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四、新闻专业主义:西方源头的虚伪?

四、新闻专业主义:西方源头的虚伪?




新闻专业主义被推崇也被质疑,一些学者考察了其源头的问题。放在19世纪晚期美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他们考察社会条件变化如何促成了新闻界“以专业促独立”的意识形态。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王维佳副教授就认为,美国的“新闻产业化”环境中,即在大规模、标准化、成体系的新闻生产网络中,记者的独立自主实际上只能是一个永远无法兑现的理想和被资本力量随意调用的意识形态。凭借着在行业地位上的共识,媒体机构实际上篡夺了职业记者群体的专业主义诉求,行业共识变为媒体资本脱离社会控制、独立操控舆论的至关重要的合法性屏障。

他通过考证历史资料发现:新闻专业主义不仅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甚至是美国式民主凋敝、传统共和主义精神衰落和新闻生产性质转变的产物。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也并不是真实、客观、平衡等天然正确的伦理标准,而是行业独立的政治诉求。

人们突然恍然大悟,原来热炒了几十年的专业主义,最后获得独立成就的,并不是记者这个职业群体,而是被资本力量附身的媒体机构。这种情况倒是与美国的历史情况颇有几分相似,也是在专业主义这个问题上,最引人深思的现象。混淆职业属性和资本属性是如今理解新闻业的一个重要障碍,认清这一点,才是新闻记者最终获得“思想解放”,追求专业、独立和自由的出路。

这些学者的分析虽然有些学术化,但是也是一种思维延伸,也在提醒我们,当一套源自西方的现代新闻规范逐渐成为中国记者的“目标”、“方向”和“正轨”时,我们要向后看历史,向前看大势。

新闻专业主义的范式在中国的语境下,有特殊的内涵,要结合国情,而不能机械套用。

2018年奥斯卡奖提名电影《华盛顿邮报》是一部记者揭黑主题的电影,由斯皮尔伯格导演,根据20世纪70年代的“五角大楼文件案”真实事件改编。很多人被电视中媒体人的理想主义情怀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打动,但是不能仅仅感动,而要有甄别能力。

不要寄希望用新闻专业主义来建构职业的理想和传奇,不要把新闻专业主义变成新闻生意链条的润滑剂,用作抵抗各种权力干扰的策略仪式。而应该汲取其中“道”的精神,追求客观真实,需要有工匠精神,也需要“以人民的名义”,警惕精英“自嗨”心理,真正做到平视。

作为一名新闻人,如何对自己的价值观念保持自省,对自己面对的事实保持审慎态度呢?也许,不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在规则、原则、定理和采写编评的知识体系上,而应该放在大历史的环境中,回到历史中,回到对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考察中,回到对知识分子文化意识的批判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