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三、节目视频不见了

三、节目视频不见了




点燃网友情绪的,还有一件事。节目播出第二天,节目视频竟然在央视官方网站上“不翼而飞”了。

2015年6月23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辰瑶在《语境错位下的新闻批评》一文中说,为什么要把这期节目从网站上撤下?如果说此前暂停播出的通知是“正常的节目调整”,那么这种偷偷撤下节目的行为是什么?心虚?息事宁人?得,正好把本来“不实”的批评给“坐实”了。

2015年11月,我去南京大学交流,王辰瑶老师很好奇地问:“你是《新闻1+1》的内部人员,当时节目视频难道是你们给撤的?不应该啊!”

我有点哭笑不得,编辑部也认为不该撤,也不是我们撤的。据说,是网站看到争议撤的,这其中的过程也许有偶发性,有点乌龙,但是结果却造成了我们的被动。

如果节目操作在新闻专业主义层面没有硬伤,那么“节目被撤”反而成了一种隐形的损害。

白岩松后来对此问题这样表态:“我觉得台里应该有新闻发言人制度,这事不能靠我个人去说,因为我个人去说的话,第二天就变成娱乐新闻了。这也是中国的现实,过去这么多年,我替警察说过多少话?一时由于一些人不了解我们新闻运行的规则,就变成问题了,就变成我不爱警察了,请问很多说不满意的人看了那期节目吗?当然我们在处理的方式上也有问题,所以我觉得很多方面都需要进步。有的时候我置身事外再去想这件事情,的确都需要进步,如果台里有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更好了。”

是的,公众人物不是天生配备刀枪不入的盔甲,也有孤岛求援的心灵需求。

亲历这次事件也是我新闻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观察样本。读博士一年级时,我在思考这件事的基础上写了一篇论文,名叫《互联网裂变时代主持人舆论危机溯源与形象建构——从白岩松枪击案报道争议说起》。其中提到,网络的勃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开放式交往与活动平台,并有可能由此导致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层面上的结构性转型与重构,传统媒体霸权时代被打破,网络社会崛起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存方式。网络导致的信息方式的改变,推动着科层制金字塔型组织结构逐渐向扁平型组织结构转变,在网络空间,由于弱势群体权利的成长,“主流话语”作为理性主体的中心权力有可能被“边缘话语”所解构,“主流话语”不再能够一手遮天,权力结构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和离散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