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四、“东西联大”的教材

四、“东西联大”的教材




老白每月会给学生推荐三本书,下次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就是评点学生们交的读书报告,每本书的报告要求不超过350字。我也旁听过白岩松的“东西联大”课堂,他会一句句指出问题,包括错别字和逻辑问题,他直言不讳,哪怕学生面露窘色。

他曾给学生推荐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那本书,说学学人家如何讲故事。他还推荐野夫的《乡关何处》,“看这本书,很悲伤的历史,但是他没用恨来写,这就很难得。很难过的历史,个人的、时代的,但是在他的笔下,他屏蔽掉或者说抑制了自己的恨,不容易。”

可以明显看出,白岩松推荐给“东西联大”学生的书中,历史人文类占了很大的比重。

例如齐邦媛的《巨流河》,是一部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记叙从长城外的“巨流河”开始,到台湾南端恒春的“哑口海”结束。作者齐邦媛的父亲齐世英是民国初年的留德热血青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维新派。作者的一生,正是整个20世纪中国人颠沛流离的缩影。作者以邃密通透、深情至性、字字珠玑的笔力,记述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故事。

例如《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这本书讨论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面对复杂的中国时局美国的政策抉择。例如,与共产党人合作能避免中国一边倒向苏联?还是给蒋介石政府支持就能够避免其垮台并能建立一个亲美国的中国政府,进而可以避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作者认为,决定中国未来结局的绝不是美国政策,而是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

例如《苏联的最后一天》,作者爱尔兰记者奥克莱里是苏联解体的见证者,苏联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最集中地体现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身上。这本书以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为背景,围绕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斗争,将苏联最后六年的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人心向背表现得清晰而传神。

例如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写的《邓小平时代》,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作者对中美建交、华国锋的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行等重大议题都有详述及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