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二、争议第八天

二、争议第八天




围绕岩松的这次枪击案报道,网上质疑发酵了三四天,劲头也慢慢消融在此起彼伏的新闻潮水中。

事发第8天,2015年6月17日,白岩松回到中国传媒大学参加思想午餐活动,一名新闻系的同学提起此事,白岩松的回应开始见诸媒体。

为什么是之前的态度,白岩松说:“我不太愿意去说的原因是,我很清楚我即便很认真地去解读,第二天也是娱乐新闻。这是一个多大的冤案,这年头都只看标题,只看微博里的一句话,如果看完那期节目,你会知道那是一期替警察说话的节目。”

而事实上,《新闻1+1》节目中已经多次用过“牺牲”这个词,老汉也是一个中性词,网友的很多质疑是脱离语境的断章取义,但是当10万+的微信文章传播,当警察们的愤怒成为新闻,很多人不去考量真伪,而是让错位的批评扩大化。

白岩松对此的回应是:“当所有事实未清楚的时候,必须首先采用中立的词汇,这是新闻的准则。在过去,新闻刚刚开始发生的时候,就立即下定义,导致的错误和教训很多。庆安枪击案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天县领导慰问干警,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轩然大波。”除了用词,节目的分析转向,也被一些人指摘。

《新闻1+1》这期节目的后半段,是对两个问题的讨论。第一个问题是讨论非法枪支,第二个问题是讨论警察在配枪后的训练情况。节目用了一系列新闻背景,表明这两个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自制枪支和弹药的情况屡见不鲜,而有些地方基层警察的射击训练水平一直偏低。

例如节目第三部分,短片引用了这样的新闻事实:“齐齐哈尔市民警杨文峰,在抓捕杀人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头部中弹,经多方医治无效,于2015年6月9日7时40分与世长辞,年仅47岁。事实上,被自制枪伤害的执勤民警不止杨文峰一人。2015年5月1日,黑龙江鹤岗市发生一起持枪伤人事件,在抓捕过程中,民警陈首杰被犯罪嫌疑人用自制火药枪,击中头部死亡。”

对此,白岩松回应说:“现在基层的警方投入不均,富裕和贫穷地方的投入都不均。我一同事的父亲就是警察,一年练习射击不到10发子弹。那天我在节目中就强调,要增加投入,尤其是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警察的训练都跟不上,这是一种对未来更大的损害。媒体的悲鸣应该是一种更长远的悲鸣,去解决一些更长远的问题。如果我们停留在情感的表达,而不能去解决将来警察的待遇问题,配枪之后的训练问题,经济发达的地区还好办,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欠账问题怎么解决?”

当时有人指出,白岩松的这个回应本身没问题,但是放在当天警察刚牺牲、生命逝去的背景来谈,的确给人以情绪不适感,还是时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