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六、2013年:从教授乱言谈知识分子品格,由“井下人”延伸弱者选择权

六、2013年:从教授乱言谈知识分子品格,由“井下人”延伸弱者选择权




“强奸陪酒女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小”,清华大学法学院一名姓易的教授针对某轮奸案的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新闻1+1》2013年7月17日播出《怎样“公众”?如何“知识分子”?》,白岩松这样说他理解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如果用鸟去比喻,应该是啄木鸟,而不是喜鹊,为什么是啄木鸟呢?知识分子应该不管生活在怎样的时代,都应该以爱做最大的底色,然后永远对现实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永远期待明天变得更好,并且不被利益绑架,永远做一个正向的推动者,就像啄木鸟一样,通过啄出树上的虫子,去维护树以及整个森林的健康,而不是像喜鹊一样,只是天天去说很多好听的话,但是于森林的健康无益。我觉得老祖宗早在诗文里,给过一句最好的评论,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应该这样,哪句话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白岩松还在节目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当天过生日的杨绛老人,同是清华人,这位无官无职非明星的世纪老人,却因为过102岁生日而被关注,很多人为她献上了祝福。

白岩松认为,杨绛先生和她的一家人,用岁月所积累下来的品格告诉我们,人格应该如何去建立,该怎样跟一个时代保持关系,在诱惑与利益面前,又该如何做,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做一个让人尊重的知识分子。全篇一正一反,形成张力,也突出了主题。

2013年冬天,北京望京一群生活在供暖井里的“井下人”被报道后,随之而来的是他们被救助,井口陆续被封,而“井下人”何去何从没有着落。有观点认为,如果媒体的报道让“井下人”无家可归,如果旁观者在表达完同情之后,却让“井下人”面临更惨的生存境遇,那还不如不要去“帮倒忙”。

《新闻1+1》2013年12月11日播出《“井下人”的新生活!》,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现场连线中提到,除了政策救助保障层面,还有人选择生活方式自由的问题,但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有相应的对口救助措施。例如,在印度,政府在夜间给乞讨人员提供一些条件简陋的宿舍,他想去就去,他不去也是他的自由。救助要针对贫困人口的需求来提供多种方式的救助。

《新闻1+1》在节目后半部分还提到了山东省临沂市专门为农民工提供的一元钱公寓。白岩松在评论中说:“靠媒体这样幸运抽大奖(的帮助)只会让个别人受助。我们该提供怎样的帮助,如果每一个城市都有类似一元钱公寓这样的救助,让农民工自主选择,同时要告诉他,假如你想住便宜的公寓,我们能为你提供,那时候我们很多人可能就会生活得更好。”

节目引申到弱者选择权的问题,提出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设施,从而提供了更有人性关怀和实践可能性的观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