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学习做一个温暖有趣的人 > 第八章 当肢体语言派不上用场

第八章 当肢体语言派不上用场



打电话的时候,毫无疑问,语言和声调就是一切。

“那么你就应该把你的意思直接说出来。”

“我是这样做的,至少,至少我说的话是认真的。你知道,这是一样的。”

“不,这完完全全不是一码事。”

——路易斯·卡罗尔

在这个高科技时代,各种即时的交流不断出现,“对话”不再需要面对面地进行了,甚至很多对话不再需要真正的说话了。那么,当下愈加重要的就是,确保用更恰当的方式说出你想说的话。



打电话:语言和声调就是一切

有人曾经说过——这些人是指那些第一批支持发短信和社交媒体的人——电话是一种极其不礼貌的设备。电话会在你吃饭时、工作中或者参加其他活动时,用喧闹的铃声打断你,它发出尖利刺耳的声音,大叫道:“现在就和我说话,现在就和我说话”,如果你也是这样看待电话铃声,那么的确,这简直是太粗鲁了。

所以,无论你是要给你的好友、妈妈,还是一个不认识的、出售“前途”的人打电话,在做决定之前,你都应该询问对方是否方便接电话。你们打电话不是为了闲聊,也根本没想要谈成什么交易,尤其是,如果对方正一边照看孩子一边接你的电话,或者接电话时正在看新闻,或者接电话的人10分钟后要去开会。

如果你是那个接电话的人,而对方打电话时你恰好不方便接电话,你可以这么说:“我刚把孩子哄睡着/我刚坐下来准备看大卫·爱登堡的节目/我要在今天结束之前完成这份报告”,这些回复对于那些莫名其妙给你打电话的人来说都是完全合理、站得住脚的,然后表示你可以今天晚些时候再回复对方的电话,你也可以明晚再回,或者,如果你太忙了的话甚至可以下周再回。

作为打电话的人,一定要对接电话的秘书、伴侣或者室友亲善友好,因为他们对你的态度会影响到他们帮你传话的态度(或者甚至是他们到底愿不愿意帮你传话)。假如你被告知你找的人正在开会,而你对着电话另一头的人喊叫道:“让她一会儿打给我”,然后就挂上电话,一句谢谢和再见都没有说,这样是不可能让别人站在你这一边的。一位总裁助理告诉老板“一位来自×××的粗鲁的人”刚才打来电话,比起“一位来自×××的绅士”,前一句可能帮不了你什么忙。

打电话的时候,毫无疑问,语言和声调就是一切。虽然这听起来很奇怪,但是在说话的时候微笑会让你的声音听起来更加温暖,你可能会发现,当你和喜欢的人说话,或者讨论的话题让你兴奋不已时,你会不自觉地微笑。所以如果你正在在打电话试图促成一笔交易,或者希望对方能够帮你一个忙,那么,下意识地告诉自己要微笑还是有必要的。从另一方面来说,除非你们在用聊天软件视频,不然点头或者摇头都不过是浪费力气。

如果对方正在皱眉,或者偷偷地开始继续做填字游戏,寄希望于你能赶快挂断电话,他们这种心不在焉的感觉很快就能沿着电话线传到你那里去,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意识到你们的对话要自然而然地结束了。即使是在和亲密的朋友或者家人闲聊时,都会出现没有人说话的空隙,当时你们都在思考接下来应该说些什么,因为你在之前就已经把你需要说的都说了,并且坦白来说,你们之间暂时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惬意的沉默也许对在周日早晨读报纸的情侣来说是令人感到非常愉快的,但是一旦出现在打电话的两个人之间,就会让人感到绝望了。比这还要糟糕的是令人尴尬的沉默。

当一个人表示出不想再继续往下说的意愿时,对方却还是一直让他说,这是极其粗鲁无礼的。

所以就要学习如何用优雅的方式结束一段对话。你能给出许多你想要挂断电话的理由,只要用一种礼貌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要体现出因为“不得不”挂断电话而感到很遗憾。“我真的很抱歉”之后可以说“我要继续去做我的工作了/我要在我的猫把家里拆掉之前赶快去喂它了/我要去给生日蛋糕裱花了”,或者任何和此时此地相适宜的事情。你还可以补充说点什么,比如“这周晚些时候再和你聊”或者“在你度假之前和你联系”,如果对方没有领会到你的暗示,你可能需要再坚决一点:“我真的要挂电话了。”在我看来,当一个人表示出不想再继续往下说的意愿时,对方却还是一直让他说,这是极其粗鲁无礼的。确实是这样,尤其是在你主动打电话联系别人而对方总是试图赶快结束对话的时候,即使他们安慰你说你并没有打扰到他们,但实际上他们真正想说的是他们只有20分钟的空余时间,而不是一个半小时。



网上聊天:不要在生气、难过时发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连你说话的声调都帮不了你了。确保你说话时都是认真的,说出口的话都是真心的,不要说任何会让对方误解成你在讽刺、生气或者不屑的话。不要藏在社交网络提供的距离后面:如果这些话你不会当着别人的面说,那就永远不要把它写在邮件、短信或者你的个人主页的状态栏里。

在你生气、难过或者稍微有点喝醉了的时候,你也不应该发信息。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上,你写的任何东西都会一直在那里,被大家看到,这可能会超出你的控制范围,而对此你无能为力。在你发布任何如果让你未来的雇主、母亲或者一个潜在的男/女朋友看到,都会让你在明天/明年感到尴尬的东西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一些人拒绝和自己的父母在脸书上成为好友关系,是因为他们不想在发状态之前还要自我审查一番,但是我认为在一开始就不要发布任何可能会被诟病的东西是更好的选择。

虽然立刻用尖酸、强硬、令人心碎的方式回复那个让你难过的人是一件让人舒畅的事情,但是更好的解决办法是睡一觉,把问题留到第二天再解决。如果在很生气的情况下,你写了一些能让自己好受点的东西,你能绝对确定你要点击“保存”而不是“发送”吗?现在有一些程序新增了“撤回”功能:如果你不小心发送了不该发送的消息,你是可以选择撤回的,但是你必须在消息发出后的几秒钟之内就撤回,这就意味着你必须要对这些程序足够精通,才能够挽回先前的损失。但事实是,损失已经造成了。根据我的经历来看,当你在后半夜喝醉后,给你的前任发送了一条伤感的信息,你是不太可能有机会把这条信息撤回的。所以,还是不要冒这样的险。

当心输入预测功能

在我看来,现在有太多的智能设备认为比起我们自己,它们更了解我们想要说什么和做什么。出于某些原因,比起原来手写的或者打印的信息,我们在发短信的时候越来越不会提前检查一下了。把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就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结果。我的一位女性朋友曾经给一位男性同事发信息,这条信息本身是关于出租车的,但是输入法的预测功能决定(不知道为什么)这条信息是关于床的。由于这条信息包含了关于共同使用的提议,这就给其中一方造成了相当大的尴尬,而且让另一方觉得很好笑。(这件事情,输入预测除了把车预测成床之外,还在我女性朋友的办公室内推动了一场关于美式英语潜移默化入侵英式英语的讨论。一个喜欢咬文嚼字的同事指出:“如果你输入‘的士’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

在发送信息之前一定要记得核查一次。

最近,我也收到一条朋友发给我的短信,这位朋友在她自己的工作领域内造诣颇深。在为她们把即将到来的聚会改期而道歉之后,这位朋友在短信的结尾非常简洁地写道:“澳洲”。我看到后以为她要去澳大利亚,虽然我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内容做了合适的回复,但是结果是,在收到我的短信后,她却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位朋友,名叫波莉,原本想在信息结尾写上自己的名字缩写。结果输入预测功能做出了不一样的决定。

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你在发送信息之前一定要自己核查一遍。不小心写下让人无法理解的胡言乱语,对于你和你的朋友来说可能不过是浪费了一些时间,但是在工作场合中,如果你提议说要和别人共用一张床,而你实际想说的是共用一辆出租车时,想让你和同事的关系回到合适的水平就会比较困难了。