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知识炼金术 > 改进组织文化

改进组织文化




要想取得预期的知识萃取效果,离不开相应的组织氛围。为此,建立适宜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

对于企业文化,埃德加·沙因(Edgar  Schein)是这样定义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群体在解决其外部适应和内部融和问题过程中所习得的一系列基本假设或信念、规则。由于它们能在群体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因而被新的成员所接受,并作为其解决类似问题的认知、思考和情感体验方式。[1]

按照沙因的说法,组织文化由三个层次构成。

·核心信念与基本假设。这是一些深层次的基本假设,是人们根深蒂固持有的,视为理所当然的一些信仰、知觉、思想、感觉等,是价值观念与行动表现的根源。

·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企业文化能够指导外部适应和内部融和两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前者,其落实或体现为三个层面:①企业使命、战略、愿景目标;②方法——组织结构、系统、流程;③评估——错误检测与修正系统。对于后者,体现为共同语言和概念、群体边界和身份识别、权威与关系、报酬分配与地位等方面。这些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是组织成员持有的深层次信念的复杂作用与体现,可以指导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也是人们进行价值判别的标准。

·人为饰物(表现)。人为饰物(表现)是一些可以观察与体验的组织结构、仪式、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标识等。

综合全球一些优秀的知识型企业的最佳实践,在我看来,要想建立适宜知识萃取常态化的企业文化,需要从上述三个方面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落地措施。



1.核心信念与基本假设


尽管知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也没有哪个企业家或管理者认为知识不重要,但是,就什么是知识、知识到底如何作用于我们个人和团队的行动、它到底有什么价值,并不是每个企业家都能说清楚、搞明白。

对此,企业家和各级管理者应该认识并践行下列核心信念与基本假设。

·知识离不开人,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学习与分享是每个人的“分内之事”。

·知识与行动是不可分割的,所有员工和各级管理者都负有管理知识的职责。

·尊重知识的价值: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知识与能力都是取得良好绩效的基础条件,因而,知识与能力是有价值的,是组织的核心资产与竞争优势的来源,值得尊重。

·知识因分享而愈发有力:知识不同于实物,因分享而愈发有力。

·知识不是个人或团队的私有财产,反对利用或制造“信息不对称”来谋取个人或局部的利益。



2.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


相应地,组织成员应该倡导并践行下列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

·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学习与分享、创造知识。

·鼓励并奖励学习与创造:鉴于知识对组织运作及目标的价值,应该鼓励并奖励员工和团队在知识创造和学习方面的活动,在知识方面的投入是投资,而不是成本。

·鼓励并奖励知识分享:鼓励并奖励员工和团队在知识分享方面的行为。

·打破边界:以组织整体利益为重,打破组织内外部的各种界限(如地域、部门、层级、文化等),促进知识的自由流动。



3.外在表现


落实到具体的人工饰物或外在表现,倡导并践行知识萃取及运营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让人们有充足的时间,自由地从事知识创造、学习与分享。

·招募具有强烈学习与分享热情、有能力的员工。

·对知识创造与分享活动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包括晋升和考核。

·将知识创造与分享方面的贡献列入各级员工和管理者的工作职责与考核体系之中。

·领导人主动学习、萃取完成任务或应对挑战的经验,并分享给团队,指导下属,发展下属的能力。

·各级管理者主动带领团队进行知识创造与分享。

·定期举办知识创造、学习与交流活动。

·搭建起知识创造、学习与分享的平台和机制(如内部网、知识库、内刊等),无论是否用到信息技术手段。

[1]  埃德加·沙因  .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  [M].  马红宇,王彬,等译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