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知识炼金术 > 4.利用好培训机会

4.利用好培训机会




对于职场人士而言,日常工作繁忙,不会有太多参加培训的机会,但是,一旦有机会,应充分利用好这些难得的学习机会。相对于自学,培训是经过设计的、有人引领的学习方式,虽然时间有限,但学习的内容大多数比较经典。

但是,基于我多年培训的观察和在多家企业大学服务的经验,许多培训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有的是学员不珍惜培训机会,上课不专心、不主动,即便学到一些东西,回去以后也没有行动;有的是培训未经有效设计,内容与过程残破不堪,也未做好后续跟进。

要想让培训取得预期效果,需要从企业大学(培训需求挖掘、分析与设计、跟进)、学习者、培训师、管理者等多个角度努力,综合采取措施,并协调配合。

那么,作为个人,应该如何利用好培训机会,更好地从培训中学习呢?

基于个人学习基本原理,在我看来,参加一次培训活动,是高效获取新信息的良机,但要想真正改变自己的行为,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包括七个步骤。

(1)细准备

在培训之前,要提前评估,看看这是不是适合你的培训。具体来说,至少要考虑如下两个方面:

·看看培训老师擅长哪些方面,具有哪些经验,如何能够更好地帮到自己。

·看看培训内容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有没有相关方面的问题。

在确定了参加培训之后,要认真进行准备,明确学习目标,包括:

·提前搜索一下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预习。

·梳理自己在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培训内容,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安排好手头的工作,确保准时参训,届时不受干扰。

(2)听得懂

对于大多数培训来说,学员与培训师之间接触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参加培训时,应全程参与、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听进去、理解到位。

如果有任何问题,应及时提问,不留疙瘩或死角。否则,在你事后要应用时,可能就会受到不利影响。

(3)会操作

如果是概念、原理、信息类培训,应进行自测,确保理解到位,并能够在新的情境下灵活使用。

如果是操作、技能类培训,则不应停留于理解的层面,还要学会操作。在培训现场,老师一般会进行技术动作讲解、示范,有时也会给学员练习的时间。此时,不仅应认真聆听,观察示范,理解操作要领,而且要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动手,澄清练习过程中的疑问,并及时反馈练习结果,确保“会操作”。

如果是情感、体验类培训,应在理解精髓的情况下,明确相应的行为规范和应用要领,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这方面,可以考虑使用比喻、讲故事等方式,确保态度一致。

(4)记得住

除了一部分在线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或复习,大部分培训(尤其是面授培训)都是不可复现的,也就是说,培训结束之后,老师和学员甚至并不再面对面地讨论相关话题。因此,学习者应在课后及时复习,以便在使用时记得住学习内容要点。

按照人类学习的基本规律,在培训现场使用的多是感官记忆和工作记忆,而其能否转化为长期记忆,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能否将培训中所学的新信息与学习者已有的信息连接起来,并且通过间隔重复(spaced  repetition),强化这些连接,提高提取力。

(5)真正用

古语云:“知易行难。”即便是在培训时理解了,通过示范、练习也会操作了,事后也复习了,如果不学以致用,仍然只是“知”,到了真正使用时,可能就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为此,学习者最好能趁着记忆犹新、热情和动力犹高,尽快找机会真正应用,跨越“由知到行”的鸿沟。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大学或培训部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包括训后跟进、督促、提供方法和工具的支持、组建学习者的交流社群、与学习者的上级配合、提供相应的条件与资源等。

(6)多练习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想形成能力,必须多加练习。事实上,对于专家而言,其必须掌握一些核心技能,只是会了却不熟练,是远远不够的。

(7)勤复盘

每一次练习之后,都要进行复盘,将实际使用过程及结果与自己的预期对比,分析、反思,找出差异的根因或成功的关键要素,逐渐理解精髓、把握关键,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拓展。

如果你能对每一次培训都坚持走完这七个步骤,那么,就可以充分把握每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为我所用,助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