,从而促进知识萃取效果的改善(如图8-2中的R2所示)。同时,这也会促进组织形成开放、共享、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知识萃取的效果(如图8-2中的R3所示),从而形成三个相互增强的“良性循环”。这是以知识萃取驱动组织发展的“成长引擎”(如图8-2所示)。

图8-2 以知识萃取驱动组织发展的“成长引擎”



形成体系并成为企业的基本职能


在我看来,人和组织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组织的氛围、机制会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另一方面,个体的行为也会影响组织中的其他人,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组织的氛围与机制。因此,让每个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者,认识到知识萃取的价值,主动地参与进来,把知识萃取当作自己分内的工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

同时,为了启动以知识萃取驱动组织发展的“成长引擎”,除了让更多人(尤其是各级管理者)成为知识炼金士,主动从事知识萃取之外,组织还要让知识萃取形成机制、形成体系,成为人们的本职工作,而不是工作以外的“另外一项任务”。

案例8-1:英国石油公司知识运营体系[1]

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BP)非常重视知识管理,也通过知识管理获得了很大价值。仅1998年,BP知识管理负责人科里逊和他的小组利用知识管理方法,就为BP阿莫科公司节约了7亿美元。正如BP前任CEO约翰·布朗(John  Browne)爵士所说:“BP之所以能够成为引人注目的行业领先者,在于他们提倡不论部门大小,都要致力于学习和掌握知识……学习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催化剂和根本来源。”

因为BP基本上是按照项目方式运作的,所以,他们将知识管理与项目运作整合起来,通过专家黄页、知识库、同行协助、实践社群、活动复盘以及项目复盘等简单实用的方法,实现了干前学、干中学、干后学的完整架构和闭环体系,成功地把知识管理与业务目标结合起来(如图8-3所示)。

·做前学。

“做前学”既包括显性知识的共享,也包括隐性知识的交流。在BP的实践中,通过搜索引擎、专家地图两种机制,来实现显性知识的共享,让使用者不仅找到以前进行的项目复盘文档,也可以找到有过类似项目经验的“专家”。BP相信,当我们准备做某件事时,公司里面或外面可能已经有人做过类似的事情了。因此,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来促进知识的重复使用。

图8-3 英国石油公司知识管理框架

同时,他们还会在项目正式启动前召开“同行协助会”,让有相关经验的同行面对面地交流,集思广益。按照野中郁次郎的看法,类似同行协助会这样的“社会化”机制,是促进隐性知识交流的重要途径。

·做中学。

从知识萃取的角度看,行动本身就是宝贵的学习来源。因此,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要通过复盘(或AAR),在团队层面上“边干边学”(learning  by  doing)。例如,BP越南公司就引入AAR方法,在河内的办公室建立了一间专门的项目研究室——“实战室”,堆满了各种项目文件和进度计划,每天和越南政府谈判结束后,人们就聚到这个房间,列出谈判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探讨下一步的行动。每周,项目组都进行复盘,并向管理层汇报,重新思考,及时调整谈判策略。就这样,他们在谈判中学习如何进行谈判,有效推动了项目进展。

同时,BP内部还建立了大量的“实践社群”,可以让项目组与组织内其他成员,尤其是与你有类似或相同实践的同行,共同学习。

·做后学。

我们的大部分行动都不会是一次性的事件。做完一个项目之后,我们要及时进行复盘,总结并分享上次项目的经验,包括为什么做成功了,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从这个项目中学到了哪些经验教训,以及下次如何能做得更好。

为了便于知识被重复使用,我们不能让知识只保存在人们的头脑中,而是应该把复盘的知识分享给实践社群,并将其以知识库或专家地图的方式保存起来,以备将来有需要的时候被检索或“连接”起来。

这样,虽然项目结束了,但知识的循环被建立起来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推动了组织的学习与发展。BP从中受益匪浅。

如英国石油公司的案例所显示的那样,通过一些简单的机制,将知识运营的理念融入项目运作流程之中,可以搭建起闭环的组织学习体系,不仅可以从日常项目工作中萃取出知识,而且可以将萃取出的知识成果及时分享,并付诸应用。

与BP类似,美军也是将复盘(AAR)融入到了军事行动与训练之中,从团队行动中萃取知识。此外,他们还建立了专门的机构——美军经验学习中心(CALL),将知识萃取与运营制度化。

案例8-2:美军以知识运营打造“数字神经系统”[2]

由于意识到变化是种常态,美军非常强调坚持不懈的学习,把这作为迎接变革挑战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哈佛大学大卫·加尔文看来,美军是少数几个能形成制度化的组织学习体系的机构之一,尤其是在集体层面上。

尽管机构庞大、内容众多(如美军的AKO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部网之一)、涉及部门众多,看起来非常复杂,但从本质上看,美军的组织学习体系非常简单(如图8-4所示)。

图8-4 美军的组织学习体系

简言之,这一系统的运作与美军的训练和作战行动是紧密相关的,在局部单位和整个组织层面,形成了三个闭环的、自我增强的体系。

(1)由于建立了覆盖整个组织、分层分级实施的AAR体系(各级军官也接受过AAR引导训练),每一次行动后,都可以快速进行复盘(AAR),获取知识,促进各个局部单位行动能力的提升和行动的改善(如图8-4中的R1所示)。这就是本书所讲的用复盘来萃取知识并及时使用的典型案例。

(2)在复盘的基础上,美军建立了“经验学习中心”(center  for  army  lessons  learned,CALL),从各个单位收集AAR得到的经验教训,并进行加工、整理,再分发、传播出去,让各个单位不仅从自己的行动中学习,而且获得整个组织所有其他部分的知识,以提高行动的效能(如图8-4中R2—1所示)。

(3)美军经验学习中心不只是收集各单位AAR所获得的知识,他们还主动地发现改进的机会,并和内外部机构进行合作研究,以便更快地获得前瞻性的知识与洞察力,以应对未来战争变革和美军整体战略的需要(如图8-4中R2—2所示)。

通过这样整体的设计与运作,美军搭建了完备的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体系,如同强大的“数字神经系统”,支撑着组织知识的积累、使用与更新,使得美军成为一家学习型组织,可以快速学习、提升能力,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未知挑战。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可能都没有实力建立类似CALL这样专门的知识萃取与运营机构,但是,企业应该考虑在企业大学或知识管理部中,增加相应的职责,并投入必要的资源,以便使分散或孤立的知识萃取活动机制化,得到统一管理与协调。

[1]  关于英国石油公司知识管理体系和运营实务,参见:克里斯·科里逊,等  .  英国石油公司组织学习最佳实践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本案例系作者整合各方面资料改写而成,详情请参见:大卫·加尔文  .  学习型组织行动纲领  [M].  邱昭良,译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