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侦察白岩松阅读路的蛛丝马迹

侦察白岩松阅读路的蛛丝马迹




2017年夏天,因为旁听“东西联大”课堂,我也开始好奇地读白岩松给学生推荐的书,例如《北鸢》《寻找·苏慧廉》等。

刚开始是翻,然后真的手不释卷了。那一段时间阅读效率超高,每天蜷缩着像个虫子,书就是虫洞,我在洞中吸吮汁液。饱读诗书,精神也似乎清亮起来。

我慢慢觉得,其实白岩松不是主动读书,而是被动读书。在名利场,在各种分不清谄媚尊敬还是消费售卖的簇拥中,唯有书,安静无瑕,是调试好心灵的重要卫士。书能够保卫时间自留地,能够缔造精神舒缓场。

事实上,书也是他在“东西联大”教学的灵魂器物,如同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魔杖。

书开启的回忆涌上心头。原来在央视时,我印象中白岩松给《新闻1+1》同事发过不少书。他自己的书,每次都会给每个同事写上名字、祝福的话,一本本签送。

我离开央视前,白岩松送给每人一本的竟然是健康科普类的《子宫情事》,挺另类,感觉像给女员工的超级福利。这本书卧在我家的书架上,每次看到这本书,书封有点喜感,然后我又忍不住对照其中的健康秘籍,严肃起来。

写此文时,关于白岩松的各种资料中,都会时不时冒出各种书名,有的是他书中章节提到的书,有的是演讲中的旁征博引,有的是参加阅读日活动的推荐。

他不时吐出书中的段落,像一层一层波浪,书就是贝壳。你光脚站在海边沙中,感受“贝壳书”被一层层浪携来,凉凉的,有点扎脚,心灵也清冽了。

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侦察白岩松的阅读轨迹,横扫每一个蛛丝马迹!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又像是一场寻宝旅途,一个拼图益智游戏,我自己也很好奇最后的图景!



一、年少的阅读热情


白岩松说过,自己的阅读热情是被母亲调动起来的。

1978年后,文学热开始席卷全国,他生活的那个边疆小城也是如此。母亲下班的包里,总会找到可阅读的杂志和重新露面的小说。哥哥上大学去了,他和母亲就以读书为己任,什么伤痕文学、解禁的文学名著,慢慢就读上了瘾。

到后来,仅仅依靠母亲拿回来的书,白岩松“已经有些吃不饱了”,而在当时的海拉尔市,只有两个图书馆,他就利用母亲的借书证,开始每天在两个图书馆间奔波,书越读越杂,每天都在读书中充实着。

白岩松在书中写到过,在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十年,书籍的意义在于打开了一个世界,曾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以为世界只有家乡海拉尔那么大,生活的半径很小,人生的疆域被书大大拓展了。

年少时的阅读经验也影响到白岩松对儿子的教育:“母亲没有阻拦我阅读各种各样的书,于是大人的书、小孩的书,甚至很多奇怪的书我都去读。到如今,我的孩子最早接触的是武侠书,我也没有干涉他,通过那些武侠小说,孩子开始对明、清两个朝代的历史产生了兴趣,后来自己去找书阅读,就在他升入高三时,他决定要学历史,我想,这正是因为他的兴趣没有被打扰,而且正在变得越发浓厚吧。”

白岩松的儿子白清扬,通过读武侠小说对历史产生兴趣,现在在英国读大学,专业是历史学。他和同学还运营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叫“白指导的草稿纸”,里面的文章旁征博引,除了继承父亲的喜好,大侃足球人物等,还纵论天下事。

我一直关注此公众号,其中有一篇很奇特的文章叫《美丽旧世界:如果现代印度是“儿子”,他和父亲最终会愉快地相认吗?》。

文章引用了《梨俱吠陀》《荷马史诗》,写了“历史长河中的印度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血泪冲突”。文章提出问题:“如果现代的印度终于有幸可以一览父亲的‘遗物’,他们是否会认可他的父亲?”

这思想,真的是很飞扬,很有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