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春节里的“国家级段子手”

春节里的“国家级段子手”




每年过春节,除夕夜有一项让人欢喜让人忧、难分难割舍的全民运动,那就是发春节拜年短信。人人都在乐此不疲互发着,拜年文化基本上已被这种“拇指运动”所主宰。

复制粘贴当然是最简单的搬运活儿,不过,这没有个性,情谊也不显得深厚。绞尽脑汁地码字,有时不得不搬出古诗词找灵感。

在这种纠结的心情中,白岩松的拜年短信,就是一种“带头大哥”般的指引。白岩松不用微信,至今还保留着短信、邮件联系的习惯。他几十字上百字的短信,字斟句酌,散发出一个“国家级段子手”的特别气质。

他在《白说》中透露过他对拜年短信的用心和巧力:“2015年春节,我给朋友发自创短信贺年,最后我对新年的祈愿,用了三个‘开’:开放、开明、开心。”

其实,白岩松历年的拜年短信也是一份精神路线图,可以撬开一些心理密码。

2012年的大年初一,我收到岩松发的龙年春节短信。

龙年我们可以换换生活方式。做公认有用的事已太久太多,愿新的一年,拿出时间多做点无用的事。发呆晒太阳听风听自己的内心,喝茶聊闲看云看生命的喜悦,无无用之时光,定无有用之结果。相约相聚相对无用之乐之美。

这条短信的主题是倡导“无用”,这也是当时他精神里程碑意义上的关键字。因为在2012年1月,春节前不久,我记得岩松拿了几本《新周刊》杂志分发给办公室的同事。这期封面赫然写着,“做点无用的事”。里面专访白岩松的文章叫《做无用的事,就是为了让自己有一颗更安静的心》。

他的拜年短信除了勾连他的精神坐标,还会讲究新闻性。

2013年的拜年短信,他把蛇年和当时流行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联系起来,用“蛇尖上的中国”开头。

白岩松的拜年短信,因为多发给朋友同事,也会多一些轻松调侃之语,下面摘录几则。

2014年1月31日大年初一下午14:00

姓名:白岩松。性别:男。爱好:女。心情:静。感受:时间过得这么快,何必事事还着急马上。心愿:马儿你慢些走,好日子,慢慢过。祝福:收短信的亲人,全家幸福!个人健康快乐!我们之间互相温暖。日期:初一。

2015年2月19日大年初一下午13:23

看春晚了吗?……@,!好吧!咱聊点别的!我是岩松,我是蒙古人,我了解羊!听我的,一、新年里多吃鱼和羊,鱼羊为鲜,男女老少都能变成鲜肉!二、羊年干点大事儿,祝您装钱的口袋大,锻炼身体的步伐大,尤其心胸要大。因为羊大为美!三、家庭和睦,夫妻白头到老,如工作需要非得找小三,必须找属羊的!因为有经验的古人说,三羊开泰啊!最后我带头整个大的——愿中国更开明更开放!这,才是我们期待的“双开”!——三开,您全年开心!白

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下午12:25

我是白岩松(那么多拜年短信没留名,都是替我弄的——白拜!),鸡年到了(我的本命年过去了,现在“无官一身轻”啊!),这一年,是必须出鸡汤的一年,我先为您上一锅:祝您每月多读一两本书,每顿少吃三四口饭,每年快走或慢跑五六公里,心情绝不再七上八下,活到九十还爱得心怦怦跳——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是种境界。但偶尔可以,经常就万万不能,七十多亿人,关键是让自己变得更好!再祝您新的一年“鸡吉复积极”,一直快乐到“狗富贵”!(短信拜年,日渐稀少,具文物价值,有升值空间!)

春节发拜年短信,据说已成春节几大俗之一,无节制的复制群发、同质化的短信、枯竭的拜年创意、贫乏的祝福语言,使拜年短信越来越鸡肋化。白岩松的拜年短信,体现了与创意枯竭做斗争的乐观精神,这种精神,在高手永远不会消失。

就像白岩松短信最后这句话:“短信拜年,日渐稀少,具文物价值,有升值空间!”看了我这篇文章的小伙伴,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