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从广州亚运会到里约奥运会的“自带弹幕”

从广州亚运会到里约奥运会的“自带弹幕”




“努兹曼的话,吉赛尔的腿,火炬的创意,白岩松的嘴”,这是2016年8月网上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当时白岩松因为对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花式解说”,被网友称为“国家级段子手、自带弹幕解说员”。

白岩松回应:“我姓白,不该叫网红,应该叫‘网白’,我还以为没多少人看呢,我要知道有这么多人看,我就严肃点,开个玩笑。”

回看几段他当时的解说,看看这些还是“严肃的玩笑”吗?

“此时,您还是躺着或者坐着看电视的话,那请您站起来,来融入世界上最大的夜店——马拉卡纳。您还坐着吗?现在应该站起来啊,应该响应号召,跳起来吧!马拉卡纳夜店,此时达到了高潮。”“阿塞拜疆代表团是来打巴西人的脸的吧,他们虽然申办2020年奥运会失败了,但和巴西不同的是,2011年的时候,他们就把奥运场馆建好了。”

白岩松的奥运解说,真的是天赋和运气让他意外走红吗?其实,个性体育解说路,他“研发”了很多年,这次是功到自然成,而“前戏”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1996年的夏天,白岩松做一期关于奥运人物的访谈节目。他那时的感悟是:“体育是什么?是一种戏剧性的人生,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战场。”这独特的修辞,也是一个前奏。

又过了四年,让有些观众奔走相告的“白岩松的新闻解说才是给人类看的”时刻到来了。

那是2010年11月,广州亚运会开幕,央视有三个频道同时直播,解说词版本迥异。观众把董卿、朱军的解说称为“文言版”,把白岩松的解说称为“白话版”。

什么样是“文言版”?什么样是“白话版”?先看董卿、朱军激情澎湃的开场解说:

“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各位观众,欢迎回到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的直播现场。刚才为您转播的是第16届亚运会的开幕式序曲——珠江巡游,稍后,我们将在广州海心沙岛为您现场直播开幕式的仪式和文艺演出的盛况。夜色下的广州,华灯初上,交相辉映,璀璨耀眼的灯火闪亮了一座城市最清澈的眼眸。夜色下的广州,楼宇林立,相互映衬,高高耸立的楼群绚烂了一座城市最自豪的表情。夜色下的广州,珠水如镜,穿城而过,奔流入海的江水打开了一座城市最包容的胸怀。夜色下的广州,大桥跨江,沟通两岸,坚实稳重的桥身挺拔了一座城市最坚硬的脊梁。”

这段开场白可谓气势磅礴,节奏铿锵,也有网友评价,如此的宏大叙事难免如孙玉胜当年所说的“居高临下的语态中保持着一种既定的距离”。

再来看白岩松白话版的开场解说:

“我们今天将用五个时间的维度去关注这场开幕式。第一个是2000年,广州这座城市的建城历史有2224年,2000多年的历史将怎样浓缩在这个开幕式里?第二个是200年,今天是在室外举办的开幕式,承载这个室外舞台的是海心沙岛,它是被珠江水冲积200多年形成的。第三个时间是20年,在中国人的记忆当中,从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走过了20年的时间,这20年我们在变,中国在变。第四个是2年,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就是当初北京奥运会的副总导演。开幕式会有什么样的创意?最后一个时间段是2个多小时,那就是8点将要开始的开幕式了。”

白岩松的主持把人类发展、城市建设的时空轨迹和开幕式的现在进行时巧妙结合起来,给人一种个人参与历史的感觉。

白岩松说:“我们不要去讲大词汇,我们的解说只是央视一套和五套直播开幕式的一个有益补充,他们是红花,我们是绿叶,能给观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就好,别给自己那么大的包袱和那么高的期待值,我们以一种平平静静的心情去面对亚运会开幕式就好。”

亚运会结束后,中央电视台领导班子会决定,对白岩松的亚运会开幕式的解说给予表扬,理由是他的解说改变了以往国家重大活动中的语态表达。

这也鼓励了白岩松的语态改变实践:“高层领导对亚运会开幕式解说的肯定,恰恰证明了一点,有的时候可能改变的阻力来自新闻工作者自己,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其实应该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有人评价,白岩松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解说,标志着电视解说方式出现了一个重要变化,他的新闻化解说从新的层面完成了一次大型晚会的现场直播,我在知网上搜索论文,发现很多学者都对白岩松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解说进行了个例分析。

又过了两年,2012年伦敦奥运会,那时“弹幕”的说法还没有流行开来,白岩松已经开始启用“弹幕”模式。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当幽默滑稽的“憨豆先生”在弹奏电子琴表演即将结束时,现场突然出现了一声巨大的“排气声”,白岩松淡定地说道:“请相信您的直觉,他的确放了一个屁。”当伦敦的大屏幕预报了“天气晴朗”后,现场却出现降雨的画面时,白岩松幽幽一句:“看来在任何一个国家,天气预报都不靠谱。”他还会调侃一些仪式上的重要人物,“伦敦市长被吊起来,这体现了更高的奥运精神”。

十年磨一剑,到了2016年,白岩松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解说更是掀起一阵热潮,成为热门话题。

主持人面对的是无数信息、人物,如漫天花雨一般,眼前一个话筒,数小时现场解说主持,声音瞬间传达到全世界亿万观众,他不但“hold住”了,还被网友称为“国家级段子手、自带弹幕解说员”。

他的解说杂糅着背景信息、实地体验、现场观察,调制出了一种特殊的味道。“巴西有很多日本后裔,本届奥运会相当于日本的半个主场。而且往往主办下届奥运会的国家,在本届奥运会上成绩会有所提升,因为投入和重视程度不一样。但日本队很快会发现,巴西的日本餐很不正宗。”“里约奥运会,不再是由一个漂亮的礼仪小姐举着牌子引领运动员入场,而是骑着三轮车领着运动员入场,相信北京奥组委看到,会想:这应该是我们的创意啊!”当布隆迪代表团出场时,礼仪小姐并没有骑三轮车,白岩松在解说中调侃道:“这姑娘的三轮车哪去了?估计是车链子掉了!”

白岩松也不忘调侃一下运动员和名人。当名模吉赛尔·邦辰在马拉卡纳球场走秀时,白岩松感慨道:“很多网站将她的‘猫步’放在网上,这可能是未来24小时的热点。她和姚明都是1980年生人,那是一个神奇的猴年,一个个子很高,一个收入很高。”“通过东北话十级测试的福原爱,未来她的孩子是说东北话呢,还是随爸爸说台普(台湾普通话)呢?”

从广州到伦敦再到里约,白岩松的解说,让人看到真实表达的个性魅力,解放了传统的规矩刻板模式,开拓了一种跨越教科书的新型“解说”主持方式。有学者一板一眼、意味深长地评价:“白岩松个性化解说的成功,与白岩松懂新闻、爱体育、有名望、少顾忌的个体身份有关,是一种非典型性的成功,能否大面积复制,尚不可知。”

还有网友说得言简意赅:“不想做段子手的主持人不是好解说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