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二、后真相时代唱“专业主义”的挽歌?

二、后真相时代唱“专业主义”的挽歌?




如果说白岩松的“专业主义”更多是实务、规范、观念层面,那么学者的话语体系更理论化。

2017年的新闻专业主义讨论和“后真相”有关。

“后真相”是《牛津词典》公布的2016年度词汇,编纂人员表示,2016年“后真相”一词的使用率是2015年的2000%。他们对这个词的解释是:情绪和个人理念影响公众意见,而事实真相反而无足轻重。

美国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电视主播阿曼普认为,“后真相”就是人们想相信什么就会去相信什么,真相已经无关紧要。

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信息多元爆炸,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的独家发布者。信息终端方面,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将为未来人们的信息消费带来全新的模式。所有这些也意味着传媒业原有边界的进一步消解,一个极速扩张的传媒业新版图将在新的角逐中形成。

新闻专业主义的挽歌已经唱响了吗?

当理想、尊严的保障和经济安全的保障一道消失,大批新闻记者离职,这是在用行动唱响专业主义的挽歌吗?

除了技术环境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还有人们认知信息方式的相应改变,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有网友评论说:“以前,人们关心的焦点往往是‘事实的经过到底是怎样的’,而现在,已经偷换成了‘到底谁的说法和认知才是精准而出彩的’,最好是可以用来发在朋友圈里供人点赞,以及在闲聊时震慑一下吃瓜群众的。”

事实胜于雄辩,如今,雄辩者难道可以不用事实就横扫千军征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